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3年6-7月梅雨期间,于太湖北部测定大气降雨、典型林冠穿透雨和地表径流水等样品的pH和N、P等营养元素化合物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林冠层穿透水pH平均值比大气自然降水高约1.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6-7月梅雨期间,于太湖北部测定大气降雨、典型林冠穿透雨和地表径流水等样品的pH和N、P等营养元素化合物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林冠层穿透水pH平均值比大气自然降水高约1.2个pH单位,其中和酸性物质效率为82%-97%,中和能力显示出阔叶树大于阔、针叶混交树,阔、针叶混交树大于针叶树的规律,并计算比较了乔木冠层和草坪、村镇地表径流水相对于自然降水中的TN、TP比值.从而得出,树木冠层穿透水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对酸沉降的一种积极的响应.
其他文献
本文作为“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研究了滇池东北部沿岸带环境恶化与生态退化现状、成因及妨碍自然生态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风浪强烈侵
通过对青海湖QH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及稀土总量(∑REE)的分析,结合沉积物中TOC含量、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纵向变化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类的生活史和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研究.结果表
在模拟降雨条件下(30-69mm/39min),对官厅水库流域玉米地和休闲地地表径流泥沙和生物可利用磷(BAP)流失进行了初步研究. 累积泥沙产量受雨强、坡度和作物覆盖影响,变幅为305.
利用PCRaster的环境动态模拟语言,基于地图运算和网格之间水流运动的模拟,开发了水文过程模拟模型,选择太湖流域上游的西苕溪流域进行试验,用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在综合了炭屑筛选法和炭屑花粉流程分析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从黄土、古土壤和古文化层中提取不同粒径炭屑的新途径——黄土炭屑分级统计方法,对不同粒级的炭屑进行分析和统计
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刀鲚和湖鲚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5种不同的单倍型.刀鲚和湖鲚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00和0.7000
通过对太湖流域平望水位和米市渡潮位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提出了潮位过程的平均潮位、潮差、潮位过程平移、潮位过程分解与重建等概念,并用简单实用的统计相关方法建立了
在生态调查基础上从微生物学、理化及叶绿素a指标等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进行了生态监测.结果表明,水源区为寡污型水体,水体基本处于贫一中营养状态,水源区指标除TN为Ⅲ类水质外,
小冰期是距今最近,特征最明显的寒冷气候事件,对于研究世纪尺度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结果认为,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的变化是小冰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文应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