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油城工业新遗产进入文保名录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北傍依加依尔山东麓,南依天山北麓,东濒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得名于市区东北两公里处的黑色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7月6日,克拉玛依正式拉开了油田勘探开发的序幕,同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第一口油井完钻喷油,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宣告诞生。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克拉玛依建市,1982年升格为设区的地级市,是新疆两个地级市之一。
  2006年5月,克拉玛依市文物局正式挂牌成立。2007年,克拉玛依市文物局决定紧紧抓住克拉玛依石油石化为主的工业城市特点,以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为中心,确定克拉玛依市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方案。并在人员缺乏、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迅速开展工作。2007年4月,
  6处石油石化工业遗址(克一号井、采油二厂英雄193井、新疆第一口油井遗址、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独山子职工子弟学校旧址、独山子石油俱乐部、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旧址)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此,克拉玛依市文物从无到有,成功迈出了突破性的第一步。其中5处已申报推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前期广泛普查和调研,克拉玛依在全疆率先启动了工业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地方文物局牵头制定了《克拉玛依市工业遗产保护实施意见》,制定完成工业遗产保护实施细则,刊发了《关于征寻工业遗产线索的公告》。2010年,根据地方实际,克拉玛依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克拉玛依一白碱滩城市一体化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对油田公司下属各单位进行了工业遗产普查,并着手编制《克拉玛依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同时,深入探索,挖掘出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区。克拉玛依机械制造总公司(机械厂)和物资供应总公司是克拉玛依油田成立最早的厂处之一,厂区工业格局基本完整,保存了大量早期建成的工业建筑物。现已被命名为首批克拉玛依市级工业遗产保护区,并加以整体保护。
  2007年9月,克拉玛依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5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圆满结束,并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此次普查,共复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新发现细石器遗址、小拐清代遗址、101窑洞房、独山子油田遗址及6处古墓葬等18处文物点,拍摄照片1351张,填写文物普查表格24张,绘制图纸41张,普查完成率达到了100%,并均已建立了电子和纸质双套普查文档。普查成果证实了克拉玛依地区从7000年前到近现代均有文物遗存,而且年代跨度久远。克拉玛依不再只有单一的工业遗迹,古遗址、古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克拉玛依的历史空白。
  地方文物部门还从新发现的18处文物保护单位中筛选出克拉玛依友谊馆、老政府办公楼、油建北村清真寺、克拉玛依黑油山地窖、101窑洞房、独山子第一套蒸馏釜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自治区的标准要求对全市的文物档案进行了整理汇编,现在已完成了克一号井等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目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并初步建成了克拉玛依市文物数据库,实现文物数字化管理。
  克拉玛依市科技博物展览馆正在筹建中。在此过程中,陈展概念设计大纲不断深化、细化。为配合陈展大纲的撰写工作,地区文化局发动市文化系统所有工作人员,全部投入到积极主动、广泛宣传石油石化历史文物的征集工作中,截至目前已征集石油石化历史文物5000余件,并完成了按照文物规范要求整理、编号、入库、建档等工作。截至2011年6月,共累计整理、编写科技博物展览馆展陈资料及大项目建设相关资料汇编14本,50余万字,收集整理图片资料5000余幅。科技博物展览馆展品修复目前已准备列入议事日程,临时文物库房搭建工作已完成。
  为了将科技博物展览馆建成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克拉玛依市科技博物展览馆、文化馆工程财务资金管理细则》《克拉玛依市科技博物展览馆工程印章使用管理办法》《工程建设单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市文化局与相关单位、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规范了各项工作程序。
  在过去的5年中,克拉玛依文物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文物主体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体系,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定期全面检查和维护。自治区文物局拨付经费220万修缮独山子石油工人俱乐部,现已完成屋面防水、屋架防火涂料粉刷、室外粉刷、屋架梁校正更换、屋面珍珠岩防火层、门窗修缮、上下水、消防栓改造、暖气改造等项目。整体修缮工程将于明年完工。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法规宣传和普法工作,克拉玛依每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法规宣传活动,组织好文化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宣传纪念活动。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克拉玛依市电视台、克拉玛依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宣传活动进行报道,以达到广泛宣传、增强社会意识的目的,增强社会公众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热爱、珍视、保存、维护和抢救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其他文献
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  年度考古榜单中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从北美最早的运河到古罗马位于叙利亚的前哨所发现的化学战遗迹——极大丰富了我们对遗址、手工艺品及远古时代的认知。希望2009年这些惊人的发现能够触发人们的灵感,把我们带到那古老的时代,并且激发我们对新发现的渴求。  秘鲁优库伯:优库伯的领主  秘鲁北部的摩西(100~800年)因其统治者在下葬时佩戴的奢华饰品而著名,而学者们对其如何自治
期刊
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是新疆连接内地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  “新疆门户”之称。2000多年前就是汉朝与匈奴激烈争夺以制西域的战略要地。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使哈密在历史上代不绝书。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
期刊
阿克苏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古为秦汉之际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阿克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重要通道之一,汉称北道,后称中道。阿克苏地区文化遗产丰富,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龟兹古国”遗址在库车县境内,始建于两晋时期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
期刊
至目前,巴州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670多处,其中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3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    文物保护    1.宣传  巴州充分利用文物保护宣传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民族团结教育月、“七一”和国庆节等节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讲座、专题晚会、文物知识竞赛、印发张贴文物保护宣传材料以及街头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和《新疆
期刊
布达拉宫作为藏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和象征,矗立在雪域圣城拉萨红山之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和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是藏传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地。 “布达拉”是古代印度梵文“菩陀罗”的音译,汉语里称普陀山或舟山。相传,古印度南部的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讲经布道的场所。耸立在红山之颠的布达拉宫,在修建时,营造者参照佛经中描述的观世音净土布局,因此人们习惯地称布达拉宫为观世音的第二宝刹。 
期刊
喀什地区位于中国西陲,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8公里。它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西靠帕米尔高原,东北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克陶县相连,东南与和田地区皮山县相连。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兰语、波斯语等融会演变而成,含意有“各色砖
期刊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毗邻。  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伊犁有史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民族争雄逐鹿之地,秦汉时期的塞种、月氏、匈奴、乌孙,魏晋时期的鲜卑、厥哒,隋唐时期的柔然、突厥、回鹘,蒙元时期的契丹、葛逻禄、蒙古等古代民族及汉民族等都曾在此这里休养生息。  先秦时期,塞人在以伊犁河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创造了高度发达的伊犁青铜时代文明。汉代,自河西走
期刊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南枕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总面积24_78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块绿洲。全地区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22个民族成份。  和田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之重镇,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交流的枢纽。自公元前1世纪前后佛教传人和田后,和田曾有过辉煌的佛教文化。1006年伊斯兰教传人和田,并广
期刊
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    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与往来,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是典型的文化线路,它把多样的地理和特殊创造联接起来,形成独特的整体。丝绸之路及其环境与不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关联,经过地区和区域的不同
期刊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地处祖国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全州地跨天山南脉、昆仑山北坡交汇处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与吉、塔两国有1195公里的边境线、254个通外山口。全州辖三县一市(阿合奇县、乌恰县、阿克陶县、阿图什市)。  克州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柯尔克孜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玛纳斯的发祥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