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创新热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k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处在被问备答的地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而在当今的新教育形势下,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创新的热情呢?下文就如何为学生营造出质疑问难的最佳氛围,怎样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善于提问进行粗浅探讨,与大家商榷。
  
  一、创设提问的最佳氛围
  
  如何使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激发他们提问的欲望,努力营造出质疑问难的最佳氛围。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平时听课或自己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学生质疑问难,许多同学都变得沉默,有的甚至不敢抬头,课堂气氛显得异常冷清。确实,对学生而言,提问是需要勇气的,他们往往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惹同学笑,挨老师批。教师应善于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气氛,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点拨他们,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2.积极评价,提供成功体验,保证提问空间。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也最有效的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伴有赏识的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都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问,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
  
  二、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
  
  在数学学习中,对学生来说有许多存在疑问的东西。“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小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想方设法地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一课,先出示例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将这条公路的总米数分别改为“45千米、60千米, 120千米”,让学生分组求出两人合修完成的时间。算得快的同学也可以做其他组的题。学生得出结果后,都想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公路的总米数变了,甲乙两对合作完成的天数却始终是6天呢?这就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
  2.借助揭示课题,引导联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一般对新知识特别感兴趣,也最容易产生疑问。因此在新知识的导入阶段,借助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和热情。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出示课题后教师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个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立即展开联想,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这样借助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引导猜想,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难点,提供学生新知背景中的“联结点”,让学生观察、比较,产生疑问,萌发猜想,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学生再现了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大胆猜想,这时学生都想知道: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他们的探索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开发。
  
  三、指导善于提问的方法
  
  我们知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思想“在学生脑袋中产生出来”,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教学中往往有的学生想要提问,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这就要教师给予指导,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可分两个层次进行:
  1.示范提问。教学中,教师在突出知识结构和学习结构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提问一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为今后学生正确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结构和学习过程结构,又明确了质疑的方向。
  2.尝试质疑。当学生明确了质疑方向后,就可以让学生正确迁移,进行提问的尝试。学生尝试提问时,由于原有的知识基础不一样,领悟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往往层次不一,采取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提问等形式,可以缩短学生间的这种差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以好带差,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小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怎样的创新能力呢?    一、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师形象    1.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呵护学生的心灵。  学生的心灵既复杂又单纯,期待着别人的关怀,渴望别人的尊重。教师要改变以往以统治者的面貌走进学生的心灵,要聆听学生的心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1)直接的语言交流。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
整本书阅读对于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本书阅读指导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阅读技巧、理解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作为当下阅读教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现已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付诸实施.
对低温油套管钢HS110L进行调质、亚温淬火和回火的热处理试验,对试验后的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试验得出的数据和金相显微组织图片,分析显微组织的变化及影响HS110L钢使用性
国家林业局2004年12月印发了新修订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会计核算办法>.鉴于新的核算办法刚刚实行,有许多建设项目单位对新办法还有不熟悉之处,本人就工作中如何按照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在发生着变化。无论社会处于哪一阶段,资源的需求量都较为稳定,在生产大
吉林省辉南县实施的林业六大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位于首位,三年多累计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3.6万多亩,实际投资达到91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拨款4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