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万提斯:悲喜人生胜过唐吉坷德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x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16年4月23日,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黑暗的日子。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英语文学和西班牙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两位作家同一天离世。
  有人把塞万提斯的不朽名作《堂吉诃德》称为“西班牙人的《圣经》”。今天,在西班牙人的身上仍然能看到其书中人物的乐观和热情。
  不幸的少年
  曾有十几个地方先后声称是塞萬提斯的故乡,人们用了一个多世纪来确认,直到18世纪中期在一间教堂找到了塞万提斯的受洗记录,才最终确定他的出生地是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阿纳雷斯镇。
  1547年9月29日,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家庭。他的祖父胡安·德·塞万提斯一辈子都在打官司,有时替别人打,有时替自己打。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在68岁那年,老胡安扔下全家人离家出走,只带走了最小的儿子,并在科尔多瓦和一名女佣生活在了一起。
  塞万提斯的父亲罗德里戈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命运更糟,一辈子不是在借债就是在还债。父亲离家出走,罗德里戈只得承担起养活母亲、姨妈、妻子和孩子们的重任。他有7个孩子,排行第四的米格尔就是日后的文学巨匠。
  1551年,罗德里戈决定换个地方碰碰运气,卖掉家产,举家搬往巴利亚多利德。在那里,他落入了一个放高利贷人的手中,最终被投入了监狱并被查封了家产。保留下来的财产清单,让人看了伤心,这户人家的全部家当只有3把椅子和两张板凳。
  两年后,一家人来到了科尔多瓦。罗德里戈和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和解了,老胡安帮他介绍工作。塞万提斯经常提到科尔多瓦,这里的流氓、小贩、官吏和工匠都永远地留在了他的作品里。7岁那年,塞万提斯上学了,他酷爱阅读和诗歌,在马路上捡到一张纸片都要读一读,但他不善表达,还有点口吃。
  安定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塞万提斯一家又搬到了塞维利亚。在伯父的帮助下,罗德里戈买了几套房产,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1566年,19岁的塞万提斯跟随父亲来到了首都马德里。当时的西班牙一方面是庞大的帝国,征服了美洲,在宗教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文化正处于黄金时代;另一方面,遍地都是饥饿、乞讨、瘟疫、凶杀、宗教裁判和愚昧、海盗、官僚主义、司法腐败……马德里的贫富差距比其他城市更大,塞万提斯身处其中,深受其害。好在,他和其笔下的人物一样善于在逆境和困顿之中保持乐观、寻找希望。
  为保住右手而失去左手
  在塞万提斯所处的时代,人们拔出腰中的佩剑一决胜负是很寻常的事情。1568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年轻气盛的塞万提斯和一名泥水匠在皇宫所在地决斗,并且把对方刺伤了,遭到通缉。司法部门抓不着塞万提斯,就宣布他犯了叛逆罪,处以砍掉右手的刑罚,当然前提是要先抓住他。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小说:一个人为了不被剁掉右手而出逃,最终失去了左手。
  塞万提斯途经巴塞罗那逃到了西班牙国王管不到的地方——罗马,那一年他22岁,正是闯荡世界的好年华,可以说,他在最好的年龄到了最好的地方。在罗马,为了结交上层人物,塞万提斯几经周折在主教家里谋得了一个职位——在客厅当佣人。但显然,他的希望落空了。1570年,塞万提斯报名参加了将要和土耳其人打仗的舰队。后来,他在《堂吉诃德》中借笔下人物之口说出了原因:“有两条路可以让人致富或者成名,一条是习文,一条是习武。我的武功胜于文才。”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文才胜于武功。
  1571年10月7日,塞万提斯所在的舰队在勒班陀海峡遇到了土耳其舰队。尽管高烧呕吐,塞万提斯在海战中仍然表现得十分英勇,他本人后来经常以此为荣。勒班陀海战非常惨烈,双方都损失惨重,塞万提斯所在的“侯爵夫人号”上死了40人,伤者过百,塞万提斯中了3枪,两颗子弹打到了胸部,一颗击中了左手,最终左手因伤而残疾。塞万提斯因此被人们称为“勒班陀的独手人”。
  虽然立下战功,但塞万提斯建功立业的愿望却没有实现。1574年,他决定结束士兵生活,并于第二年秋天离开了他挚爱的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
  被海盗绑票
  虽然中了3枪,塞万提斯却没有否极泰来,厄运才刚刚开始。
  1575年9月20日,塞万提斯和弟弟一起登上“太阳号”,与其他三艘船一起离开那不勒斯港口。途中船队遇到了两次风暴的袭击,彼此失去了联系,“太阳号”掉队并被海盗盯上了。
  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海盗们把船上的人全部擒获,都带到了阿尔及尔。当时,这座城市里最热门的生意就是把海上的旅客和沿海地区的居民抓来当奴隶。
  从那不勒斯出发前,为了能在马德里找到一份文官的工作,塞万提斯请求舰队总司令唐·胡安和塞萨公爵为他写了推荐信。很难评估这两封推荐信的价值,因为它们一方面让海盗们把塞万提斯当成重要人物,而免于将他在俘虏市场上公开售卖;另一方面,又让他的赎金比其他人多了一倍。
  塞万提斯知道父亲根本拿不出兄弟俩的高额赎金,于是,天性乐观又渴望自由的他先后策划了4次越狱。从越狱的次数即可以推测出结果,其中一次,塞万提斯还差点儿被砍头。
  一贯倒霉的罗德里戈为了凑齐两个儿子的赎金而费尽心力,不惜变卖家产;塞万提斯的母亲甚至谎称自己是寡妇,骗到了远征军委员会的补贴;他的两个姐妹也卖掉了自己的嫁妆。家人终于在1577年赎回了塞万提斯的弟弟,在1580年赎回了塞万提斯。
  结束了5年零1个月的俘虏生活,塞万提斯重获自由,这时他已经33岁。
  一声大笑颠覆骑士文学
  回到西班牙后,塞万提斯除了为国王当过一段时间信使之外没有什么正式的工作。写作成了他惟一的收入来源,通过一些戏剧界朋友的帮助,他开始写小说和剧本。1583年,他出版了小说《伽拉泰亚》,到1585年,他已经写了20多个剧本,成为有名的剧作家。
  1584年初,塞万提斯和一位名叫安娜·德维亚布兰卡的有夫之妇相好,并生了一个女孩,取名伊莎贝尔。但同年年底,他又爱上了一个名叫卡塔丽娜的女人,并与之结婚。那之后的10年里,塞万提斯并没有过上稳定的生活,他在几个地方担任过军需官,负责征收粮油,时常和当地农民发生矛盾,几次被控告滥用职权和贪污。这段时期,塞万提斯的文学创作都是在工作之余完成的,因此作品不多,只发表了1篇谣曲和3篇小说。
  又过了10年,塞万提斯才把《堂吉诃德》第一部的初稿交到出版商手里,初版印数仅为500册。没想到《堂吉诃德》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一年内重印6次,还出现4种盗版。它被翻译成英文,并迅速流传到美洲,人人都喜欢看。
  《堂吉诃德》第一部的成功,促使塞万提斯抓紧时间赶写第二部,在病痛的困扰下,4年里他写了72章。就在塞万提斯笔耕不辍的时候,1614年9月,一个名叫阿隆索·费尔南德斯·德·阿维亚内达的人抢先出版了《奇思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第二部。这部冒牌之作破绽百出,难以卒读,但仍然借着《堂吉诃德》的声名大卖。塞万提斯的愤怒可想而知,但能怎么办呢?他只有更加努力地赶写小说,终于在一年后出版了真正的《堂吉诃德》第二部。此时,塞万提斯已心力交瘁。
  大概是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塞万提斯忍受着肝水肿和肝硬化带来的痛苦,用8个月时间写成了《佩西莱斯和塞西斯蒙达历险记》,小说完成后不久,他就在家中溘然离世……
其他文献
最近好多人问我:“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仔细想想,还真没有。  说到最大的感受或者收获,我自己就必须把所有的收获罗列出来,然后再排出个一二三四,这个还挺难的。对我来说,这次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美好或者不堪,顺利或者阻碍。既然都是财富,我也不必去比较哪个最值钱,哪个相对廉价。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变得麻木,缺乏新鲜感。这时候就需要一次出行来调剂生活。哪怕是一次短途旅行,回来后,感觉身
期刊
做外贸的民营企业家陈先生,上世纪90年代生意很好,资产已有几个亿。他10年前开始收藏瓷器,这些年,外贸生意不太景气,瓷器倒是不停涨。去年,他拿出一件瓷器拍卖,拍得百万元高价。“搞收藏是一举两得的事,”他说,“在圈子里显得有文化品位,还是一笔投资。”商圈里的这种“文化热”,如今的“温度”正越来越高。  学儒学佛练太极  老板们的文化热,可分为“西学派”和“国学派”。  这两年,老板们“西游取经”的不
期刊
两次到广东中山,都见到饭店招牌上写着“脆肉鲩鱼”字样。在宾馆看到介绍本地风情的宣传册,也说“中山脆肉鲩”是一种特色。因为时间匆忙,未及品尝便离开了。但“脆肉”两个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脆肉是什么肉?嚼起来脆脆的,那该是一种什么感觉?“鲩鱼”又是什么东西?  回来后上网搜了一下才知道,“鲩鱼”其实是北方的草鱼,一种常见的,口味一般的鱼类。广东这边称为“鲩鱼”,显得有点儿洋气。这个“鲩”读作“换”(莫
期刊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自己创业,创业究竟是什么?其实,创业不是“创”的事,也不是“业”的事,创业是一种特别的人生选择。当你选择创业的时候,你就选择了一种特别的人生。  那是我还在机关工作,有一天,我突然就想辞职去做生意。知道这个消息后,我父亲很着急,因为他也是“公家人”,就写了封信给我,质问了我十几个问题,比如我将来看病怎么办,没房子怎么办,我是党员,以后到哪儿去过组织生活,等等。我是1989年以后
期刊
这是一间窗明几净、摆设考究的单身公寓,空气中飘浮着许多钻石形状的符号。如果你专注地盯着某个符号,它就会自动展开,显示旁边商品的详细信息。如果消费者遇到心仪的单品,只需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并敲击头上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头盔的侧边,眼前就会出现“加入购物车”的选项。  上文描述的VR购物体验表明,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到商店完成采购或到新开的商场购物。  VR技术甫一问世,就引
期刊
劳瑞上幼儿园那天起,我心里明白生活从此要发生些变化了。  他回家时把前门砰的一声推开,帽子先扔了进来,嗓门变得粗声粗气:“有人在家吗?”  午饭时他出言不逊,又打翻了小妹妹的牛奶。“幼儿园里怎么样?”我故意漫不经心地问道。  “还行”。  “你学到什么东西了?”丈夫问。  劳瑞冷冷地翻了丈夫一眼,说:“没有学任何东西。”  “但是老师打了一个孩子的屁股。”  我问:“这孩子是谁呀?”  “查尔斯,
期刊
一般人以为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越走越慢,以至完全走不动。我们常说走路的秘诀是“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很片面。  很多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而不怕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挨,说不做而做着并没有歇,说做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
期刊
父亲生在农村,敦厚朴实,少言寡语。他比所有人更普通,更平凡。就像一滴雨,一片雪,一粒微尘,渗透泥土里,飘在空气中,看不见,不会引人注意。可父亲在我的心中却是一座静立的山峰,巍峨高大。从我记事起至今日,为了这个贫穷的家庭,我不知道可怜的老父亲究竟饮吞了多少世人所不知道的苦难与辛酸。忽然耳畔传来“……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歌声,泪水交汇在一起,思绪把我拽扯到30
期刊
郎平和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忘年交,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交往开始于1980年。当年,郎平19岁,是威震四海的“铁榔头”,而臧克家75岁,是“年景虽云暮,霞光犹灿然”的老诗人。  臧克家对体育运动从来抱有兴趣。晚年的他曾经写道:“我是个老病号,也是个老球迷。”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青年臧克家就爱好打网球和篮球。当时在济南,一师和省立一中,是争夺篮球赛冠军的对手,许多有趣的细节,老年臧克家也记得清
期刊
爱尔兰人喜欢讲故事的来历主要源自讲故事人的历史。爱尔兰最原始的讲故事人挨村挨户地讲故事。林奇将他们描述为“记者、艺人兼历史学家”,他们集这几种角色于一身。他们擅长讲述库胡林或芬恩·麦克库尔的英雄神话,同时他们也记录和传述了当地历史,而且对于爱尔兰农村地区而言,更重要的是他们传播了当地发生的各种事情。正是讲故事人这种将日常事件描述得饶有趣味的本事让爱尔兰人变得巧言善辩。  口头传述故事的传统可以追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