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IND-VFQ-33在白内障人群中的应用与评价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制中文版印度视功能量表(IND-VFQ-CN-33),评价其在中国白内障人群中的测量特性,并初步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前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IND-VFQ-33量表进行标准的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试后,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的白内障住院患者293例进行调查,其中45例患者用于评估2名调查者信度。通过Cronbach's α系数分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评定者间信度;内容效度指数评估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结构效度,评价量表的适用性、项目区分度及信度、效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条件下生活质量的差异,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双眼远视力情况下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

中文版IND-VFQ-CN-33项目区分度好。内部一致性和评定者间信度较高,总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4;结构效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8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2%。男性患者的心理评估子表得分高(t=-3.27,P<0.05),文盲患者的视功能子表(t=-3.03,P<0.05)和心理评估子表(t=-3.45,P<0.05)得分高。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双眼远视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6~24.37,P<0.05)。

结论

IND-VFQ-CN-33在中国白内障术前人群中适用性好,具有较优的测量特性,可用于中国白内障术前人群的生活质量评估研究。白内障男性患者的心理方面生活质量下降较女性更加显著,文盲患者的视功能和心理方面生活质量下降较非文盲患者更加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种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回肠袢式造口组(32例)和结肠造口组(3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Ⅰ期手术,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2.5±0.5)d和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微量元素的临床关系,为AD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某地级市精神专科医院2015年1-12月随机收集的125例住院AD患者,按痴呆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其中轻度28例、中度42例、重度55例,同时征集4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空腹血清铜、铁、锌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术前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应用前后患者角膜、角膜上皮厚度及其均匀性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3月1-30日在本院眼视光中心拟行SMILE术的连续病例30例(59眼),在滴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前后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AS-OCT)对中央6 mm直径范围内角膜及角膜上皮的厚度进行测量,测量区域分为中央区(直径2 mm)、旁中央区(直径2~5 mm)、中央周围区(直
目的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摩镶术(LASIK)术后角膜膨隆进行交联和屈光重建,评价该方法对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早中期LAISK术后角膜膨隆患者14例(16眼),均采用PTK+PRK+CXL进行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15只(30眼)薄瓣LASIK术后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NGF组(NGF治疗)、阳性对照组(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与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滴眼),每组各5只(10眼)。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中央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SND)、上皮下神经数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无病史资料的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33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Haigis-L公式法、Shammas公式法、Olsen 2公式法、Pentacam mTNP法、基于OCT公式法测量IOL度数,综合5种测算结果选择IOL度数。白内障术后实际屈光状态与预测屈光状态之间的差异为预测误差(PE),预测误差的绝对值为
期刊
目的探讨保留上皮瓣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XL)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7例(17眼),术中先制作完整的上皮瓣,掀瓣后使用0.1%核黄素浸泡角膜基质10 min;再应用KXL系统进行紫外光照,光照强度30 mW/cm2,连续照射4 min,总能量7.2 J/cm2,最后复位上皮瓣。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显然验光
近年来,近视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升,儿童近视和高度近视逐渐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关于近视防治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在有效性和适用人群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对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数据和结果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并对近视防治进入临床实践的前景作出初步的评价。
视网膜脱离(RD)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研究发现,RD后光感受器与双极细胞间突触结构会遭到破坏,这一组织学上的变化对RD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影响。现就光感受器与双极细胞间突触在RD后的重塑进行综述,探讨RD术后视功能恢复不良的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