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哈维空间正义的简易逻辑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ngege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卫·哈维将空间视为一种社会过程的构造物,并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从地理学空间的独特视角建立了他的地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文从方法论逻辑、现实逻辑、逻辑未来三部分分析了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如何可能,突出哈维将空间正义与社会过程以及辩证法相结合,指出资本空间生产的非正义性所在,旨在寻找一种消除非正义与建立正义之间的链接尝试性方案。
  【关键词】 大卫?哈维;空间正义;逻辑
  大卫·哈维的名字之所以在学术界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哈维在1969年出版《地理学中的解释》一书,然而当时的哈维还是地理学实证主义的杰出代表,后来他转向马克思主义,并将空间正义引入他的理论之中,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新起之秀。由此,也印证了霍克海默的那句话:“思想家的活动本质促使他去改变历史并在人们之间建立正义”[1]。
  一、空间正义的方法论逻辑:辩证社会过程的产物
  大卫?哈维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代表人物,他首先以把空间作为了一种社会产物来建构自己的空间理论框架。当然,哈维的空间理论也是从地理学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度挖掘,与此同时其他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学者也为他提供借鉴。列斐伏尔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1974年的一文中提出“社会生产了社会空间” [2]核心观点,反驳了传统观念上的对于空间的认识,打破了以往意义上将空间独立于社会关系之外的思维传统。他指明社会空间与人类的生活实践活动以及实践之上的社会关系密切相关,辩证统一,列斐伏尔的这一精彩观点奠定了社会空间理论的基石。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上,哈维也表明了自己的论点:“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里,空间形式并不是無生命的东西,而是内在地包含于社会过程,同样的,社会过程也是在空间的过程” [3]。在哈维看来,不能单一从空间自身来审视空间,而是要将其放在与特定时间中,放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历史过程中来探究。
  基于对空间概念的认知,哈维进一步把社会正义和空间正义引入他的理论当中并作为重点指出:在如何正确看进入了对地理不平衡发展为特点的空间正义的探索。待社会正义问题上,不一致引起辩论的核心在于“公正的地理差异的公正的生产”[4],但是哈维没有侧重从元理论的角度来解释他的理论,相反的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的观点作为他空间理论的的方法论基础,他说道 :“辩证法的本质就是找寻通往本体论和还原主义的道路——也就是最终把任何东西都回归于一般产生的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转化为‘事物’”[5] 。 哈维指出,“辩证法”要求把空间生产看做一个不断生成和变化历史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断创造着种种空间的形态,所以如何去评价看待空间生产势必要关注这些社会实践的过程。总之,建立空间正义思想的主要任务就是关注这些过程,精准定义和把握各种复杂的空间生产过程中侧重的方法论逻辑,总而言之,就是要建构一种基于“社会过程”的空间正义。哈维的种种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他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了社会正义与空间正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并且深入创新发展,把时空与自然环境都结合在社会进程当中来全面研究,旨在提供一种强调相关性和整体性的社会过程辩证法,来加深对空间正义的理解。
  哈维认为,在这样一种社会过程与辩证法契合基础上的空间正义的特征应该体现在:
  第一,必须突出体现空间生产过程的时空动态特殊性。空间生产的特殊性就体现为生产过程中的时空动态。首先,哈维指出,真实的空间生产既不是一个没有任何区别的过程,也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差异产生的经过,实际上它是 “普遍性”和 “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意思就是要遵从同一性和异质性的结合。一般看来,空间与社会的内在关系要求整个空间生产要随时随地它所在的社会过程相结合,这样我们也就接受了一种固定的传统的时空社会关系; 反过来讲,现实空间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多种多样空间秩序的不断变化,而不断生产差异的过程正是空间正义的本质所在,空间正义就是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地域生产的公平,这里的“差异性”指的是过程实践层面空间方面的不同,而不是绝对意义上根本性质的不同。在哈维看来,在现代主义者建构的传统空间正义理论体系中,它们一直没有看到“差别”的存在,所以哈维认为有必要在当代复杂的社会空间条件下正视“差异”的多样化的内容与含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动态的意义。
  那么空间的动态性是指什么呢?指的就是特定情形下空间不同特征也不一样。“正义”一词原本意义就是一视同仁地公平对待不同的空间时间,所以研究空间生产中不同情形境遇正是空间正义的内在逻辑要求。情形又表明了固定不变的时空背景下的社会行为活动,详细说就是切实历程中的空间生产的特定时段、事件以及态势,简言之,空间生产的现实过程就是不同的情形境遇的顺序组合,每一个特定“情境”又往往体现和聚合着多个空间生产过程。哈维赞同马克思的观点,并且指出对于空间生产情形境遇的关注并必须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进行联系,哈维明确指出,马克思其实“深刻地理解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关系,虽然他自然最为关心工人阶级的立场 ” [6]。所以,哈维眼中的不管是社会正义还是空间正义都体现了不同的空间情形,更是表明时间上的地域差异。
  第二 ,必须限定空间生产的话语范围与影响范围。有限性主要表现为空间生产的有限边界和有限规模。话语的边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空间概念,与阶级身份、文明根源以及地域忠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哈维把对于边界界限的理解与其空间正义相结合,主要是因为空间正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是社会过程关联性与历史—地理生成物的结合,也就是说语言的边界包含在任何空间正义中,指出了规定的空间正义话语要求的特定范围和话语支撑的定向选择,旨在表明界限内外的空间正义有着不同的意义。所以在特定语境下,当代空间正义要努力扩大界限的外延,努力实现多种话语范围内的共同性,从而明了空间正义体现出的话语边界。
  影响范围即话语规模,哈维指出,各种社会空间的生产形式都离不开“规模”二字,每一种空间生产的现实过程中都内在的包含着对生产范围的选择,并且不同的空间正义理念体现于每一种不同的规模选择;再者,空间正义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范围的共同认识源于他的空间辐射范围的能力,辐射范围也就是一种“空间规模”。也就是说,每一种空间生产的社会进程都会由于空间范围的选择、空间理念不同、空间影响的结果而产生差异性。哈维将“全球化”与“身体”作为对空间考察的两个重要维度的体现,他同时还指出“劳动身体是一个抵抗的场所,它通过个人担当道义力量的政治维度而形成一种政治维度” [7]。他认为在选择社会模式中出现的资本主义主导下大众普遍接受的“自由式的市场主义”正是空间不正义在规模上的体现,要想获得时空正义,必须要对此作出反抗,所以革命阶级的存在具有必要性。   二、空间正义的现实逻辑:政治发展需求
  根据哈维对于空间正义的关键要点的说明,接下来将对他的空间正义这一理论的现实可能性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在哈维的眼中,“正义”不再是一种永久性的精神正义和道德准则的代表,而是转变为在社会过程中不断显示其巨大作用的一种动态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哈维提出了他建构空间正义的基本思路逻辑:空间所体现的政治性是哈维把空间与正义进行完美结合的关键所在。
  首先,哈维指出构建空间正义首先要揭示的是产生空间不公正的制度根源。哈维始终坚定的认为空间离不开生产,生产的正义完美的诠释了空间的正义,由此他指出空间正义不仅仅是简单地从分配角度来解决由于全球不平衡地理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空间冲突和矛盾,更是要不断对抗并且改造产生这些问题的社会过程。在哈维看来,制造不公正的社会过程正是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即资本的生产)、以及由此带来的权力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哈维通过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以及资本积累的内在关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本质属性就是不正义性,空间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利润,以便稳固资本积累。哈维认为,正是由于空间生产过程的差别才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引发了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空间内在的包含着政治属性。列斐伏尔指出“空间是政治性的。空间不是一个被意识形态或者政治扭曲了的科学的对象;他一直都是政治性的、战略行动的” [8]。因此,哈维指出空间秩序的重建必须与造成社会以及空间不公正不正义的社会过程作斗争。总之,正义性的行动必须反对撼动在目前占据优势领导地位的资本积累,主要将不同空间范围内正义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一个有力的广泛的反对资本主义的联盟。唯有如此,才能对抗空间生产给反资本主义斗争带来的巨大阻碍,才能从政治层面进而在经济层面彻底打破主导资本主义所代表的非正义思维。
  第二,空间正义势必要从政治学角度体现出地域差异和语言的差别。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促使全球化的空间生产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这种新意就表现为差异与不同,体现在经济地域的不平衡发展,同时也表現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同性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根本不同就在于,现代主义抹杀了一切差异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普遍意义上的同化,后现代主义对此表示不满,主张要充分关注人的个性,体现一切事物的独特意义。在现代科技社会技术发展之下,资本的全球化使一切都回归到商品。由于在以现代主义的空间思想一直无法彰显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当前要实现空间正义必须宽容接受并积极探求从毫无感情可言的商品化的同质性中解放出来。真正的而不是商品化的文化差异之生产应该是空间正义的应有之义。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哈维要求不把抽象的、普遍的正义目标强加在各种形式的城市社会运动、生态运动、反全球化运动之上,而应该尊重不同空间规模之上、不同情境之中的差异和异质性话语主张,用普遍的团结反抗资本带来的普遍认同感与同化社会的企图,最终获得对空间的支配权和分配权。哈维指出实现空间正义,首先要摆脱以传统的、抽象化的一般意义来思考正义的目标,并且把这种指标强加于各种支持空间正义的运动之上,如生态环境运动、反全球化浪潮等等,而是要在凸显空间正义的差异性、、界定空间正义的界限、规范空间生产的范围下,联合各种运动共同与资本同质化理念所形成的空间秩序抗衡,实现空间真正意义上的正义,实现全球资源与产品的良性共享。
  三、空间正义的逻辑未来:辩证乌托邦机遇
  哈维引用了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一副不包含乌托邦的世界地图甚至都不值得一瞥”为他的辩证乌托邦打了前阵,王尔德的左派乐观主义并不是哈维所要倡导的,哈维想通过这句话表明得是:要想实现社会正义和空间正义,除了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还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的认识并且践行。哈维基于地理学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对空间正义的路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并且以坚定的信念和乌托邦形式推动他理论的逻辑未来指向,目的是要建构一种介于空间非正义现实与空间正义的桥接,也就是辩证的乌托邦机遇。
  首先,哈维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进行深入研究,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这些原理的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9]。哈维指出这句话的正确性,随着时代的变化依然有当代意义。那么,在如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面对空间上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发展,由此哈维构建了自己的空间正义思想,并且希望能够探寻实现空间正义的可能性方案。“全球化”和“身体”作为哈维空间理论的宏观条件和微观基础,深度理解社会和政治生活,他构筑了以不平衡地理发展为轴心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正如哈维所言:“如果没有内在于地理扩张、空间重组和不平衡地理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资本主义很早以前就不能发挥其政治经济功能了” [10]。在这里,哈维表明了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不断扩大生产空间、不断进行地域的重组的过程。通过以巴尔的摩城市为例,哈维也指出商业化的“资产阶级乌托邦”为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之上的空间生产只能加速贫富差距,加剧地理不平衡。资本主义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采取的方法就是把问题推来推去,充分体现出资产阶级的利己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贪婪。所以哈维指出:“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普遍主义就必须通过地方性的特殊需求、关注和渴望之间的协商才能得以建立” [11]。
  接着,哈维从历史的视野出发指明了空间正义的逻辑未来就是辩证的乌托邦。相对于地域范围的空间乌托邦而言,社会过程呈现的乌托邦代表片面化的另一个极端,它只从时间这样一个维度来设想未来。空间形态乌托邦和社会进程乌托邦深深困在不是时间就是空间的拉力站中无法自拔时,哈维指出了新的解决方法,认为可以克服两者的缺点各显所长的最佳方式,就是把二者进行结合,建立一种辩证的时空乌托邦思想。辩证的时空乌托邦思想体现了哈维站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更加关注的是人的解放,把人从资本主义生产尤其是空间生产带来的不平等、不正义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的伟大信念。
  这样一种辩证乌托邦机遇为空间正义的最终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将有利于空间正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指出,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局限性,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他的新颖视角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发展,又体现了时代性,尤其是对于当前我国的城市空间治理也带来了有益启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注释:
  [1]霍克海默.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M].曹卫东编.霍克海默集[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集团,1997年版第211页.
  [2]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Cambridge,Mass:Blackwell,1991,p30.
  [3]David Harvey.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M].Baltimore:Edward Arnold 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3,p11.
  [4][美]戴维?哈维. 胡大平译. 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5][美]戴维?哈维. 胡大平译. 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 [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7页。
  [6][美]戴维?哈维. 胡大平译.希望的空间[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7][美]戴维?哈维. 胡大平译.希望的空间.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8]亨利?列斐伏尔.对空间政治的反思[M].(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第三卷)[C].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2页。
  [9]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10][美]戴维?哈维. 胡大平译.希望的空间[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11][美]戴维?哈维. 胡大平译.希望的空间[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页。
其他文献
【摘要】: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到:“魏晋南北朝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这一时代的艺术成为能都抒发表现人的个人精神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和这一时期社会政权动荡、佛教输入、老庄思想盛行和玄学的兴起互为因果关系。在这矛盾的环境中,文人自我意识的崛起,促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产生了独立化和多元化,并且出现了美的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属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语文知识教学的基础部分,对学生后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识字教学属于小学低年级的基础教学内容,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也成为广大的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在本文中首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然后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对策  在教学中应
期刊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在前些年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更注重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对绘画技巧则采取更宽容的态度;给予幼儿绘画成果以更多的欣赏和赞扬,帮助幼儿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等。但“整合”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幼儿美术教育与语言领域的整合出发,从幼儿美术教育及语言教育的目标、幼儿美术教学的开展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等角度简单论
期刊
【摘要】:弗洛姆从精神分析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视角切入,以其独特人性论为基础将宗教辩证地区分为权威主义的与人本主义的。人本主义宗教是宗教的理想原型,权威主义宗教是“宗教异化”的必然结果。弗洛姆的宗教思想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学说、宗教批判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在其人本主义宗教理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关键词】:弗洛姆;宗教;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犹太裔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埃里希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协同发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一、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策略之一是教学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尤
期刊
【摘要】:本文简述了“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根据这些理论,把POA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从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英语教学;有效性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states the teaching theory,teaching hypothesis and teaching procedures of
期刊
【摘要】: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分析现有大气环境现状及治理成效,分析引入PPP模式治污的必要性,并对PPP模式治理大气污染进行SWOT分析,并对SWOT分析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PPP模式;SWOT模式;创新研究  1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当前,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大气污染传统治理模式下,最主要的问题表现为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在政绩目标激励下设置了重重行政壁垒。此外,三地产业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绘画因为它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一直是世界绘画史上极为重要的存在。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的青铜器、战国的帛画、魏晋的人物画、隋唐的石窟壁画、宋元的山水画、明清的文人画等是各时代的巅峰,凝聚着每个时代的文采菁华。它们由于历史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形象的记录着我们祖先高超的智慧与才能的创造。本文粗略的介绍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绘画的发展脉络,展现中国绘画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  【关键
期刊
【摘要】:“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出现时间较早,经历了从出现、发展到衰落的过程。古往今来,“大”与“美”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提并论时“大”往往带有“美”的含义和特征,本文主要梳理了“大”在诸子前和老庄思想中作为美学范畴的发展历程,体会“大”美内涵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关键词】:“大”;大”美;道家  在今天,“大”一般是用来形容物体的体积与容量,与“小”相对,
期刊
【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的复杂条件下,企业的环境与经营模式都发生了不同的改变,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要想让企业持续性发展,就要改进企业的管理体系,而企业政工管理作为管理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让企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就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创新政工管理方式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