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三步五环节”模式探究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anfe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步五环节”的历史教学模式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师生成长共同体”课题研究的子课题,通过师生共同成长,创建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践,本人探讨了“三步五环节”的实施规范:“三步”是自学——对话——评价,“五环节”是定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讲点拨——课堂评价。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三步五环节”;历史教学法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的“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课题已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列为重点课题。“师生成长共同体”是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其成员在彼此尊重、理解、坦诚、关爱、接纳、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就思想、心理、行为、生活、学业、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制定目标计划,探讨解决办法,不断实践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步五环节”的教学模式是在“师生成长共同体”课题的规划下创建的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步”是自学——对话——评价,“五环节”是定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讲点拨——课堂评价。新课程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鼓励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三步五环节”的教学模式既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能极大地调动师生间教与学的积极性,学生的潜能有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也可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级,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三个有效”的目标(即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在每个教学班内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按照每6-8人组成若干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组的学生在教室内集中就坐,便于讨论,对共同体成员实行捆绑式评价,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应该说,学校的这些措施为我们实施三步五环节的教学模式提供非常好的环境和条件。
  “合作探究”是“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包括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看,“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共同体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或支持下,既有分工,又有互助,自主寻求答案,进行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
  合作探究首先是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传统的方法,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探究问题。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三步五环节”下的合作探究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充分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在教师的帮助或支持下,通过材料收集、信息整理等方式,形成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同时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其实质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具有自身的特点。历史学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信息来源,通过对历史问题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历史进程有所了解,逐步认识历史规律,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仅看研究的主题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立足点要放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合作探究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思维,诱发学生参与教学、参与展示的积极性,引起思考,为学生提供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于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进行合作探究。在这一模式中,我突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即问题性、合作性、探究性。问题是探究的前提,也是师生合作的桥梁;合作是探究的主要形式,主要采用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两种形式。探究是过程与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的主要手段。最后学生交流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教师作出评价和总结。比如我在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岳麓版)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如何认识‘一国两制’在中国乃至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把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形成过程的知识展示在大屏幕上,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最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讨论形成的结论,并让同学们相互之间畅所欲言,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概括的最准确、精炼。另外,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你认为促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对此,我让各学习小组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小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思维碰撞,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予以点评、总结。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能力的发展,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丰硕成果,需要一个不断升华提高的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合作探究实践,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无法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再比如,一个学习小组内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些既有悖于合作探究的本义,也影响到合作探究的效果,作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使合作探究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也可以实现,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钟启泉、崔允郭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4]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分析海南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状况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海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人口和死亡数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居
会议
会议
本文主要阐述了煤层自然发火期的估算方法及延长途径、火灾的预报、采样点设置、连续自动检测系统、开拓开采技术防火措施等技术问题。
会议
一支由英国和意大利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古队,8月初在意大利罗马东北约130公里处发掘出一处庄园,占地约1.4万平方米的庄园保存完好,装修奢华,地面铺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华贵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