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焦视网膜电图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yd83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用于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准确性及实效性。

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的POAG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86眼)作为青光眼组,其中早、中、晚期组分别为20例(27眼)、20例(29眼)、20例(30眼)。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120眼)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分别通过mfERG进行技术诊断,观察比较mfERG二阶反应各环与各象限的P1波反应密度值及潜伏期。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青光眼组1~5环的P1波反应密度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颞下、颞上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期青光眼组2~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中、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期青光眼组中,晚期青光眼组较早期青光眼组潜伏期延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fERG 1~5环P1波潜伏期和密度值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光眼视网膜的损害程度,对诊断早期POAG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调查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管理情况。设计一个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地点从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北方、中部和南方的13家教学医院。研究对象采用标准病例报告表收集所有年龄≥14岁、影像学证实的CAP患者的信息。主要和次要测量结局CAP管理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结果通过对14 793例患者进行筛选,5 828例影像学证实的CAP患者纳入最终分析。CURB-6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调查儿童卧室内的电子设备(ED)是否可能影响正常的入学准备,以及这种关联可否因家长管制和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因素有所好转。研究设计这是一项针对卧室ED放置与家长管制的横断面研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测入学准备和卧室ED放置之间的关联性。应用含交互作用项的多元回归分析检测有或无家长管制造成的影响是否一致。研究地点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随机入选2个社会经济背景不同地区的幼儿园。研究对象研究
期刊
目的:探讨全自动定位跟踪系统辅助Contoura矫正屈光不正伴轻度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居中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3-6月在杭州明视康眼科医院行全自动定位跟踪系统辅助Contoura手术的屈光不正伴轻度角膜不规则散光患者23例(4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2周、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电脑验光、显然验光、三维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ICU护士心理授权及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以山西省人民医院全体ICU在职护士41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个月的分层管理,于分层管理实施前、实施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评估心理授权水平和个人创新行为水平。结果研究对象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心理授权评分为(3.07±0.46)分,处于中等水平,个体创新行为评分为(2.91±0.40)分,处于较弱水平。随
目的:比较Verion导航系统与手动标记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矫正角膜散光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合并规则性角膜散光> 1.0 D的患者80例(80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Verion数字导航系统引导术中Toric IOL的植
目的: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眼压(IOP)、角膜曲率(CC)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CT)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儿童近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6年3-1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散瞳验光测量屈光度并测量CCT、IOP、AL、CC及CT等数据。依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分析屈光度与CCT、IOP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中动态眼球旋转(DCC)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FS-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500例(1 000眼),术中采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测量并记录手术过程中DCC值。左右眼DCC的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年龄、眼别、性别、术前等效球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