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s2d3n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吉首地区高校在校苗族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语言态度的研究。研究表明,湘西苗族在校大学生,他们在情感上对本民族语言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也对普通话有强烈的认同感,能认识到学习普通话以及本民族语言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湘西 苗族在校大学 语言态度
  吉首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在苗语中意义为“生养的地方”。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湘鄂黔渝四省交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全市总人口30.09万,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7.2%。吉首地区有吉首大学、吉首师范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人民的通用语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使用方言或本民族语言。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是一种社会性组织。目前针对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研究极其匮乏,仅有瞿继勇《湘西地区苗族的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和《湘西地区苗族语言态度探析》两篇。
  此次调查以吉首地区高校在校苗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样本总数为200,回收样本200,样本合格率为100%。这些问卷的调查者大多来自吉首市、花垣县、凤凰县、古丈县、龙山县、永顺县。其中,男生有58名,女生有142名,来自城市的有86名,来自农村的有114名。吉首大学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吉首师范学院50份,湘西职业技术学院50份,访谈时约请了25名同学。
  一、语言使用
  语言使用是一种语言行为,是社会个体用超过一种以上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
  由此表可以看出,苗族在校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用苗语比较多,比例高达50%以上,尤其是在与祖父母交流时,高达55%,但与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使用苗语的比率是不断下降的,这说明苗语的使用范围是不断减小的。与祖父母之间基本不使用普通话。而方言的使用比率在与兄弟姐妹之间比较高。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有8%的人使用普通话,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这些人都来自于城市,父母职业都多为公务员或教师。这说明在苗语的使用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代际差异。在校园里,苗族在校大学生主要以普通话和方言为主,而使用苗语仅为5%,这表明苗语在校园的使用率比较低。在校园外,在县级超市,方言的使用率高达72.5%,普通话的使用率为27.5%,基本上不使用苗语。在赶集中,苗族大学生则以使用苗语为主,使用率高达70.2%,其中夹杂方言和苗语的混合使用,基本上不使用普通话。在本族人交流时,则以苗语为主,比率高达79.6%,苗语占据了绝对优势,以方言为辅助。在与陌生人交流时,以方言为主,比率高达68.7%,这也分具体情况,如果对方说普通话,他们则使用普通话。如果对方说方言,他们则使用方言。他们几乎不主动使用苗语。
  综上,苗族大学生学校内外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方言已经成为了他们除母语以外日常生活交流使用的重要语言。普通话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除了在校园里特定的场合之外,在县级的超市和陌生人说话时,苗族大学生也使用普通话。而在苗语区或封闭的苗寨,苗族大学生则仍以苗语为主。
  2.校园里苗语使用情况
  苗语 方言 普通话 方言夹杂苗语
  与老师 0 63% 24% 13%
  与同学 0 18% 67% 15%
  与同乡 55% 18% 15% 12%
  3.家庭里苗语使用情况
  苗语 方言 普通话 方言夹杂苗语
  与祖父母 55% 35% 0 10%
  与父母 53% 4% 8% 35%
  与兄弟姐妹 40% 45% 0 15%
  从此表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在家庭中主要使用苗语,这与他们的居住地有一定的关系。多数苗族人住在偏僻苗寨,家族式小聚集,村寨里基本上都是同宗同族的族人,所以苗语的使用率比较高。苗族大学生对自己本民族语言(苗语)有强烈的认同感,在自己家里基本上使用苗语,觉得使用苗语更有利于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便于传递情感。
  二、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又称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以及发展前途等的看法。①语言态度体现了社会成员对某种语言及其变体的态度,反映了该语言的社会地位。语言态度的调查主要包括苗族在校大学生对苗语的态度和对普通话的态度。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50%的同学选择普通话。在访谈中,同学们认为虽然苗语是母语,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但是苗语毕竟使用范围狭小。而且经过大学教育,他们认为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更广,更好听,更容易被人接受,有利于工作和学习。
  当问及学习苗语的好处时,有部分同学觉得学习苗语无所谓。但大部分同学觉得学习苗语有利于弘扬本民族文化,因为苗语是苗族的显著特征之一。
  由此表可以看出,苗族在校大学生的苗语作为母语来源,都是由祖父辈传承而来。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父母双方都不会说苗语或父母一方会说苗语,且比例高达10%。通过访谈得知,被调查者对自己未来配偶的民族没有要求,希望顺其自然。但是他们的父母对子女的配偶却持有不同的态度:来自城市的父母,大多听由子女个人的意愿,持开放的态度,更具理性;来自乡镇和农村的父母,大多数希望子女的配偶最好是苗族,以便有利于交流沟通和家庭生活,他们对婚姻持保守态度,对外族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由此表可以看出,普通话更具有实用性,而且当前大学都有普通话等级考试,甚至达不到专业要求的相应的普通话等级水平,就不能毕业,教师资格证也需要普通话等级水平等证明。普通话在大学生心目中地位的提高,与学校在普通话方面的积极推广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说明学生对普通话比较认同。
  从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普通话表现出自信的,高达40%。通过访谈可以得知,这些对自己的普通话比较自信的学生基本上是来自城市,长期在城市生活,父母一般不会说苗语。而对自己的普通话不自信的被调查者比例占到30%,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偏僻的农村,父母基本上不会说普通话,所以这些学生小学毕业前大多数不会说普通话。到了初中从农村出来,面对陌生的城市环境,他们既要学习英语也要学习普通话,由于学习普通话的时间比较短,以及普通话使用的场合比较少,因而他们的压力比较大,对自己的普通话不自信。   由上表可以看出,同一年级的女生对自己普通话的自信度要比男生高。这与女生在学习语言方面的生理、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有着更高的语言记忆能力和语言模仿能力。
  由上表可以看出,问卷调查者对于是否希望子女学习苗语这个问题,53%的人认为应该顺其自然,35%的人是希望子女学习苗语的,而持否定观点的同学则认为苗语“讲不讲无所谓,没有多大用处”,甚至觉得“苗语不好听”。
  从上表可以看出,许多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从小说苗语或多或少影响了普通话发音。通过访谈得知,经过大学的教育,他们享受到许多国家的民族优惠政策,民族身份意识增强,觉得苗语虽然影响他们的普通话,但是苗语还是比较有用的,有的同学甚至想依靠自己的苗语语言优势考取研究生。
  三、对苗语未来发展的态度
  在当前国家积极推广普通话的政策背景下,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对苗语未来发展趋势的担心,他们认为会说苗语的人越来越少,在访谈中甚至有同学认为苗语会消失。提到如何保护苗语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该从源头做起,积极建设双语学校,推行双语教育。
  当问到是否会主动教自己子女学习苗语时,不管是从数据中还是从访谈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会教授自己子女苗语,使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在访谈中,他们都表现出对苗语未来发展的担忧。由于大量汉语借词进入苗语,很多父辈知道的苗语词汇,他们这一代早已不用或消失,由于使用苗语的环境有限,他们虽然自己在未来会有意识地教授子女苗语,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苗语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由上表可以看出,来自吉首大学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普通话自信度比较高,而吉首师范学院和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普通话的自信度是不断递减的。通过调查得知,这一差异与学生生源质量、学校所在地、专业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吉首大学面向全国各地招生,生源兼具南北方;吉首师范学院和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绝大部分是面对湘西地区。吉首师范学生的普通话自信度比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这也与吉首师范学院的师范生所受的专业教育有关。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该校注重的是培养专业实用技术人才,对普通话不做严格要求。
  四、结语
  在湘西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苗族在校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兼通普通话和苗语的双语人或多语人,他们在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社会中,基本上保持着积极理性的语言态度,他们积极学习普通话和英语(或其他语言),接受不同的文化,同时又肩负着保护和传承本民族语言的艰巨任务。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苗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庆厦.语言调查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邬美丽.语言态度研究述评[J].满语研究,2005,(2).
  [3]刘虹.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和语言变化的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1993,(3).
  [4]瞿继勇.湘西地区苗族语言态度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2,(3).
  [5]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1).
  (赵燕 湖南吉首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16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后宫·甄嬛传》的语篇话语分析,探讨多方交际联盟的类型和语用功能。多方交际联盟包括关系联盟和效用联盟两大类;关系联盟根据关系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联盟,根据关系距离可分为相对永久、不稳定和临时关系联盟;效用联盟基于话语效用最大化可分为“弱→强”“中→强”和“强→中”联盟。联盟的语用功能包括利用面子叠加效应增强话语效果、改变话语指向者以弱化面子威胁、维护联盟中其他成员的面子
期刊
摘 要:流行词语“网红”主要指称“网络红人”,也兼指在网络走红的事物。“网”“红”的虚化和“网红”的词化为“网红”成词奠定了系联的基础。词语模作用下的语言类推是推动“网红”成词固化的内在机制。现代汉语双音音步韵律是“网红”形成的韵律制约因素。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网红 语言类推机制 词语模 音步  网络流行语“网红”主要指称“网络红人”。因“网红”泛化引发的“网红鹅”“网红邮筒”“网红水”“网红
期刊
摘 要:半个多世纪以来,《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使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某些领域,汉语拼音的应用出现了不符合规范的混乱现象。本文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揭示徐州市部分地区社会用字中汉语拼音应用的混乱现象,指出原因并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汉语拼音 拼写 规则  《汉语
期刊
摘要: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所有中文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由于本课程内容具有抽象度高、专业性强等特点,无论是在学生学习还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对该课程的课程定位、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改革、学时分配、教学评价改革以及与其他语言学类课程重复内容的处理等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语言学概 论教学过程 教学改革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的共性、规律和现象,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最近20年间针对韩国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的专题研究文献,分析了一些研究中不适当地从《训民正音》和汉语古音中为偏误原因寻找“历史根源”的现象。本文认为,相关研究所做的“历史根源”分析,不仅不符合事实和逻辑,而且也没有必要。  关键词:语音偏误 韩国汉语学习者 偏误分析  一、引言  近20年来,国内针对韩国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1996年,王秀珍发表《韩国人学汉语
期刊
摘要:本研究基于两个“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实验,对汉、英、日三语者的三语词汇提取机制进行了考察。实验1要求二语、三语均非熟练的被试在学习阶段使用日语(三语)完成图片命名任务,在测验阶段完成英语单词(二语)的真非词判断任务。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在三语产生过程中对二语词汇层面进行了抑制加工。实验2要求二语非熟练、三语熟练的被试完成与实验1相同的任务,结果出现了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期刊
摘 要:使动态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致使形式。本文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为例,从形式的角度,探讨汉藏语系使动态在实现形式上的特点。  关键词:使动态 致使交替 概念空间  藏缅语言的语言在用内部屈折法表达自动和使动的区别时,一般是采用改变声母特征、韵母特征、声调特征,或者声韵调其中的两个构成因素同时变化。表2是藏缅语族语言自动态和使动态的表达方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藏缅语族中的语言运用声母交替表
期刊
摘 要:以“反对立场”表达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日本和韩国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结果显示,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者使用规约性间接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比例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日韩学生存在语用理解上的误区和语用知识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用能力 调查 培养策略  一、日韩学习者的汉语“语用能力”  在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中,Leec
期刊
摘 要: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及用例是其主体部分,一直受到词典编者和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拟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特点及其例证的特殊性出发,以HSK六级词汇“劝阻”一词为个案分析,采取基于语料库的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总结出其在《国家语委语料库》中的基本用法搭配,然后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其在语料库中的典型用法。最后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四部具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劝阻”的释义用例情况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四川省邻水县作为调查地,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语言使用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标准的普通话限制了外出务工人员与其他群体的交流及就业,适应工作及打工地生活的需要是邻水县外出务工人员学习、提高普通话水平的主要动因,对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的依赖又使得他们对家乡话有所保留。邻水县外出务工人员对普通话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对家乡话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自己子女的普通话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对子女学习家乡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