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处理对策

来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w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CT及DSA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3例病人中,DSA复查21例,发现3例动脉瘤;MRA复查18例,CTA复查2例,均无阳性发现。全部病人电话或门诊随访0.5-4年,41例复查病人中l例因再出血在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其余病人预后良好;12例未复查病人中1例由于再发出血在外院发现高颈段血管畸形,1例在等待复查过程中死亡,1例半年后因再出血死亡。
其他文献
蹬腿,是由下向上、向前作直线运动的腿法,属于传统腿法中的重要腿法之一。然而,由于多数练习者不得其法,于实战时不能充分运用它,且在攻击时常使身体的正面要害部位尽数暴露,此腿法在众多的练武者中便被忽略了,而多以侧踹和鞭腿为主要的训练项目。可是人们并不知道,正蹬腿是百腿之母,练好正蹬腿,也可对踹腿、鞭腿练习起到很大的连带提高之效。  传统武术对蹬腿多以“一脚制敌”而誉之,并有“无影脚”、“穿心腿”的美名
据白义海兄说,崆峒武术起源甚早,《尔雅》中已云:“崆峒人武。”汉代飞将军李广,宋代抗金名将吴磷、吴阶,抗西夏高僧法淳,都是崆峒地区的武术家。而崆峒派则是唐代道人飞虹子所创,历代掌派人分别是:  第一代飞虹子(唐末甘肃人)  第二代飞绥子(宋朝甘肃人)  第三代云离子(元朝甘肃人)  第四代飞云子(黄衫客,明朝甘肃人)  第五代眉姑(女,清朝四川人)  第六代飞尘子(曲一洪,清朝四川人)  第七代陆
目的探讨氯化铁(FeCl3)致痫大鼠早期颅内电极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对照组(n=6)、模型组(n=28)。模型组大鼠采用皮层内注射FeCl3溶液建立癫痫模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