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资料
患者,男,34岁。因车祸致右小腿腫痛流血,活动受限2小时,以“开放性右胫腓骨骨折”住院。查体:精神差,体温36.8℃,血压120/71.25mmHg,呼吸22次/分,脉搏104次/分,面色苍白,右小腿肿胀,成角畸形。其中下1/3内侧有长约3cm皮肤裂口,胫骨断段外露。左侧腹股沟区高度肿胀,皮下瘀血,皮肤青紫,压痛明显无搏动感及血管杂音,骨盆分离试验(+),左小腿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感觉及痛温觉减弱。血常规: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8.4×109/L,血红蛋白90g/L,X线提示:左侧耻骨上下肢骨折,右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
术前以“骨盆骨折并左侧髂外动脉损伤,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急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髂外动脉探查,右小腿清创,开放复位,外固定支架内固定术。术中见左髂窝内有巨大血肿后,见髂外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约4cm处,有长约0.4cm破口,出血凶猛,用心耳钳钳夹止血后,用7/0无损伤线缝合破口,髂外一平面处有长约2cm一段,管壁严重损伤,失去弹性,以下血管搏动消失,以上血管搏脉动正常。术中诊断髂外动脉损伤血栓形成,即用显微外科器械以损伤段为中心,上下游离,在损伤血管两侧先用粗棉线阻断流血,纵形切开血管前臂,用捏法取出血栓,再用肝素盐水冲洗血管,见挫伤段血管内膜不完整,粗糙不平,失去光泽,剪除约2cm,进一步游离血管,减张后,用6/0无损伤缝线两定点缝合法行血管端端吻合。检查吻合口张力不高,开放止血棉线,见血流再通,肢体远端循环恢复,吻合口无渗血,冲洗伤口,将切口内下延长探查骨盆骨折,见左耻骨上下肢骨折、移位,骨折端对髂外动脉仍有威胁,直示下复位后,将耻骨上肢用重建钛板固定,放置引流管,分层缝合切口,常规清创右小腿,开放复位后,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一期缝合切口。术后置左髋关节屈曲位,抬高患肢,给抗凝剂,抗感染治疗,术后治疗15天痊愈出院。
讨 论
骨盆骨折致髂外动脉损伤临床少见[1],特别是静动脉同时损伤,且动脉腔内形成急性血栓者更为罕见。由于血栓堵塞引起的肢体缺血,是一个渐进性过程,不像血管断裂那么突然,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非常隐匿,若术前不严密观察下肢血运,往往容易漏诊。漏诊的原因主要是:骨盆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患者常常表现为多发损伤并存,由于肢体的骨折或脏器的损伤掩盖了血管的损伤。如本例患者既有骨盆骨折,又有左小腿的严重开放性骨折,在治疗上,首先考虑的是开放性骨折的处理,而忽视了重要血管的损伤,直到入院后2小时患者自述右小腿冰凉麻木,在2次体格检查时才发现健侧肢体严重缺血。另外,髂窝血肿是诊断髂外动静脉损伤的重要体征,不能轻易看做是骨盆骨折的后腹膜血肿,搏动性血肿,且有血管杂音,则是动脉损伤的特征。若无搏动且本侧动脉搏动消失,则应考虑为动脉挫伤,血栓形成或血管挫伤、痉挛,应果断处理。治疗上,为挽救肢体应争取时间,尽早手术,为明确诊断而拖延手术时间,则得不偿失。髂外动脉在耻骨上肢内侧紧贴骨面下行,该处骨折易造成血管损伤,在修补血管后,应同时作耻骨上肢内固定,只有可靠的内固定才能有效预防术后血管再次损伤。
手术要点:血管损伤在手术探查时务必要彻底清创,其目的是剪除外膜及损伤的特征:①血管外膜及内膜的捻挫,不完整,失去光泽;②管壁内有血肿形成;③管腔内有血栓形成,血栓去除后,血管内膜呈现粗糙;④在冲洗血管时,如内膜有破损,冲洗液可溢入管壁,形成血管外膜下积水,成半透明状局部膨胀。清创后,如血管缺损较少,或仅为锐性损伤,经过上下游离血管,屈曲关节减张后,可作端端吻合或仅行破口缝合术,如果血管缺损较多,应取对侧大隐静脉做血管移植术。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536.
患者,男,34岁。因车祸致右小腿腫痛流血,活动受限2小时,以“开放性右胫腓骨骨折”住院。查体:精神差,体温36.8℃,血压120/71.25mmHg,呼吸22次/分,脉搏104次/分,面色苍白,右小腿肿胀,成角畸形。其中下1/3内侧有长约3cm皮肤裂口,胫骨断段外露。左侧腹股沟区高度肿胀,皮下瘀血,皮肤青紫,压痛明显无搏动感及血管杂音,骨盆分离试验(+),左小腿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感觉及痛温觉减弱。血常规: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8.4×109/L,血红蛋白90g/L,X线提示:左侧耻骨上下肢骨折,右胫骨中下1/3处粉碎性骨折。
术前以“骨盆骨折并左侧髂外动脉损伤,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急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髂外动脉探查,右小腿清创,开放复位,外固定支架内固定术。术中见左髂窝内有巨大血肿后,见髂外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约4cm处,有长约0.4cm破口,出血凶猛,用心耳钳钳夹止血后,用7/0无损伤线缝合破口,髂外一平面处有长约2cm一段,管壁严重损伤,失去弹性,以下血管搏动消失,以上血管搏脉动正常。术中诊断髂外动脉损伤血栓形成,即用显微外科器械以损伤段为中心,上下游离,在损伤血管两侧先用粗棉线阻断流血,纵形切开血管前臂,用捏法取出血栓,再用肝素盐水冲洗血管,见挫伤段血管内膜不完整,粗糙不平,失去光泽,剪除约2cm,进一步游离血管,减张后,用6/0无损伤缝线两定点缝合法行血管端端吻合。检查吻合口张力不高,开放止血棉线,见血流再通,肢体远端循环恢复,吻合口无渗血,冲洗伤口,将切口内下延长探查骨盆骨折,见左耻骨上下肢骨折、移位,骨折端对髂外动脉仍有威胁,直示下复位后,将耻骨上肢用重建钛板固定,放置引流管,分层缝合切口,常规清创右小腿,开放复位后,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一期缝合切口。术后置左髋关节屈曲位,抬高患肢,给抗凝剂,抗感染治疗,术后治疗15天痊愈出院。
讨 论
骨盆骨折致髂外动脉损伤临床少见[1],特别是静动脉同时损伤,且动脉腔内形成急性血栓者更为罕见。由于血栓堵塞引起的肢体缺血,是一个渐进性过程,不像血管断裂那么突然,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非常隐匿,若术前不严密观察下肢血运,往往容易漏诊。漏诊的原因主要是:骨盆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患者常常表现为多发损伤并存,由于肢体的骨折或脏器的损伤掩盖了血管的损伤。如本例患者既有骨盆骨折,又有左小腿的严重开放性骨折,在治疗上,首先考虑的是开放性骨折的处理,而忽视了重要血管的损伤,直到入院后2小时患者自述右小腿冰凉麻木,在2次体格检查时才发现健侧肢体严重缺血。另外,髂窝血肿是诊断髂外动静脉损伤的重要体征,不能轻易看做是骨盆骨折的后腹膜血肿,搏动性血肿,且有血管杂音,则是动脉损伤的特征。若无搏动且本侧动脉搏动消失,则应考虑为动脉挫伤,血栓形成或血管挫伤、痉挛,应果断处理。治疗上,为挽救肢体应争取时间,尽早手术,为明确诊断而拖延手术时间,则得不偿失。髂外动脉在耻骨上肢内侧紧贴骨面下行,该处骨折易造成血管损伤,在修补血管后,应同时作耻骨上肢内固定,只有可靠的内固定才能有效预防术后血管再次损伤。
手术要点:血管损伤在手术探查时务必要彻底清创,其目的是剪除外膜及损伤的特征:①血管外膜及内膜的捻挫,不完整,失去光泽;②管壁内有血肿形成;③管腔内有血栓形成,血栓去除后,血管内膜呈现粗糙;④在冲洗血管时,如内膜有破损,冲洗液可溢入管壁,形成血管外膜下积水,成半透明状局部膨胀。清创后,如血管缺损较少,或仅为锐性损伤,经过上下游离血管,屈曲关节减张后,可作端端吻合或仅行破口缝合术,如果血管缺损较多,应取对侧大隐静脉做血管移植术。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