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煤矿情结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ge228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遥作为一位从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农民作家,其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同时,却阴差阳错与煤矿结下不解之缘。篇幅很长的煤矿章节像植根于黄土高原上的一朵蓝莹莹的马兰花,在《平凡的世界》里绽放。
  1985年清明节前后,路遥给高建群打电话,相邀去探勘一家煤矿,为构思好的长篇小说寻找一块安营扎寨的地方。高建群便欣然陪同路遥到黄陵店头煤矿去勘察地形。在高建群的印象中,那天冷极了,像《平凡的世界》开头描写的那样:“时令已过惊蛰”,但“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煤矿老板叫陶家山,他找了件棉衣让路遥穿上,他们在黄陵店头待了两天,然后返回黄陵县城。
  在黄陵县的轩辕宾馆里,路遥向高建坦言,他的长篇在动笔前,想找个朋友做听众,帮他把人物和故事从头到尾圆满一遍,以免遗漏,这是他创作长篇小说的一个诀窍。这样,高建群和路遥在轩辕宾馆里,整整讨论了三天。
  而陈忠实在长篇小说创作技巧上所持的观点却与路遥截然相反,他在作品完成前是一直秘而不宣的。他把这种心态比拟为蒸馍,馍未蒸熟之前是不能揭锅盖漏气的,否则就会弄成一锅半生不熟的死面疙瘩。
  在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前期准备工作就绪的背景下,对煤矿生活完全陌生的路遥为了让《平凡的世界》(第三部)里的“孙少平”出现在煤矿提前做准备,打算边创作边用心灵感悟矿山生活。加上王天乐的两个妻哥均在铜川矿务局任职,如果有什么棘手的事,随时可以照顾。路遥索性把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地点定在铜川矿务局的陈家山矿区。
  历史定格在1985年秋天,路遥带着两大箱资料、书籍和主要的“干粮”——十几条四盒装“恭贺新禧”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告别了西安,来到铜川的陈家山煤矿(《平凡的世界》中的“大亚湾煤矿”)。
  为了在陈家山煤矿“名正言顺”地得到一些起码的便利,他是以铜川矿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身份,受陕西省作协派遣正式到矿区体验生活并进行创作的。几年之后,当路遥回忆起在陈家山煤矿这段创作经历时,心情略略有点儿愧疚,因沉浸于创作之中,在铜川矿务局挂职的几年时间里,他只去过宣传部一次。
  路遥之所以把《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放在铜川陈家山煤矿来孕育和完成,基于以下几条原因:首先,铜川煤矿当时所处显赫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外,广大的煤矿职工队伍所彰显的人性具有代表性;其次,路遥的弟弟王天乐于1982年由陕北清涧县招工到铜川矿务局的鸭口煤矿工作,在未挂职之前路遥也多次受邀到铜川体验煤矿生活,也为后来的创作植入诸多的煤矿基因;再次,路遥的初恋女友林红招工后所去的地方就是铜川,他把这部作品放在这里创作,是不是对昔日青涩爱恋的一种缅怀和铭记?路遥来之前,铜川矿务局已在离矿区不远的陈家山煤矿医院专门腾出房间,作为路遥的工作间。工作间的设施简陋得近乎寒酸:一间用小会议室改成的工作间,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小柜,还有一些无用的塑料革沙发,一部手摇的电话,另加一个台灯。
  仅此而已,上面就是路遥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时房间的全部陈设。煤矿条件虽差一些,艰苦一些,这和路遥精神上的要求保持一致。
  铜川陈家山煤矿处于渭北铜川北部,沮水上游的庙湾镇,一条叫沮水的小河从山谷中间潺潺流过,把狭长的山沟分成东西两半,河里除了游动的鱼虾,不时有白鹤、黑鹳等珍稀飞禽在河道附近飞翔。小河西岸的一家小旅社,从二楼的房间里透过窗玻璃望出去,可以看到河对岸依山而建的一幢幢家属楼上灯火点点。那里是陈家山煤矿的厂房和工人们的生活区,楼房背后靠着灰色的山脉。由于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路遥给铜城假设了一个飞机场,其实飞机场并不存在。
  这里偏僻而安静,是路遥情有独钟的写作环境。之前他也勘察过附近的几个矿,都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在路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与陈家山煤矿结下了深厚情缘。在这个基本上与世隔绝的地方,路遥开始了漫长的文学远征。
  路遥到达陈家山煤矿时,适值“霜叶红于二月花”之际,满山红黄绿相间,一片五彩斑斓。远房亲戚们对路遥的到来都十分热心。他们先陪路遥在周围的山上转了一圈儿,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四野的风光十分美丽,山岩雄伟,林木茂盛,人称“旱江南”。但路遥根本无心观赏大自然如画的风光,急迫地想投入到艰巨而神圣的创作中去。
  此刻,投入到创作之中的路遥俨然一位矿工,在心灵深处挖掘地火,尽管手中紧攥的只是一支看上去很轻便的圆珠笔,其实,他是在燃烧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浓缩成一本皇皇百万言的鸿篇巨著。
  值得庆幸的是,路遥在生命终结之前,为我们留下了绝笔文字《早晨从中午开始》。这部六万多言的文字与其说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精神及创作过程的艰辛,不如说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个作家对文字的虔诚和高贵的灵魂,引领我们走进一个作家博大的内心世界的通道,让我们明白了一种“苦难的哲学”。
  通过《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个航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路遥创作时像一艘旗舰在历史的河流中流经的航线以及沿途遇到的坎坷和饱经的雪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料都准备齐全,没想到在小说的开头却打起绊子。路遥太想一鸣惊人了,所以设想了好多个开头均不满意。仅仅为这部长篇作品寻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开头,路遥竟然被折磨了一个冬天。
  路遥在为这部作品苦苦思索一个让人满意的开头时,在房间里不停地转圈儿,像一头磨道里拉磨的驴。而路遥如同遁入茫茫的沼泽地,前不着村,后不靠店,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稿纸上进行一场不为人所知的远征。
  来陈家山煤矿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在小说开头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心情极度烦躁的情况下,路遥曾给弟弟王天乐打去电话,向其述说衷肠,说:“三天了,小说开不了头,急得我吃不下,睡不下。”王天乐听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想了一会儿,便安慰路遥说:“你平静点儿,你现在就好像孕妇进了产房,生得下生不下谁都救不了你。”随后,路遥又叮嘱弟弟说:“我告诉你,如果三天内不打电话,就是把小说的头开了。这三天你不能离开县招待所。”   三天后,一只来他房间里觅食的老鼠引爆了路遥灵感的火花。他由老鼠而想到了老鼠药,由老鼠药而想到了因投机倒把贩卖老鼠药被劳改的王满银,由王满银而想到了狠批资本主义的自发道路,于是这个由眼前一只老鼠引发的故事,才以一种平实质朴的笔调渐渐铺衍开来。
  绝不要小觑《平凡的世界》开头时的绊子。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如果一味高歌猛进一泻千里的话,并非是件好事。但这不顺的开头似乎冥冥中也注定了这部书出版时遭遇的坎坷,它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失之交臂,费尽周折,才憋憋屈屈地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虽说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的,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时遭遇到的坎坷,对路遥的打击是不能忽略不计的。
  出于对那只给自己带来灵感的老鼠满怀深情,路遥每天甚至在紧张的创作之余,自己可以废寝忘食,而不忘晚饭后给深夜造访的那只老鼠“多带一些馒头”。
  在陈家山矿医院的一个房间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日子,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路遥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写作计划。这个“计划”过于庞大,按常人的工作量,绝不可能完成。但他非常严格地逼迫着自己每天按计划努力完成,完不成当天任务绝不休息。看着《平凡的世界》的稿纸一寸寸厚起来,他幽然地叹了一口气,像是对自己的劳动表示满意。
  创作计划表被划掉的同时,他带来的香烟也告罄。对于路遥而言,饭可以凑合着吃,但烟绝不能凑合着抽。在写作的紧要关头,他甚至会花上百元钱买一条高档香烟享用。早期,他曾抽过“红梅”牌香烟,写作《平凡的世界》之初,他抽的是“恭贺新禧”。由于陈家山煤矿远离都市,这里的小商店没有“恭贺新禧”,他不得不托人去西安捎购。
  伴随创作的是艰苦的生活,青少年时期一直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路遥,在这里的生活同样“过分简单”。没有蔬菜,没有鸡蛋,豆腐都很难搞到,只有馒头米汤咸菜!这种伙食根本无法弥补一天十几个小时体力的消耗。物质的匮乏导致路遥体力不支,凌晨,万籁俱寂中,从桌前站立起来,常常感到两眼金星飞溅,腿半天痉挛得挪不开步。
  在相当长的日子里,路遥只和一个老鼠朝夕相伴,甚至两三个月很难和别人说上一句话。喜悦、激动、忧伤,都只能通过手中的圆珠笔倾述在摊铺在桌子上的稿纸上,那种寂寞、孤独超乎想象。他喜欢孤独,但他也惧怕孤独。
  “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一个在寂寥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态。”1954年海明威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说。
  删繁就简三秋树。每天按写作计划进行创作,几乎每天“无比紧张的工作和思考一直要到深夜才能结束”。
  “躺在床上,有一种生命既将终止的感觉,似乎从此倒下就再也爬不起来。想想前面那个遥远看不见头的目标,不由心情沮丧。这时最大的安慰是列夫·托尔斯泰的通信录,五十多万字,厚厚一大本,每晚读几页,等于和这位自己最敬仰的老人进行一次对话。不断在他的伟大思想中印证和理解自己的许多迷惑和体验,在他那里寻找回答精神问题的答案,寻找鼓舞勇气的力量。想想伟大的前辈们所遇到的更加巨大的困难和精神危机,那么,就不必畏惧,就心平气静地睡。”
  尤其是周末的晚上,陈家山煤矿医院里空无一人。唯独痴迷于辛勤创作的路遥伏在窗前,望着河对岸灯火通明的家属楼久久发呆。此刻,路遥想象着煤矿职工下班后与家人围坐在饭桌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情景,而自己却选择了一条艰辛的创作之路,在矢志前进的路途中要舍弃多少的亲情与美好啊!
  想到此,黑暗中的路遥两眼发热,有团灼热的东西差点儿盈眶而出。既来之则安之,路遥幽然地长叹一声,又重新回到桌前,以笔为旗,继续引领着书中的百十号男女冲锋陷阵。
  在沉闷而乏味的创作中,只有短暂的雨雪天气,才使他绷紧的神经松弛几天,“心中不由泛起一缕温热”。雨雪也给路遥带来电石火花般的灵感,使他“工作进展似乎也很顺利,有许多突出的奇妙”。
  路遥是个创造态度严谨而且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优秀作家,为了使作品里的人物更鲜活真实,更能打动读者的心扉,他曾数度深入矿区,多次和矿上的工人一起下到千米井下现场,深刻体验煤矿生活,搜集和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有一次,路遥下井到工作面干活,当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井口,像一个老矿工一样坐在金灿灿的阳光下晒太阳的时候,说了句富有哲学意蕴的话。他心情凝重地说:“只有在井下生活过的人,才会懂得阳光的价值,才会珍惜阳光下的生活。”
  路遥体验生活,不像那些当记者的,带个采访本,他什么都不带也不记,他逮住老工人或者跟矿上的干部,一块儿聊情况说事的时候,从来不记录,这样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要感受生活,给我说一件事情,它要能感动我,我就不用记,我会记到心里。”
  在陈家山煤矿的那段日子里,路遥曾经与黑乎乎、脏兮兮的矿工们同吃、同睡、同劳动,亲身体验到了矿工生活的酸甜苦辣和超负荷的劳动强度。有时他还会拦住几个刚刚升井的矿工,为他们递上烟、点上火,一起坐在阳光下闲聊。他要极其熟悉煤矿井下井上的情况、矿工的生活习惯。他一定要极其熟悉矿工的生活习性以及他们常说的话,他笔下的安锁子的原型就在鸭口煤矿。
  在《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农村娃孙少平到铜城矿区大亚湾煤矿参加工作后的人生历程,触及了形形色色的煤矿工人。文中写道:“少平每当抬头望见巨塔般雄伟的选煤楼和小山一般的煤堆,或耳听火车和煤溜子隆隆不息的喧吼声,他便会忘记焦虑和痛苦,周身的血液不由得沸扬激荡起来。有时候,在黑暗的井下,他和同伴们在死亡的威胁中完成了一天的任务,然后拖着疲惫的双腿摇摇晃晃走出巷道,升上阳光灿烂的地面,他竟忍不住双眼泪水蒙蒙。”
  在这种浓厚的煤矿生活感染下,路遥的创作更加贴近现实,被煤矿工人质朴的精神、豪迈的气概所感动,他们的生活情趣和音容笑貌便烙印在《平凡的世界》里:在煤矿这个大世界里,什么人也有,什么事也出。在某些方面,它像军队一般严格,在另外一些方面,它又散乱得无边无沿。有人勇敢地流血牺牲,有人却在偷鸡摸狗;有人栽花种草,有人却看哪里干净便故意把哪里弄脏;有人学英语,有人说脏话,即便是同一个人,有时候会把事干得叫你肃然起敬,有时却又叫你哭笑不得,甚至使你讨厌和憎恶。这是一个奇特的生存部落。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高尚与粗俗,新的与旧的,全都混杂并存,交织在一起。   那段时间,每逢暮色苍茫中,矿工几乎都会看到路遥从矿医院走出来,疲惫的身体略略有些歪斜,沿着沮水河边的土路逆流而上,向一条山沟走去。走到一块巨石前立刻掉头按原路返回。他有时吸着烟,有时一路高歌而行,并且手舞足蹈沿着河边那条小路徘徊着。路遥并不仅仅是把散步当成舒缓超负荷创作的放松方式,他是在认真排布梳理作品中故事和人物走向。
  路遥在陈家山煤矿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三分之二(二十多万字)的初稿后,剩下的章节就跟着“上帝给他派来帮手”的弟弟王天乐在陕北辗转着创作。白天,王天乐在县、乡、村采访,路遥就在招待所安心创作。他们住在一起,路遥不用支付额外的房费,王天乐的单位可以报销。晚上王天乐采访回来,路遥便给他念《平凡的世界》。实际上,王天乐没看过《平凡的世界》这部书,是路遥逐字逐句给他念完的。因为在念的同时,路遥就可以斟字酌句加以调整修改。
  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期间,路遥曾辗转于吴旗和延安杨家岭、王家坪等地。等创作完毕,出于对弟弟王天乐的感激,路遥在书的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王天乐坚决反对。路遥最后尊重弟弟的建议,妥协地说,那他再想一想。最后,他改成: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他抱着“初恋般的热情,宗教般的意志”,全身心投入到《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宇宙间,荡气回肠着一种平凡的声音。路遥用生命完成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给广大读者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小说中将矿工的生活翔实细致地表现出来。
  三年后,捷报从北京传来,《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铜川百里矿区再一次掀起庆贺的热潮。
  小说获奖之后,路遥曾做过短暂的休整,借以缓解一下疲惫的身心。在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创作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路遥在文中向读者详尽地披露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和此间的身体状况。重情义的路遥拒绝好几家大型报刊的约稿,而是一完稿就交给了《铜川矿工报》“漆水”副刊首发。可见,陈家山煤矿作为《平凡的世界》的诞生地在路遥心里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对其有一种“被信赖被理解的感遇之恩”的深情。该文一经发表便引发全国路遥热,也使默默无闻的《铜川矿工报》声名远扬。当时,铜川百里矿区一度刮起“洛阳纸贵”的旋风,可见报纸刊载的路遥随笔深受矿工和家属喜爱的程度。
  因为作家路遥和其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陈家山煤矿也走出百里矿区,被外人所知。路遥在书中深情地写道:“不息的热血在涓涓地流淌。这是矿工的血,血渗进煤中;血成为黑色——这染血的煤将变为熊熊炉火。难道我们还不能明白,为什么炉火总是那样鲜红……”
  浮云一别后,流水二十年。眨眼间,路遥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为践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创作精神,打造鸭口煤矿的“大亚湾文化”,铜川煤矿特建成了鸭口·路遥文化展馆。在喧嚣浮躁的今天,世人在缅怀路遥高贵心灵的同时,也重温他用燃烧的生命倾情陶铸的《平凡的世界》。
  作者简介
  李兆庆:豫人。有《鸟儿飞过的村庄》《路遥传》等集子面世。
其他文献
在他的喘息声中,我仿佛听到他心里的哭泣:也许这将是最后一次了,虞姬,我的虞姬,我们没有机会了——  在天寒地冻的垓下,我听到了死亡那渐渐逼来的脚步声。分分秒秒都变得如此珍贵,却又如此漫长。我相信大王和他的将士们也都听到了,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  荒草摇曳,枯枝如一只只瘦骨伶仃的手,痉挛着伸向苍茫天空,将天空抓出一道道的伤痕。西天边,残阳给四周的景色泼洒上一层血色,新鲜的血的腥气从有厮杀声的地
期刊
甘肃煤矿职工书法家协会主席、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工会副主席马积森先生,是一位志存高远、心系丹青的“士君子”;一位恪守信念、矢志以求的优秀政务工作者;颇具造诣的书法家及有一定影响的艺术教育家。  马积森不仅在百里矿区,就是在陇上翰墨之林,也有极广泛的影响。但由于为书法名气所掩,人们很少论及他的事功。其实,知人论事,他首先是一位企业领导干部,是为靖煤公司发展壮大奉献全部智慧并做出一定贡献的优秀党务工
期刊
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中这样描述乌镇:“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茅盾没有专门考证乌镇何以名“乌”,有人却做过探究,乌镇得名的最真实原因是这里土地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故谓之“乌墩”,唐代建镇后遂称为乌镇。乌镇本来以京杭运河为界分两半,河西乌镇隶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青镇隶属嘉兴府桐乡县,至一九五○年乌青两
期刊
王健是我从1978年结识至今,四十多年始终扎根生活的一位画家。初识王健,是我从北京调回山西时,偶尔发现他在山西省委1962年出版的《宣传手册》上刊登了一幅《夺煤》版画,而后又陆续在省内外报刊上见到他的各类美术作品。大约是1978年,在一次省美展作者座谈会上我们相识。在后来多年的交往中,我对他的认识越来越深了。  他自幼在上海,喜欢画画,小学时老师经常在星期天带他到上海美术馆看画展。六年级时,他的一
期刊
凤山君,吾之前辈也,画乡皖北萧籍人氏。今近知天命之年,依然勤于笔耕如昨,乃是将丹青绘事作为毕生修炼之法门,醉心其间不疲不倦纵笔写,胸中有大世界也。  凤山君的书画创作之路,颇受生养其地缘的因素影响。萧县籍画家、书法家享誉国内,民间能写擅画者以万计,究其原因是天地山川灵气之孕育也!萧县位于皖北,地处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交汇处。春秋时称“萧国”,秦置萧县。萧县居龙城,依凤山,傍龙山、龙湖、龙河,
期刊
内蒙古是一个美丽、神奇而充满挑战的旅游胜地。居延响沙、戈壁大漠,草原、酒泉、胡杨林……而胡杨是我心中的英雄树,是我心中的圣像。额济纳胡杨林就像我久未谋面的情人,让我魂牵梦绕。  由于现代信息的发达,胡杨树的英姿,胡杨林的气势,胡杨林仙境般的形象,早已把我勾得无法自持。于是胡杨情结就在我心中滋生蔓延,直到把我的心撑满,一刻也无法等待。向内蒙古出发,去看胡杨林!  额济纳胡杨林是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
期刊
月亮爬上枝头  父亲看着电视里的一个镜头  双眉弯成了镰刀  一块煤拾起双镰  走进父亲昨天的诗集  煤块掀开一页  一只小鸟坐在父亲的肩膀上  边说边轻轻地哼唱——  那是父亲拖着儿郎  飞往异乡求学的路途上  煤块掀过一页  一只仅八岁的鸟儿,缺衣少食  父亲喂养了他二十八年  还给他挑选了一只鸳鸯  煤块掀过一页  漏着洞的一件件衣衫  还有掉进河里的鸟儿  父亲捧着微笑和暖阳  亲手送到他
期刊
我小学四年的文化基础,只能写几行毛笔字,但我酷爱书法。离休后本想用书法作为养生之道,但因直露浅薄,总觉得革命生涯四十多年,风雨坎坷、苦辣酸甜,那些东西存在心里憋得慌,书法不足以发泄,于是选择了文学。  承蒙多位书法家朋友赠我书法佳作。有的插页于个人文集,有的装裱悬挂,有的珍藏欣赏……其中孙善友的书法独具风采,令我折服。  孙善友自幼喜爱书法,由古稀之季,直到耄耋之年,始终笔耕不停。近年来他多次参加
期刊
一  赵水旺把自己嫁出去后,儿子财源就断了与他的联系。  为这事,财源在赵庄有些灰头土脸,感到抬不起头来。小宝这时追在他身后面要找爷爷,为此他还赏了小宝两巴掌,巴掌打上了就揭不下来了,小宝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媳妇王翠心疼地一把把小宝拉进自己的怀里心呀肝呀叫了一通。  嘭。财源甩了屋门走了出去,他一刻也不能待下去了,再这样待在屋里,他的心脏就要被撑破了,啪啪。豆荚儿爆裂一样,要多疼呀。  财源出门朝着
期刊
生命的奇妙在于其偶然,偶然的巧合在于其不可求。随着生命的延伸,你会发现许多事情是不可求的,但冥冥中你却在等待。  此次津门之行没想到能有机缘拜谒心仪已久的“饮冰室”。本计划秋天要来天津的,但阴差阳错地拖到了立冬以后才成行。11月10日这天,气温急剧降至零下六摄氏度,阴霾的天空断断续续地飘起了今冬第一场雪花。也许是冰冷的天气更能让人体味饮冰室主人取“饮冰”两字的用意吧。“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