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化学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要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演示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如,在分子这一节的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红磷能不能燃烧?
  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实验设计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实验。是提升學生自身实验技能与技巧的绝佳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更多增加学生实验,让他们的手、脑、眼、耳并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讲解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设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重点难点的剖析解决,学生将在整个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积累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实验前要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
  2.实验时操作要规范,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不涂改实验数据和结论。
  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好试管器皿,把所用仪器放在原位,把桌面擦洗干净。
  4.对错误的操作要及时纠正。
  5.对失败的实验(如现象不明显、误差大等)要找出其原因,引以为戒。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三、实验原理让学生深入领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和结论全部教给学生,学生要利用有限的知识、实验原理来解决新情境新问题。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析科学现象,逐步深入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完善学生的认知过程,运用原理来解决新问题将得心应手。
  四、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疑问
  科学不是看懂和听懂的,而是想清楚和做明白的,需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深入理解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只有经过思考的才会属于学生自己。但简单的实验教师往往直接讲甚至忽略,这样留给学生的实验就少得可怜,通过实验探究想让学生体验鲜活的知识与技能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我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了四点学习要求。
  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
  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
  3.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
  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五、培养学生的实验模仿能力
  虽然很多实验看起来之间关联不大,但是他们之间,比如原理、操作方法,还有在分析模式上都有共同之处,随着学生所积累的化学知识不断丰富,所接触的化学实验相对增多,这些实验之间的关联以及共同点体现也越来越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刻意模仿的能力,如果有可能,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体验先行探索,或者分小组进行,或者直接教师示范进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一种模仿能力。尤其是针对相互关联较大的实验课程,教师可以先给予点拨,让学生自己结合旧有实验知识体验对新实验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切入,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探索实验原理,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
  六、注重实验课堂内向课堂外的延伸
  目前,初中化学实验往往都是学生集中在实验室中完成指定实验,具有很强的同步性。事实上,每个人的动手能力各有不同,有时会出现在规定时间内,大多数学生已完成实验,而另一部分学生还未能完成的情况。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在课前请小组成员参与实验的准备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服务大家的集体意识,而且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协助教师对其他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因而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此外,对于影响实验进行的客观因素,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创造条件。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但是,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的发展受限。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观,培养学生的情意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小学生和语文教师而且是挥之不去的烦恼。每次作文,学生总是为写作感到苦劳、头痛,而老师们也在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感到作文难教,但如何治疗这个“头痛”之症?综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  一、激发兴趣,乐于作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学习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此,托尔斯泰就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期刊
近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镁及镁合金出口关税于2013年起取消,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这项执行了5年的出口政策将发生重要变
摘 要:农村中学,学生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学习,见识面比较狭窄,动手能力差,再加上家庭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数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教师教学容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数学的影子,让学生感觉不到数学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活动;原则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严密、科学性较强的抽象学科,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
摘 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学生提问主动性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实现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进步。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先对培养学生课堂提问主动性的意义进行简述,之后对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学生提问主动性的培养策略予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提问;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产生自主学习思维的重要表现,其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监床上经常遇到,白内障可发生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
该研究采用直接注血法制作家兔脑出血模型.研究表明应用自体血直接注入法制作家兔脑出血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人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血肿形成快速,形态一致,大小重复
该次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符合生理的猪门静脉回流、胰液肠内引流的胰十二指肠移植大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mRNA方法和免疫组
摘 要:文言文教与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现在虽获得师生们的日益重视,但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中,还存在着基础不扎实、语感不强、灵活运用能力差等典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平常要教育学生落实背诵,扩大阅读量,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分析方法的探索,从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文言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生学习;教学策略  在华夏文明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文言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很多文言词汇
目的:  探讨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方法:  本实验分别在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的C57BL/6小鼠动物
摘 要:高中的物理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知识,对于一些科学计算进行创新性的开发。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根据实践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学习兴趣;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