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幸福的“懒”老师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小学班主任似乎事无巨细都得亲历亲为,到头来疲惫不堪却又收效甚微。究竟应该怎样管理,才能既高效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呢?本期孙燕燕老师的《做个幸福的“懒”老师》一文是针对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而实施的一系列“懒”办法;王雪芬老师的《做个聪明的“懒”老师》一文则是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的一些“懒”活动;而舒爱武老师的《班级项目负责制》又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班级管理的不同方法。是做一个“幸福”、“聪明”的“懒”老师,还是实行“项目负责制”?相信大家各有选择!
  
  这样一首诗,你一定不会陌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一曲歌,你一定不会陌生:“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是的,老师,这就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荣幸,我是一位教师;很自豪,我传承着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努力做着一个为人师者应该做的事。十多年讲台前的站立,我拥有过很多赞誉和感激,也毫不例外地继承了难以摆脱的忙碌和压力。我总是在苦恼:什么时候,能走出这个困境?悠闲、优雅,而又不失我身为教师的本分。巧,今年刚好执教一年级,教材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家长是新的,我,也可以是新的。
  谁说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我就要试试用我的“懒惰”去换来“累累的硕果”……
  
  偷懒第一招:润物无声静中来,对嗓子,珍惜些。
  
  偷懒理由:很多时候,我们会关心学生有没有听到、有没有听懂,所以,一个知识点,我们在讲台上卖力地讲、生动地讲、重复地讲,直到学生如我们所愿完全掌握为止。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对我们高频率重复的姿势和语言不厌其烦,是不是拘于纪律的要求才装出津津有味、恍然大悟的样子,我们基本上没有时间去考虑,也没有能力去考虑。我们的课堂热热闹闹,有人发言、有人回应、有人反对,此起彼伏举起的小手让我们为孩子们高涨的热情感动,所以,继续热闹吧,大不了老师的音量再提高些。往往,一堂课下来,声音嘶哑、筋疲力尽,我们会坐在办公桌前发上好一会儿呆才能回过神来……
  偷懒措施:上课讲话,我把自己的声音放轻,决不勉强提高音量。如果因为课堂的杂声影响了孩子们的听讲,我就停下来,等所有的孩子都能听到我的声音了再继续。刚开始孩子们并不太习惯,也许幼儿园里他们从没有碰到像我这样惜声如金的老师,所以都用了十二分的注意力来倾听我的讲话。渐渐地,习惯成了自然。我们的课堂静静的,萦绕耳边的是老师轻声慢语的引领,是孩子们动情轻缓的朗读,以及思考时沙沙的翻书声、落笔声。置身于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除了幸福,还是幸福。我终于切身体会到,静和柔真的是会传染的,会从老师传达到孩子,再从一些孩子传达到另一些孩子。
  初步效果: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这是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极力提倡的“品性涵养活动”。我不知道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从孩子们对语文课的期盼来看,他们真的已经喜欢上了静静地学习语文。
  
  偷懒第二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学生,信任些。
  
  偷懒理由:学校的常规管理、各项检查,对刚满七周岁的孩童来讲,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为了让他们知道早上到校后要自觉早读、知道值日生要对包干场地进行清扫、知道作业要按时上交……绝大多数的一年级老师,都把教室当成了办公室,从早上的晨读、到午间的管理、到傍晚的放学,流连其中,不胜其累。
  偷懒措施:初期的示范作用是必需的,但是一个月之后,我开始为“权力”的移交物色合适的人选;两个月之后,经过调教的小小管理员一个个走上了岗位,给予他们的,除了头衔和权力,更有我深思熟虑之后的信任。
  傍晚放学后,我留在教室里批改作业,任由五位值日生吵吵闹闹地分工劳动。不久,一位值日生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在母亲的催促下向我告辞:“老师,我扫完了,能回家了吗?”虽然明知组长此时正手忙脚乱地在拖着地,我还是笑眯眯地提醒想走的孩子:“是吗,动作这么快啊?你请组长检查了吗?她同意你回家了吗?”于是,她快步走向组长,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组长一边拖着地,一边红着脸挤出一句:“嗯,你扫得很干净,可以早点回家了。”一旁的我,偷偷地笑了。
  早自习,经典诵读管理员带领大家读经诵诗;早操眼操,体育委员用简单利落的指令监督着每一个试图偷懒的人;中餐时间到了,茶点管理员把一盒盒饭菜送到同学手里;天冷了,节水员每天负责饮水机的开关让大家喝到了热茶;电灯开关有节电员、教室布置有宣传员、花草培植有绿化员……虽未尽善尽美,但每个孩子都努力做着自己的一份工作,辛苦并快乐着。
  
  偷懒第三招:今日事未必今日毕,解矛盾,拖延些。
  
  偷懒理由:一年级的孩子,很爱告状。“某某撞了我一下。”“某某把我书本弄脏了。”“某某硬要跟我们一起跳绳。”……如此种种。说是小事吧,那些来告状的可是鼓足了勇气,有的甚至还是在别人陪伴下来诉屈的,不可能不接收;说是大事吧,转个身的工夫,我还没去批评肇事者呢,原来的矛盾双方就你追我赶地在操场玩耍了。这就是孩子,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把麻烦踢给了我,把简单留给了自己。
  偷懒措施:第一步,绝对乐意地接球:“哦,这样啊,老师等会儿会跟他谈的,如果事情真的像你说的这样,老师会批评他的。”第二步,审时度势,用力一脚,把球射得远远的,任谁都找不到——孩子们自己不是都忘记了吗?我还记着干什么呀?
  初步效果:孩子总归是孩子,哪个孩子会不犯错啊?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去淡忘呢?我干嘛要紧紧抓着他们的缺点不放啊?
  
  偷懒第四招:良言一句三冬暖,给评价,阳光些。
  
  偷懒理由:学期末写品德评语是件好事,也是难事。要把每个孩子半年来的进步、不足一一呈现,颇伤脑筋。临分别的时候,记忆中最深刻的往往是对方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我和我的学生——马上就是长长的假期了,要分开那么久,多舍不得啊!哪里还会记得他曾经多少次惹我生气呢?
  偷懒措施: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全面啊?既然只记得优点,那就只写优点,何必使劲去回忆那些早被我们忘记的不快啊!
  初步效果:被那满纸的优点包围着、吹捧着,我们的孩子想要不进步都难啊!
  
  偷懒第五招:“家丑”藏好不外扬,和家长,远离些。
  
  偷懒理由:低段学生的家长,特别在意孩子在校的一举一动:作业做错了、上课开小差了、跟同学吵架了、丢学习用品了……恨不得把孩子24小时的点点滴滴都掌控于自己的手中。有些老师也很喜欢跟家长联系,好事坏事小事大事,事无巨细,见到了家长总是说上一长串。老师的用意很清楚,希望能更好地实现家校配合、帮助孩子更快地进步。可是,“好心有时难免也会办坏事”,碰到通情达理的家长,深深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能反思自身、反思孩子,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扬长避短,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想的,报喜还好,如果是报忧,他们就会感觉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提意见,是因为对自己的孩子有成见,于是,或背地里发牢骚、或当面反驳,惹得老师满脸尴尬、进退两难,平白生出许多气。
  偷懒措施:白天班级里发生的事情,能解决就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搁置一段时间,等条件成熟了再去解决。尽量避免把家长牵涉到事件中来。很多事情,因孩子们的天真稚气而起,至于过程中的吃亏便宜,对他们来说从不列入考虑的范围,这样的矛盾,来得直接,去得也快,远没有大人加入之后的复杂难办。
  我努力让家长明白:既然你把孩子交给了我,那就把信任也同时交给我,让我来自主地处理这些事情。即使最后你知道了,最好也装作不知道,不要对孩子进行二次教育。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也会抵消老师的教育效果。
  初步效果:一开始很多家长会经常来找我咨询孩子的情况,后来见我透露的“情报”不多,而且从孩子的脸上也一天比一天多地看到了自信、快乐,悬着的心便也渐渐放下了。更令我欣慰的是,因为我的善意隐瞒,因为我和他们之间共同拥有的小秘密,我交到了不少朋友——那些六、七岁的朋友。看着他们躲在父母身后,偷偷对着我眯眯地笑个不停,我的心,立刻就温暖起来——还有什么事比维护一颗颗自尊、自信的心更高尚呢?
  
  偷懒第六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繁杂事,放下些。
  
  偷懒理由:教师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有成功时候的兴奋,有失败时候的悲伤。学生是普通人,有的犟,有的娇,有的懂事,有的顽皮。家长是普通人,有的严格,有的宠溺,有的含蓄,有的粗鲁。从事“教师”这个专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注定会遭遇很多的磕磕碰碰、很多的失意。
  偷懒措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就让它来吧,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抵挡一下。不过,只能是抵挡一下,之后就要把它抛到九霄云外、再不提起。遇事想得简单点,也是一种幸福。
  初步效果:“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记不清这是哪个名人说过的话。是的,学会遗忘、学会放弃、学会宽容之后,我拥有了更多原先无法体会到的幸福与满足。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有我这么个挖空心思寻找偷懒方法的老师,又何须担心不能培养出一批勤奋的学生呢?我充满信心!
  (浙江宁波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孙燕燕)
其他文献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里面的策略论断不仅对指导战争行之有效,在育人工作中也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看得见、摸不透。一旦被学生摸透,你就“致于人”而很难“致人”了。要知道,学生都是很聪明的,而且很会钻空子,他们很容易适应一成不变的东西并且能很快想出应付的办法,教师一旦被学生牵着鼻子
期刊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是陶行知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学做“真人”,首先要让孩子“肯说真话,不说谎话,敢驳假话”。尽管真话不等于真理,但真话却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步。  翻开报纸看看,打开电视瞅瞅,步入社会体验一下,假话骗人,假食品、假药品害人,假种子、假农药坑人,假文凭蒙人等等现象层出不穷。这样浮躁、浮华、浮夸的社会环境让人不得不担忧
期刊
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形形色色,个别差异也必然存在。由于家庭教育行为的缺失或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缺乏自信,缺乏上进的勇气,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很难振作起来。但没有一个学生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的。“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这些弱势心灵,真诚的师爱是教育的前提。但对这些学生,更要爱之有法、爱之有道,最重要的,就是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和维护,因为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
期刊
自卑感,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悲观、失望、惭愧、羞涩甚至畏缩不前。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7-12岁儿童面临的主要危机就是自信对自卑,主要发展任务是克服自卑感,体验自我能力。而当今许多儿童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就是自卑与胆怯,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实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导致退缩和回避,最终无法成功。鉴于自卑心理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负面影
期刊
活动目的  1.了解一些排解烦劳的方法。  2.引导学生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3.学会更好的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过程  播放一段《小小少年》的音乐,同时放歌词:“小小少年背着那书包,做不完的作业,听不完的唠叨,我们要有故事的生活。太烦,太烦,太烦!老师、家长你听我说:春天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折了翅膀的小鹰飞不高。”  老师导入:“是啊,小时候的你
期刊
  
期刊
“德育为首”、“德育不好是危险品”,不少至理名言都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但“课堂十年功,不敌社会一分钟”却又道出了德育的艰辛、低效与无奈。  德育是什么?德育就是老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唠叨?德育就是学校规定的“这不准、那不准”?德育就是枯燥的守则和条款?这些让学生听起来耳朵起茧子的东西实效性有多大?  那怎样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这是摆在班主任等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有没有让学生乐于接受
期刊
我曾这样问自己:“小学班主任,你的名字是什么?有人说,你是‘孩子王’,家有三斗粮谁也不想当;有人说,你是小保姆,时时处处跟着孩子走。”当我再次从一年级带起时,我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新课程对我们班主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等方面进行角色更新。    老师与生活顾问    一天放学,我带领学生刚要过马路,一位家长就向我诉苦:“老师,我家刘振炜早上老是不吃饭,
期刊
案例描述:  刚接触晨晨,我觉得他是一个懒散的孩子,整天懒洋洋的,一点精神都没有。上课没有一分钟坐得端正;排队做操了,座位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任我叫破嗓子喊他排队,他还是慢吞吞地整理着文具……  自然地,晨晨成了我特别关注的对象。课间谈话,放学后练坐、练排队,可第二天他更没精神了,一到学校就趴在桌子上。问他为什么,他就开始哭,边哭边说肚子疼。联系家长后,他们去了一趟医院,医生说没什么,又回到了学校。
期刊
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有我儿时的班主任老师的影响,也是我单纯率直的个性使然。当初我在一个中型国企团委做政工工作,每天一杯茶一张报纸待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打扫办公室成了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倘若我仍待在那样的地方,说不定很轻松,可是,我却难以忍受自己的青春时光这样消磨下去。于是,我辗转调到了学校。学校里的工作较辛苦,待遇也让我大吃一惊。有一年三八妇女节,学校给每个老师发了五元慰问金,这成了我和老同事们的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