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阶段,体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这几年的体育教学中,我发现“趣味式”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师生关系的融洽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提升教学效果,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唯独对“趣味性”课堂,“娱乐性”,“学习性”体育课堂情有独钟,相信很多教育同仁与我抱有一样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生动式教学;高中体育;必要性;学生心理;劳逸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高中体育课堂应是学生的“游乐场”
1.1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并不是“天生注定”
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调动學生的体育课积极性,就要让他们掌握至少一项体育爱好,进而“爱屋及乌”[2]。我这样说并不是没有依据的,体育兴趣事关学生的运动心理,这两者是相关的。在课堂中,我深度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一定程度也健全了学生的运动“性格”[1],这完全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需要,当然这个环节开展需要做好准备。我个人比较喜好武术、排球、篮球、花样跳绳等。我发现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兴趣对于学生的兴趣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毕竟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后天养成”,而非“天生注定”。也因此,我经常做一些体育活动项目的动作演示。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我会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而后对学生讲述一下这学期体育课的任务,在此其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气氛都不太足,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高中文化课成绩影响的,为了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我是这样做的。
在介绍完我自己还有这学期的体育课程后,我就进入正题,对学生说:“同学们都喜好哪些体育项目呢。”有的学生回答武术,有的回答篮球、排球、足球,也有的几个同学沉默不语。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的开始,我就大体明白学生的体育活动喜好程度了。在做准备活动时,我就首先进行《体操运动》的教学,我先讲解了体操的基本步骤,而后带着同学演练[3]。在讲解的开始,我不会像一些教学同仁那样自己站在前面,做一个动作,让学生学一个动作。我本人比较喜好武术、街舞,我演练的动作以基本体操动作为基础,将街舞、武术与之相结合,其教学效果是不错的。学生们都比较喜欢这些新颖的动作。这时我趁机对学生说:“同学们喜欢我刚才的体操演练吗?”同学们回答:“喜欢。”接着我再进行教导,向学生们灌输我刚刚这些动作,与篮球动作、武术动作、基本体操动作等都是挂钩的,想要学好这些动作,基本的体育项目活动是要熟练的,这就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趣味性”体育课堂营造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无论是在篮球运动还是其他运动,我都不吝啬自己的鼓励,特别是对于一些不爱运动的学生,我经常和他们一对一的活动练习,提升他们的活动练习积极性。有的时候,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我也会积极的疏导,和学生一起运动、游戏,降低其学习负担。在运动环节中,我也教导:“健康是学习的基础,专注是健康的基础。”专注的运动,或者学习总是好的,在上课时,一些学生如果做球类运动或者体操心不在焉[1],我的态度是非常严厉的,因为健康向上的体育教学气氛对于学生的成长太重要。
1.2“趣味性”体育课堂意味着“因人施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开始《体操运动》的教学,而后才是《球类运动》,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然后是《武术运动》等其他项目。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教学的进度,是在学生年龄、心理、体质情况等考虑下进行应用的,我发现这种教学顺序的排列,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1]。当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的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总之就是要符合日常教学的实际,学生的具体运动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教导学生:“这些体育项目的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要期望一步登天。”为了更好的“因人施教”,我是不吝啬学习的,我会主动和一些优秀的体育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如何更好的进行学生针对性教学,如何更好的进行互动式教学,以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2]。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避风港”。
体育课堂所谓的“因人施教”,就是针对不同体育爱好,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身高等的学生展开相对应的教学措施。对于一些身高矮的学生,在篮球项目教学中,我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相信自己能行。对于一些体重比较大的同学,在测试跳远时,我会和他们一起做辅助练习,为的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素质的提升,我进行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在传播体育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
2“趣味性”体育课堂——学习、娱乐的“避风港”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娱乐的“避风港”呢?这就需要遵循“劳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运动中赋予教育,在教育中赋予欢乐,再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具体运动项目,展开“快乐”教学活动。比如在跑步队列练习中,我会告诉学生:“此时此刻我国的解放军战士也在进行跑步训练,我们应不应该向这些‘保护神’们学习坚韧、坚强的品质。”“要!”,同学们用响亮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样把人生价值观念与体育项目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队列练习、跑步练习塑造了高中生的品格,更有利于其学习、活动。
在体育课堂中,课堂游戏是“娱乐”学生,提升学生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模块,在此过程中,我通常将体育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比如在“猫捉老鼠”这个游戏中,让学生站成两个圈,一个大圈一个小圈,找出两个学生扮演“猫”与“老鼠”,“老鼠”站在谁前面,谁就要跑,被“猫”捉到的,要罚15个俯卧撑,有时候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做这个游戏,这样就提升了学生的灵敏能力,应变能力,还提升其身体运动素质。
3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应是循序渐进的,在体育课堂上,我与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这有利于“趣味性”体育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孙永亮. 学校体育与学生强健体格和完满人性的铸造[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年 .
[2]贾宏宙. 呼和浩特市城区高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年.
[3]静石宇. 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分析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 2013年.
关键词:生动式教学;高中体育;必要性;学生心理;劳逸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高中体育课堂应是学生的“游乐场”
1.1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并不是“天生注定”
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调动學生的体育课积极性,就要让他们掌握至少一项体育爱好,进而“爱屋及乌”[2]。我这样说并不是没有依据的,体育兴趣事关学生的运动心理,这两者是相关的。在课堂中,我深度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一定程度也健全了学生的运动“性格”[1],这完全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需要,当然这个环节开展需要做好准备。我个人比较喜好武术、排球、篮球、花样跳绳等。我发现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兴趣对于学生的兴趣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毕竟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后天养成”,而非“天生注定”。也因此,我经常做一些体育活动项目的动作演示。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我会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而后对学生讲述一下这学期体育课的任务,在此其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气氛都不太足,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高中文化课成绩影响的,为了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我是这样做的。
在介绍完我自己还有这学期的体育课程后,我就进入正题,对学生说:“同学们都喜好哪些体育项目呢。”有的学生回答武术,有的回答篮球、排球、足球,也有的几个同学沉默不语。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的开始,我就大体明白学生的体育活动喜好程度了。在做准备活动时,我就首先进行《体操运动》的教学,我先讲解了体操的基本步骤,而后带着同学演练[3]。在讲解的开始,我不会像一些教学同仁那样自己站在前面,做一个动作,让学生学一个动作。我本人比较喜好武术、街舞,我演练的动作以基本体操动作为基础,将街舞、武术与之相结合,其教学效果是不错的。学生们都比较喜欢这些新颖的动作。这时我趁机对学生说:“同学们喜欢我刚才的体操演练吗?”同学们回答:“喜欢。”接着我再进行教导,向学生们灌输我刚刚这些动作,与篮球动作、武术动作、基本体操动作等都是挂钩的,想要学好这些动作,基本的体育项目活动是要熟练的,这就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趣味性”体育课堂营造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无论是在篮球运动还是其他运动,我都不吝啬自己的鼓励,特别是对于一些不爱运动的学生,我经常和他们一对一的活动练习,提升他们的活动练习积极性。有的时候,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我也会积极的疏导,和学生一起运动、游戏,降低其学习负担。在运动环节中,我也教导:“健康是学习的基础,专注是健康的基础。”专注的运动,或者学习总是好的,在上课时,一些学生如果做球类运动或者体操心不在焉[1],我的态度是非常严厉的,因为健康向上的体育教学气氛对于学生的成长太重要。
1.2“趣味性”体育课堂意味着“因人施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开始《体操运动》的教学,而后才是《球类运动》,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然后是《武术运动》等其他项目。我之所以这样安排教学的进度,是在学生年龄、心理、体质情况等考虑下进行应用的,我发现这种教学顺序的排列,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1]。当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的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总之就是要符合日常教学的实际,学生的具体运动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教导学生:“这些体育项目的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要期望一步登天。”为了更好的“因人施教”,我是不吝啬学习的,我会主动和一些优秀的体育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如何更好的进行学生针对性教学,如何更好的进行互动式教学,以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2]。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避风港”。
体育课堂所谓的“因人施教”,就是针对不同体育爱好,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身高等的学生展开相对应的教学措施。对于一些身高矮的学生,在篮球项目教学中,我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相信自己能行。对于一些体重比较大的同学,在测试跳远时,我会和他们一起做辅助练习,为的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素质的提升,我进行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在传播体育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
2“趣味性”体育课堂——学习、娱乐的“避风港”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娱乐的“避风港”呢?这就需要遵循“劳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运动中赋予教育,在教育中赋予欢乐,再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具体运动项目,展开“快乐”教学活动。比如在跑步队列练习中,我会告诉学生:“此时此刻我国的解放军战士也在进行跑步训练,我们应不应该向这些‘保护神’们学习坚韧、坚强的品质。”“要!”,同学们用响亮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样把人生价值观念与体育项目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队列练习、跑步练习塑造了高中生的品格,更有利于其学习、活动。
在体育课堂中,课堂游戏是“娱乐”学生,提升学生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模块,在此过程中,我通常将体育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比如在“猫捉老鼠”这个游戏中,让学生站成两个圈,一个大圈一个小圈,找出两个学生扮演“猫”与“老鼠”,“老鼠”站在谁前面,谁就要跑,被“猫”捉到的,要罚15个俯卧撑,有时候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做这个游戏,这样就提升了学生的灵敏能力,应变能力,还提升其身体运动素质。
3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应是循序渐进的,在体育课堂上,我与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这有利于“趣味性”体育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孙永亮. 学校体育与学生强健体格和完满人性的铸造[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年 .
[2]贾宏宙. 呼和浩特市城区高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年.
[3]静石宇. 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分析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