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2/STAT4途径激活对同种部分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838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IL-12/STAT4)信号途径激活在同种部分肝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方法将供者SD大鼠与受者LEW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供、受者各40只.A组:全肝移植组;B组:部分肝移植组;C组:部分肝移植+IL-12硫代修饰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PODN)治疗组;D组:部分肝移植+IL-12硫代修饰正义寡脱氧核苷酸(SPODN)对照治疗组.观察移植肝排斥病理以及受者存活时间.分别采用Western-blot及EMSA检测肝移植后0h和4d移植肝IL-12蛋白表达、STAT4蛋白表达及其DNA结合活性;ELISA检测受者血清IL-2、IL-10及IFN-γ水平.结果B组和D组移植肝于移植后4 d出现排斥反应,早于A组和C组.B组受者存活时间(13.5±0.48)d,较A组存活时间(22.6±0.59)d明显缩短(P<0.001);C组存活时间(56.8±2.5)d,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01).肝移植后4 d,移植肝IL-12、STAT4蛋白表达及其DNA结合活性、受者血清IL-2、IL-10和IFN-γ水平,B组较A组明显增高(P<0.001),C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01),D组各项指标与B组相似.结论IL-12/STAT4信号途径激活可能是同种部分肝移植免疫排斥发生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新近研究表明,非甾体抗炎剂(NSAIDs)类药物能预防结肠腺瘤和腺癌发生及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1].研究显示,NSAIDs抑瘤作用除了研究较多的COX-2途径外,另存在非COX-2途径,而后一途径与诱导下游基因Nag-1表达有关[2].本研究构建Nag-1基因载体,将其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28,观察对胃癌细胞生长、凋亡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期刊
目的 研究观察出现手术中出血并发症后使用或者预防使用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γFVKa)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6例外科患者(53例为肝胆外科疾病患者,3例胃肠疾病患者)使用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γfⅦa)的止血效果,分析术中使用(12例),肝移植术前预防(30例)以及术后使用(14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出血时使用.11例患者使用后迅速止血.其中1例肝移植患者以及1例肝癌患者术中成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诱导小鼠树突状细胞OX40L基因沉默对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方法 设计针对小鼠OX40L基因的RNA于扰序列,通过外源筛靶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序列.以293T为包装细胞,制备含OX40L的siRNA序列的慢病毒载体OX40L-RNAi-LV和阴性对照载体NC-GFP-LV.采用磁式分选器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s),以MOI为25进行转染,分别将转
患者男,28岁,发现高血压7年,血压最高达240/120mmHg,口服降压药物不能完全控制血压。3年前外院行DSA检查,提示左肾动脉干远端至肾段水平动脉管腔扩张,最宽为11.1mm。本次以“肾动脉瘤”入院。行CT检查、24h尿儿茶酚胺水平的测定(-)排除嗜铬细胞瘤。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同酮(ALD)卧立位试验结果见表1,经导管下腔静脉肾静脉分段取血检测结果见表2。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的原因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本移植中心1999年7月至2004年12月共实施的164例肝移植中,再次肝移植6例,其中因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肝内胆管多发狭窄3例,肝动脉狭窄和血栓1例,乙肝复发1例,肝静脉流出道梗阻1例.再移植率为3.65%,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6例再次肝移植术后临床症状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2例.术后腹腔出血2例,胆漏1例,腹腔细菌感染1例,霉菌
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肾移植后HBV复制增强,肝细胞损伤加剧,肝功能进行性衰竭,容易发展为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等,并且有可能发展为肝细胞肝癌.感染HBV的肾移植受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自发性转阴率和乙型肝炎e抗原的转换率均明显较感染HBV的免疫功能正常者低[1].1987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有32例术前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在我院接受肾移
期刊
目的 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生存质量及恢复情况.方法 对2004年以来219例肾脏捐献超过1年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进行随访,评估供者的肾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供者捐肾时年龄为(43.3±11.6)岁(19~66岁),随访时间为术后12~103个月,随访截止时供者存活率为100%.术后稳定期(1年后)供者血清肌酐(Scr)为(84.0±18.7)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供者器官的质量是决定移植器官短期和长期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应用各种有效和精确的检测技术来确定供者器官的质量,优化器官移植的管理,降低移植物功能丧失的风险,避免质量差的器官移植是移植领域目前存在的挑战.指导个体化治疗是移植领域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小分子RNA (miRNA)是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者,参与机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调控[1],如参与了免疫细胞的成熟与分化
期刊
目的 统计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率增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接受肾移植的181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受者进行分析.结果 1814例肾移植受者中29例并发恶性肿瘤,肿瘤发生率为1.60%(29/1814),发生肿瘤时受者年龄为(52.7±9.5岁)(30~69岁),发生时间为肾移植后(54.5±28.2)个月(
随着非清髓性移植(NST)、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等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临床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以发病时间为依据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分类诊断是不科学的,结合GVH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进行判别更为重要.以往急、慢性GVHD的鉴别主要基于免疫介导的靶器官损害是发生在移植后100 d以内还是100 d以后:当移植后100 d以内出现斑丘疹、红皮病样皮损、恶心呕吐、厌食、大量腹泻、肠梗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