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促发展 经济上台阶

来源 :上海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15950225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93年,戬浜镇完成工业总产值5.66亿元,比上年增加1.73亿元,增长44%;实现工业利润4892万元,比上年增加1629万元,增长50%;第三产业利润1110万元,比上年增加860万元,增长3.4倍;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170万元,比上年增加2300万元,增长2.7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880万元,比上年增加5500万元,增加45%;外贸解交额实现7800万元,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增长63%。以上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说明:全镇的经济工作结束了连续几年步子不快的局面,是多年来的第一
其他文献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后我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苏州农村的改革,始终是遵循着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的,总的发展趋向
改革开放15年来,上海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为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乡镇企
在某吹填软黏土岸坡上修建码头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滑坡,待滑体稳定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实现了码头的重建。详细阐述了岸坡发生滑动的全过程,通过现场勘察和有限元模拟分析
1992年初,我县开始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两年多来,按照“正确引导,积极发展,不断完善,逐步规范”的方针,使股份合作制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至1994年4月底止,全县累计组建股份合
<正> 最近,对上海农业要从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问题,在本市农经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从讨论的情况来看,对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特征和内涵,有些不同的看法。笔者对此
1990年初,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
<正> 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逐步转移,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增强,如何发展农业,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种植业经济效益,如何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解决
<正> “科技兴市”、“科技兴农”,是苏州市委和市府确定的战略方针。最近,我们结合“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就这一课题作了些调查研究。 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态势分析 苏州
<正> 1995年12月7~8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行一次专门研讨“市场经济与中国农业:问题与前瞻”的国际学术会议。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中美关系研究项目主任、上海工商学院
<正>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区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郊区农民的生活由“温饱型”开始进入“小康型”。1993年郊区10县(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30元。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