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例先天性视网膜血管纡曲的多模式眼底影像特征观察
【机 构】
:
650021 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650021 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650021 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出 处】
:
中华眼底病杂志
【发表日期】
:
2017年33期
其他文献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在其治疗方法、治疗适宜的目标患者及治疗时间选择、治疗终点判断等方面均存在较多困惑,并且存在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等不足。BRVO血管阻塞后的侧支循环以及循环再通研究探索值得未来研究中重视。既往临床实践中着眼于循环再通的溶栓、动静脉鞘膜切开手术、激光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吻合等治疗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目的对比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以及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和单纯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三种方法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非缺血型BRVO继发ME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8例48只眼,女性42例42只眼;平均年龄(51.25±12.24)岁;病程5~17 d。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膜联蛋白A5脂质体兔眼点眼后眼内组织药物浓度变化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0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膜联蛋白A5脂质体组(A组)、贝伐单抗脂质体组(B组)、贝伐单抗组(C组),每组35只兔。分别给予右眼贝伐单抗膜联蛋白A5脂质体、贝伐单抗脂质体、贝伐单抗50 μl点眼。点眼后5、15、30 min及1、2、4、8 h,取各组兔眼房水、玻璃体及视网膜脉络膜标
目的对比观察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PM-CNV患者79例7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26只眼,女性53例53只眼;平均年龄(30.77±5.53)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由同一名验光
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最常见的类型是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包括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等。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的确诊和治疗反应评估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检测,包括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试验。获得性梅毒葡萄膜炎可模仿多种类型葡萄膜炎,应注意与免疫性葡萄膜炎及其他感染性葡萄膜炎相鉴别。具有活动性临床表现的眼部梅毒,应按照神经梅毒治疗方案进行抗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眼视野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曾接受激光光凝治疗的ROP患儿39例73只眼(ROP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13名25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ROP组患儿中,男性24例45只眼,女性15例28只眼。平均年龄(7.00±1.28)岁。首次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时平均矫正胎龄(PA)(38.74±3.82)周,平均出生体重(BW)(1
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大鼠模型的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特征。方法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24只,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建立OIR模型;于母鼠分娩完成后立即将其与新生大鼠置于氧浓度为(75±2)%的自制氧箱中。氧箱中饲养7 d后再置于室内空气中饲养7 d。对照组大鼠与母鼠一并置于室内空气中连续饲养14 d。大鼠21日龄时,两组大鼠均行F-
目的观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重复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9例19只眼,女性21例21只眼。平均年龄(53.58±13.19)岁;平均病程1.5个月。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检查。患眼平均BCVA
目的评估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后视物变形和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VR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队列研究。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IMH患者30例30只眼纳入研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医学验光、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OCT检查测量黄斑裂孔基底部直径、黄斑裂孔最窄直径及裂孔边缘厚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