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zhilin123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的过敏史。
  5.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6.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联合使用抗生素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同时使用。正确的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的。
  
  老年人的使用
  
  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的侵入易发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的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和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④肾脏的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的排泄功能减退。
  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的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的剂型和简化的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婴幼儿的使用
  
  由于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成长的变化而变化,对抗生素的作用(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用药量需按年龄(月龄、周龄,甚至日龄)的不同来调整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同时强调个体化用药,并谨慎计算和认真核对药物剂量。家庭中常按年龄折算药物剂量,方法如下: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10;婴儿用成人量的1/5;幼儿用成人量的1/4;学龄前儿童用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2/3。
  婴幼儿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是:应选用毒性低、抗菌效能强、抗菌谱较广的药物。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物外)抗生素;慎用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抗生素;禁用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四环素及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使用
  
  正确认识抗菌药物对胎儿及婴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滥用抗生素或认为抗生素对胎儿、婴儿有影响,而忽略疾病的治疗都不利于母婴的健康。一般妊娠期几乎所有摄入药物均可经“胎盘转移”进入胎盘体内,哺乳期用药时多数药物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药物达到胎儿或婴儿体内的浓度及对他们的影响,均受母婴、胎儿或婴儿的吸收、代谢及药物的性质、胎盘功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慎重选择药物十分必要。要注意避免使用具有细胞毒性或致畸作用的抗生素。
  供孕妇使用比较安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物外)和林可霉素类。妊娠期应避免使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红霉素、红霉素酯化物、氨基糖苷类。妊娠早期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有甲硝唑、利福平、TMP、氟胞嘧啶、酮康唑、喹诺酮类等。妊娠后期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有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肝功能减退时抗生素的应用
  
  应避免使用在肝内代谢、经肝胆系统排泄或对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此外,药物的剂量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肾功能减退时抗生素的应用
  
  应避免使用经肾脏排泄且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对于主要经肾脏排泄但对肾功能损害不大的药物,宜根据肾功能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来调整该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以防药物过量中毒。
  此外,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
  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3.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4.皮肤、黏膜局部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
  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他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黏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
  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⑴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⑵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他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⑶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原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⑷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⑸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⑹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⑻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6.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其他文献
分析了聚氯乙烯新建装置氯乙烯单体储存、输送系统自聚的产生原因,介绍了自聚合的产生机理,论述了氯乙烯单体系统自聚的预防控制措施。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以提高产科质量、促进母乳喂养.方法随机选择2001~2003年7月住院阴道分娩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的健康孕妇1
和高压钠灯、节能灯等传统灯具相比,大功率LED照明系统更加节能、环保,且具有更长的寿命,在室外照明和其他高功率场合具有很大的潜力。传统的大功率LED照明驱动电路由AC/DC变
利用RFID的识别能力,准确的判断出堆取料机的实际位置,通过逻辑判断还能检测出是否有信号丢失现象。提高设备定位精度,将不同位置的信息准确传送到PLC中。有传输准确,信息量大等特点。
内表面具有大量非连续强化传热微结构的微热管,因传热性能突出而成为新型微电子器件散热的关键零件.针对微热管内表面非连续微结构加工中的技术难题,提出基于变截面多线螺旋
因为早产儿在进行早期喂养的时候,他们的吸吮、吞咽以及胃肠蠕动能力都会比正常新生儿差,因此,他们进行独立吃奶的能力也比较弱,甚至无法正常进行,必要时要进行胃管饲奶喂养.
“在区域发展中,高校应该成为推动科技和文化发展的一个积极力量。近年来,汕大一直在努力推动的国际化工程可望与汕头侨乡优势有所结合,共同为汕头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汕头大学
目的探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胰腺超声检查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8月腹部B超检查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以腹痛为主诉的超声检查,3036例中只有366例做了胰腺检查,占
谈起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家在国内电线电缆行业颇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汕头企业,更多的人想到的是企业的掌门人郑钟南。然而在"南洋股份"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