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表象积累 发展空间观念

来源 :当代教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hu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表象的支撑。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对知识的理解才会产生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过程,空间观念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去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一、重视生活原型,建立表象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空间观念是从经验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生活经验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重视现实世界中相关空间与图形的生活原型,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可以使几何表象更加清楚,有利于建立相应的几何概念和发展空间观念。例如,教学“认识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丰富、正确,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到的红领巾、流动红旗等,利用实物的外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已有经验,在观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表象。又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出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蜻蜓、蝴蝶、树叶、脸谱、民间的剪纸等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教学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逐步形成明确的数学概念,并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
  二、借助信息技术,加强表象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赋予抽象的知识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产生不断活动的场景,动态地显示出事物演变的过程。这些丰富的感知材料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有助于学生把握图形的本质属性。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轻易地把圆平均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这样,从屏幕上就可以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生动形象的画面必然引起学生想像:当把圆分成足够多的等份,拼成的图形就成了一个长方形,由此可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这样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原本静态、抽象的过程动态化、具体化、形象化,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过程性表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转化中的图形渐变,直观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获得几何形体的表象更丰富、更深刻。
  三、注重实践操作,内化表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对图形性质的理解及空间观念的形成都与他们对图形的直观经验密切相关,经验的建立依赖于实践和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丰富的表象。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表象,教师可以找一个圆的镜子(或其他实物模型),在镜子的边缘镶上红色的塑料边,先把圆镜的周长明显地显露出来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用手指沿着圆镜边缘摸一圈,使学生感知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然后让学生对圆镜的表面用手摸一摸,获得“平面”的感觉,使学生感知到圆的面积是指封闭曲线内部平面的大小。再引导学生在纸上利用圆的实物绘出圆的周长,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对圆周长、圆面积进行比较,加深印象。这样,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获得具体的概念表象,促进知识的内化,同时有助于学生发展圆的周长与面积的空间观念。
  四、发挥科学想像,发展表象
   想像是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想像是一种令人惊喜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像,有助于表象的运动和发展。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像可以直接有效地发展图形的表象。又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先让学生自己测量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然后通过让学生闭眼想像,截取相应大小的正方形,找出生活中的实物……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就要让学生敢于去想,给他们的想像装上翅膀,不断拓展想像的空间,达到“化蛹为蝶”的效果。当然,学生要有足够的表象储备,这样想像的内容才会越科学、越具体,形成的新表象也就越丰富。
   总之,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不断丰富表象积累,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其他文献
适逢沙井街道教研中心开展《分数、百分数复习专题》一课一席谈之际,我把在我从教过程中对百分数应用解题策略写成文字,和大家共享,不吝赐教。   学生在五年级下册接触了百分数,初步了解了百分数,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掌握了解百分数方程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学生到了六年级,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之后,学生不能正确应用方法解题,经常会出现:该用乘的用除,该用除的用乘,有时找不到单位“1”或找错了单位“1”,为了搞好百
期刊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数和形两大部分,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数与形也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是有联系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对应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期刊
【内容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听、说、读、写是语文训练的内容,语文学科素养,就是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素养。听、说、读、写,四者关系密切,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四者有主有辅,阅读和写作是核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科素养 阅读写作 实践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听、说、读、写是语文训练的内容,语文学科素养(知识和能力),就是阅读、写作、听
期刊
【论文摘要】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最终教育目的的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有着丰富的素材。在中学生物教学工作中开辟生物科学的德育论坛,发掘生物科学的人文价值理念,是生物学教育改革、自我完善的必然选择。渗透人文教育有平等尊重原则、渗透原则和统一性原则。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根据其学科特点,开辟生物科学的德育论坛,发掘生物科学的人文价值理念,是学科教
期刊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经济的到来,以及社会交往日益广泛,教育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多的条件。这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中,积极的因素越来越丰富,它们对学生的身心影响越来越明显。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偏重于技术、技能的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重视不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本文主要从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学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为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的个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学校体育的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界均把体育教学组织得成功与否停
期刊
【摘要】小学中高段的识字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关键时期。常言道“授之以渔则不如授之以鱼”,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段识字教学 自主性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有自觉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的过程,它是语文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做好任何一件事的原动力都是自主,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
期刊
一、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备课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2.在备课时注意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
期刊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新教学观念,创设多种参与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敢动”、“想动”,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会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动”中质疑、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主战场,打好新课程改革的这一仗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一、营造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动”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