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影响传粉蜂子代数量及性比的因素,以广州地区分布的粗叶榕(FicushirtaVahl)及其传粉小蜂爪哇榕小蜂(ValasiajavanaMayr)为材料,采用自然收蜂与控制放蜂试验进行研究。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S2013020012814)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影响传粉蜂子代数量及性比的因素,以广州地区分布的粗叶榕(FicushirtaVahl)及其传粉小蜂爪哇榕小蜂(ValasiajavanaMayr)为材料,采用自然收蜂与控制放蜂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内的榕小蜂群落随季节更替发生显著变化,非传粉蜂的介入、季节差异使雌蜂间的干扰强度不同,导致传粉蜂子代数量发生变化,其中雌蜂间的干扰会使传粉蜂性比显著升高,而非传粉蜂的介入对传粉蜂性比的影响不大,传粉蜂仍能正常地进行繁殖。另外,传粉蜂在雌花期雄花序内的产卵和存活时间一般较短,约为15h;传粉蜂子代在干、
其他文献
为了解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细胞学特性,研究了薇甘菊在我国广东东南部4居群和台湾2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结果表明,所有居群的薇甘菊染色体数目均为2
为了解果蔗(Saccharum officenarumL.)在防御Gibberella fujikuroi过程中与SoSGT1互作的蛋白,利用GST蛋白标签载体pGEX-6p-1与果蔗SoSgt1基因构建pGEX-6p-1-sgt1表达载体,诱导表
为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细根的分布规律,对不同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0~1mm和1~2mm细根的生物量、比根长、组织密度和根长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毛竹年龄的增加,
为了解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大孢子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镜对孝顺竹的雌蕊形态以及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孝顺竹雌蕊单子房,1室,双珠
发现近来根据云南西北部丽江标本描述的毛茛科短尾翠雀花(Delphinium brachyurum W. T. Wang)与此前根据该地标本描述的丽江翠雀花(D. likiangense Franch.)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