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Zn/Mg/K合成低碳醇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研究

来源 :燃料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5069352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TPD和原位发射红外光潜法研究了合成低碳醇Cu/Zn/Mg/K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以及H_2和C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上存在两种性质接近的活性中心。CO和H_2在活性中心上发生竞争吸附。还发现在ZnO上有强吸附的氢,它在本实验条件下不能直接参加反应,但可通过溢流转移吸附至Cu活性中心上。通过对比CO/H_2在高活性和已失活催化剂上反应过程中不同的原位发射红外光谱,初步判断在实际反应条件下活性中心是在锌协同作用下带微量正电荷的Cu~(δ+)和Cu~(δ+′),它们是表面吸附物与催化剂
其他文献
本文将双重孔模型应用于WB~2、B109变换催化剂多组分反应系统内扩散效率因子的计算,并与平行交联孔模型进行比较。对WB-2加压变换催化剂用双重孔模型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对
研究了在非水体系(双胺体系)中KZSM-48和NaZSM-48沸石的晶化过程,发现NaZSM-48的晶化速度明显较KZSM-48为快。通过SEM、IR和TG-DTA的测定,发现K~+、Na~+离子对非水体系合成的
本文按煤岩学原理将三种煤的煤粉各分为几个比重段,并分别进行了工业分析和热重分析燃烧实验。实验结果有别于除去矿物质的纯煤岩组分同类实验,认为矿物质的作用不可忽视。并
2月16日,上海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召开2006年市级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市级机关工作党委书记孙路一讲话,要求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
本文应用XPS和XAES(X光激发俄歇电子能谱)考察了CO2加氢低压合成甲醇用CuO/ZnO/ZrO2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表面状态。结果表明,在还原及反应状态下,催化剂表面没有稳定的Cu2+、C
将兖州煤用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DGC)技术进行煤岩分离,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测定各显微组分中的有机硫含量及其分布。对应密度小于1.19g·cm~(-3)的组分有机硫含量
在不同表观气体速度、淤浆浓度、静止液体高度和不同颗粒直径下考察了锥形鼓泡浆液反应器内气含率及固率轴向分布。由气泡聚并和破碎机理解释了气含率轴向分布规律;结合固体
首次制备了铝-硼-镁复合交联膨润土(Al-B-Mg-CLB)。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及不同铝硼镁比例对交联产品裂化活性的影响,借助XRD、BET、DTA和吡啶吸附IR分析表明,Al-B-Mg-CLB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