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鼻岭与中间岭之间形成了沟谷,开始萃集林间的涵养水。如同一个生命的胎音,这高山密林中渐渐就有了溪流,一个新生命由此诞生,三亚河的源头就此形成。这一带林深路陡,人迹罕至,若是追溯其源,只能淌着溪流而上。因为这一带多石灰岩沉积,人们大多只能踩着溪谷中的卵石,越过一个个小石潭向高处攀爬。
源头的溪水就在卵石间蹦跳,若隐若现。这高海拔的溪流在旱湿季节也都有所差异,有时水潭沉寂,没有流动的声响。只有到雨季来临,溪流才开始充足,不再有断流的现象。
六罗河越往下走,水流越大,到得沟谷,已经汇成了小河;在相对平缓的沟谷中,速度也变得从容,并且汇集了连绵青山众多的涵养水,源源不断,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流,具备了常流河的特征。
河谷双珠——福万水库与水源池水库
福万溪,则是六罗河的第一个大支流,因为其南面依傍福万岭而得名。
福万溪的第一水源来自台楼水库,旁边有台楼村。“台楼” 根据发音恐怕就是《崖州志》所载的“偷郎”,福万水库南侧高山就是《崖州志》记载的虎岭。福万溪的第二水源,则来自南岛农场一带的众山,有一脉经过抱前村,应是志书记载的“抱寨”,这里有来自中央田水库的流水。各水流均在福万水库汇集,其三面均为高山,往北的陆地自此抬升到一定海拔,只留下这么一处深切的峡谷;后来因山就势在这里高筑水坝,汇集成深谷中的一面优质集水。 福万水库于1974年11月开工建设,成为三亚市第一期供水工程的组成部分。主坝长115米,高28.9米,泄洪堰净宽度18米,2扇弧形闸门;副坝长90米,坝后水电站装机1台容量125千瓦。因为两侧高山相迫,狭谷幽深,福万水库的坝体更显得陡峻,具备一种非凡的气势,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合奏出一部激情乐章……大坝因为有了叶剑英的题词,如今也开辟成地方文物保护单位。
有了水库的截流,下游河床余水稀少,空留下宽阔的河床,石灰岩罅隙历历在目,狰狞多态。约三公里,福万溪汇入六罗河,水流变得更加平缓从容,基本上看不到河床礁石。《崖州志》记载的水流经过了抱豪岭、镜校岭等,均属福万岭、荔枝岭等面向六罗河一侧的余脉。总之,六罗河也吸收了来自这些山岭的谷水,水面变得越来越宽阔,往水源池水库从容地流过去。
水源池,在拦水蓄坝前这里应该有个深潭,即《崖州志》记载的“落牛潭”,其右侧的山则叫牛少岭。水源池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日军侵琼时就开始修建,作为饮用水,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重筑加工,形成今天模样。因为大坝的拦截,极大地抬升了水位,從而在上游深谷中显现出一条如练的河流;而落水季节,这河流也会变得干瘦,露出两侧的泥滩。作为百谷之王,丰水期的六罗河有了天光云影的映照,景观随之变得丰满。从福万水汇水处到水源池大坝,大约六七公里路程,水面越来越开阔,也越来越沉静和清幽。
水源池水库的重建于1986年2月,为三亚市第二期供水水源工程,坝长410米,溢洪道为有闸门控制的实用堰,净宽度36米,为3孔12×6米钢弧形闸门。水库于199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向城市源源不断输送饮用水和灌溉水,成为三亚极重要水源,也成为三亚河谷一道重要景观。
秀逸从容的槟榔河
出了水源池,其河段基本上进入了三亚河中游,从这里到与水蛟溪的汇水处,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和丰富内涵的名字——槟榔河。是因为该河段经过一遍茂密的槟榔林,林中有一个槟榔村,光绪《崖州志》也将槟榔河称为椰根水。
水源池下方为一个长潭,也许是数潭相连,为早期落牛潭的一部分。如今因为有一道水泥路坝基的筑造,各独立的小潭都汇合成一条三公里长的深水河道。从这坝基沿着两道河堤向南流淌,河水明显变浅,但还是经过后人修筑的十道拦水矮坝,将河流分割成了十段,保证了槟榔河的储水。这些坝基用卵石曲曲弯弯地垒砌,具备流线型效果,丰富了槟榔河的景观。槟榔河两岸基本上都是平原地带,开始多了好些村庄,人烟变得绸密,其河道自然就多了一些修饰,河堤的建造也极为规整,均能驱车行走。

在这里,又汇入一道来自抱坡岭南麓流过来的小水流,该水流曾与半岭水相通。这时,河水正式进入槟榔村,《崖州志》称为“槟榔园”。村中有一座小桥连通东西,还有环线高速公路跨河而过。村庄为黎村,两岸遍植三角梅花,花开时节,在阳光下烘托出极烂熳的情调。
槟榔村前后的河两岸多为田园,以西面的田园最为宽阔,其间另有由妙山和林家组合的妙林村,该田园因此称为妙林田洋,是三亚河流域最大的田洋,也是三亚境内三大田洋之一,面积达10007亩。妙林田洋以种植水稻为主,袁隆平的南繁水稻基地就设在这里。冬季兼种瓜菜,吸引了大量的农业公司在此落户。妙林田洋宽阔平坦,四季常绿,村庄掩映其间,是领略近郊田园风光的极佳去处。
这里已经临近市区,房地产开始在槟榔村下游蓬勃发展。越过凤凰路,楼房变得鳞次栉比,河流与城市融为一体。三亚河的另一条主要支流——水蛟溪,就在这里汇入到六罗河,并正式形成三亚主河,向南奔流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