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钛酸钡的纳米摩擦能耗的研究

来源 :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原子力顯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使用不同型号的探针,主要研究压电材料钛酸钡极化条件下正压力对摩擦力,粘附力的关系,同时也通过对比钛酸钡和硅片的摩擦力大小,观察电子耗散对摩擦力的影响,并得出重要结论:对于铁电材料钛酸钡而言,电子对摩擦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钛酸钡;摩擦力
  引言
  摩擦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学会摩擦生火,但是并没有认识到摩擦的本质。
  但真正系统提出声子耗散模型的是1991年J.Krim[1]用石英晶振天平测量吸附在金表面的单层Kr薄膜的摩擦力和1994年Robbins等人[2]用分子动力学探讨声子对摩擦的影响。他们认为由于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移,会使物体的晶格原子有微小弹性变形,由于运动是单向的,滑动处原子的势能在滑动方向上并不是对称的,则该类原子在位移方向上会有跃迁位移的非对称项,这部分弹性变形能将以声子方式向周围介质耗散。
  声子耗散由晶格振动引起的,一般只有几个纳米。电子耗散既可由共价键、范德华等作用力引起,也可由电场力引起,电场力作用范围可达到几十纳米。1986年,Krim等人[3-5]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研究铅表面和在其上流动的氮气分子的界面摩擦,发现当温度到达铅的超导转变温度(Tc=7.2K)时摩擦力突然大幅降低,并由此提出了电子对于摩擦力的影响。对此他们认为:摩擦的能量耗散形式有两种:电子空穴对的扩散散射和声子激励。在超导态下,材料的电阻为零,电子散射很小,摩擦系数大幅降低。2001年Kuleba等[6]研究超导转变对于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发现很多材料在超导转变温度下摩擦系数都大幅降低。
  随着电子及微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日美等发达国家研制出了一系列高纯度超细钛酸盐产品。从以前的喇叭到电容器中,基本都离不开压电材料,钛酸钡晶体被广泛应用于超声波仪器和水底探测器中。这些压电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电子耗散后会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对压电材料的摩擦性能进行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对钛酸钡使用不同型号的探针进行粘附力的测量,同时还研究了正压力与粘附力的关系,并且将钛酸钡与硅片上的摩擦力进行对比,并且得出相关结论:钛酸钡上的摩擦能耗不仅仅有声子耗散,电子耗散同样占据重要位置且不容忽视。
  1 材料
  钛酸钡(BaTiO3)是最早发现的一种具有ABO3型钙钛矿,是具有压电效应的铁电体[7_ENREF_2]。样品购自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2.实验
  2.1 样品介绍
  实验所用钛酸钡在z轴方向上存在电偶极矩(实验温度大约在25℃),是电子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 [8],钛酸钡的电容率大、非线性强(可调性高),但严重依赖于温度和频率。样品形状是5x5x0.5 mm的长方体,表面粗糙度达到皮米级别。
  2.2 探针的选择
  本实验一共选择了两种探针进行对比,分别是不导电探针AC240TS和导电探针AC240TM。这两种探针除了导电性不一样,针尖半径也相差较大,AC240TM由于镀了金属半径约为30nm,AC240TS半径约10nm。
  2.3摩擦力测量方法
  探针的测向灵敏度校正主要采用楔形法。本实验采用光栅法[9-11]进行测量,所使用的型号为TGG01。
  3.实验结果与讨论
  钛酸钡在能量耗散上面既有电子耗散也有声子耗散。为了探究极化电荷对摩擦力的影响,我们还在硅表面进行了不同探针的摩擦力的测量。由于硅表面也很光滑,表面粗糙度和钛酸钡一样,但是不具有压电效应,将实验结果和钛酸钡进行对比就可得出极化电荷对摩擦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不管使用的探针是否导电,具有压电效应的钛酸钡测量得到的摩擦力始终高于在硅片上测量得到的摩擦力。
  图1的结果排除了表面粗糙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将高出来的那部分归结为压电效应的影响,主要是电子的耗散引起的摩擦力的增大。并且从实验结果来看,随着正压力的增加,钛酸钡和硅片上的摩擦力数值之差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施加的外载荷大了,压电常数不变,因此表面会积聚更多的电荷,电子耗散会更多。
  摩擦力-正压力线性关系表明实验中针尖与样品表面存在多个粗糙峰的接触。Schwarz等人[12]在氩气环境下选用无定形碳作为样本,使用不同半径的球型探针,测得一系列FL—FN曲线,也得出摩擦力随着正压力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变化的结论。摩擦力对法向载荷的依赖与其他组的实验结果[13-14]一致,证实我们实验的正确性。
  4.总结
  1. 当探针与样品有较长时间的停留时,粘附力会增大;
  2. 摩擦力与正压力呈线性关系;
  3. 对于钛酸钡而言,电子耗散导致的摩擦力不容忽视。
  4. 压电材料的摩擦不仅与声子耗散有关,电子耗散也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J. Krim,D. H. Solina,and R. Chiarello,“NANOTRIBOLOGY OF A KR MONOLAYER - A QUARTZ-CRYSTAL MICROBALANCE STUDY OF ATOMIC-SCALE FRIC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vol. 66,no. 2,pp. 181-184,Jan,1991.
  [2]M. Cieplak,E. D. Smith,and M. O. Robbins,“MOLECULAR-ORIGINS OF FRICTION - THE FORCE ON ADSORBED LAYERS,” Science,vol. 265,no. 5176,pp. 1209-1212,Aug,1994.   [3]Mason B L,Winder S M,Krim J .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studies of superconductivity-dependent sliding friction[J]. Tribology Letters,2001,10(1-2):59-65.
  [4]Krim J . Surface science and the atomic-scale origins of friction:What once was old is new again[J]. Surface Science,2002,500(1-3):741-758.
  [5]Dayo A,Alnasrallah W,Krim J . Superconductivity-Dependent Sliding Friction[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1998,80(8):1690-1693.
  [6]Kuleba V I,Ostrovskaya Y L,Pustovalov V V . Effect of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on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2001,34(4):237-246.
  [7]壓电铁电物理,科学出版社, 王春雷,李吉超,赵明磊
  [8]全学军,蒲昌亮.钛酸钡的制备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2
  [9]Ogletree D F,Carpick R W,Salmeron M . Calibration of Frictional Forces i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J].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1996,67(9):3298-3306.
  [10]Binnig G,Quate C F,Gerber C. Atomic force microscope[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8,56(9):930-933.
  [11]Mate C M,Mcclelland G M,Erlandsson R,et al. Atomic-Scale Friction of a Tungsten Tip on a Graphite Surface[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1987,59(17):1942.
  [12]K?ster P.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rictional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at low loads. II. Mica and germanium sulfide[J]. Physical Review B,1997,56(11):6987-6996.
  [13]Corwin A D,De Boer M P. Effect of adhesion on dynamic and static friction in surface micromachining[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4,84(13):2451-2453.
  [14]Riedo E,Brune H. Young modulus dependence of nanoscopic friction coefficient in hard coatings[J]. Applied Physics L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能源消耗在世界排位第二,能源需求的陡然增长,相关资源能源短缺现象,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特别是经济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本文针对当前污水处理能耗存在的现状出发,积极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积极创新相关污水处理工艺,不断的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降低能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才能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污水处理能量资源,促进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能耗;节能  一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轻钢结构工业厂房逐步应用在建筑行业内,轻钢结构工业厂房主要为使用人员提供居住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轻钢结构工业厂房特点,同时阐述了轻钢结构工业厂房施工技术,最后总结了全文,仅供参考。  关键词:轻钢结构;工业厂房;施工技术  在我国轻钢结构发展阶段,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轻钢结构工业厂房成为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厂房形式。在这类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各类气象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在很大程度上给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人工影响天气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在减轻气象灾害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塔什库尔干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展实际,重点分析探讨了地面碘化银烟炉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以不断提升该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地面碘化银烟炉;应用  引言  塔什
期刊
摘要: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能源供给的保障,电力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电网覆盖、电力保障等方面愈加完善,但是在节能减排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尝试从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角度去探索和分析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能源;动力工程;节能减排;技术表现;行业  前言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量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我们是这样
期刊
摘要:二合一收油系统是中转站正常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重要一项,从三合一中分离出来的沉降水在进入二合一时,其携带的小油滴会汇聚在缓冲段,再定期经收油泵回收至外输泵进口管线。而现在使用的收油流程一到冬季就会因冻堵造成近三个月无法正常收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存在的隐患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并实施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达到保证冬季正常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收油系统;沉降水;收油管线  1目前现状及
期刊
摘要: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水质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随着我国对水质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地下水质化验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针对目前的地下水水质化验的常用方法和各自的所使用的范围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了各种方法的使用对象和流程,为水质化验工作提供一系列的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检测;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缺乏的现象日趋严重,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从苏北油区袁家区块油藏产能特征、注水见效特征两方面着手研究,分析认为产能特征表现为单井差异大、层间差异大等特点,注水见效表现为油井见效明显、注水推进快的特点。通过开展区块开发特征研究,对区块综合调整,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袁家;产能特征;注水见效  1 区块开发概况  袁家区块含油面积1.56平方千米,地质储量78.31万吨,采用220米×220米不规则反九
期刊
摘要: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因此做好营林工作是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其中,营林工作重点包括了树种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本文主要针对营林工作中树种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技术进行展开论述,希望可以成为相关林业部门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营林;树种;栽培;管理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营林事业发展十分迅猛,加强营林工作中树种的栽培管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
期刊
摘要: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课堂实际介绍了创设多种情景的方法与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课堂效率  1 组织有趣的资料,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  生物界丰富多彩,生命之谜,魅力无穷,而且生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组织好形式多样的、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就能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主动探求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讲“基因突变”时,可以向学生介绍
期刊
摘要: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原油资源的开采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采油工艺技术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到原油的开采质量,注水工艺是采油工程所必须用到的工艺技术,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解决好这类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其质量控制,最终为采油作业的正常推进打好基础。本文中笔者分析了采油工程注水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采油工程;注水工艺;问题;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