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构建音乐教学活力课堂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学校的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亲身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要想真正上好音乐课,课堂活力很关键。那么怎样构建活力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带着微笑进课堂。当代的音乐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非凡的口才,漂亮的穿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初中生,他们渴望每天都在充满自由和快乐的时光里成长,教师的精神面貌将直接影响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
  当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学生会从这微笑中感觉到亲切、愉快,自然也就“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在课堂上因紧张、拘谨而答非所问时,教师的微笑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消除他们的不安。教师的微笑里面是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理、开朗的性格、豁达的气度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微笑是师德、知识和能力的结晶,是引领同学们走进音乐殿堂的一张请柬。
  二、营造快乐氛围。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大胆探究的空间,学生只有在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表现,才会勇于创新。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最重要的是源于师生之间的和谐和亲密程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揣摩他们的心理,走到学生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互动,这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觉得你不仅是良师益友,还是服务者,从而拥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课堂上也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应学生特点、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音阶时,我设计了《过音阶河》游戏。我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在一条不会发生危险的浅河边进行游戏教学,要求学生边唱音名边过河,必须踩在音阶的石头上,不能掉到河里。结果有的学生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跳:“1234567——”;有的是从“1”直接跳到“3”再跳到“5”;有的是边跳边180度转动身体玩花样;有的单脚跳,有的双脚跳……这样一来,学生思维活跃,在玩中很快就掌握了音阶知识。
  三、用真情演唱歌曲。唱歌的目的是抒发真挚的情感和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唱几首歌,重要的是启发他们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
  如:上七年级《春天的故事》这课时,我这样启发学生:“你们去过深圳吗?能说一下自己去深圳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学生可就来了情绪,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你们知道《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和深圳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和沉静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老师现在就带着你们唱着这首歌到深圳去旅游,好吗?”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我带着同学们高兴地唱起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浸染着美的色彩,仿佛真的回到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四、真诚地鼓励学生。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是为师者应有的素质。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就是赞美带来的奇迹。教师要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及兴趣、爱好、特长;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对教科书的质疑。学生最需要来自老师的赞美,他们就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中慢慢将人生观拨正,向着真善美发展的。
  例如:在歌表演《卖花的姑娘》教学过程中,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学完歌曲后,我让同学们分小组自由创编动作并戴上小姑娘的头饰进行表演,表演之后还让同学们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评价。这当中自然会有很多小朋友说某某小朋友表现最好,某某小朋友不好。表现出色的同学当然很高兴,也很得意,可那些表现一般或同学们口中“差”的同学此时就会觉得很自卑,很难过。这时我就会真诚地赞扬这些学生其实很勇敢,很有创意!通过我几句鼓励式的话语,同学们脸上马上就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我发现,在以后的每节课中,他们仍旧举着高高的小手,表现更加积极了。有一个小姑娘年龄较小,功课也很差,音乐也不例外。有一次我请她起来唱歌,她就是不开口,同学们都说她是“班里唱歌最差的!”像这样的同学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作为老师应该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当然也就需要老师花费成倍的力气,花费更多的心血。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对她一点一滴在别人看来极容易的事,都给予肯定、予以表扬。考试时,我让同学主动邀请她参加组合,她十分激动地和大家一起表演了歌舞《十六岁的太阳》,同学们为她的进步而热烈鼓掌,我则当众奖了她一朵大红花,她第一次含着眼泪笑了。我知道这些学生以后也许并不从事音乐专业,但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极少数天赋好的学生,要为多数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服务,要高高扬起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自尊心。
  五、提高审美品位。当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
  如:七年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很强,但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特别强,他们居然也唱起了:“亲爱的,你慢慢飞……”“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老婆老婆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这种现象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音乐教师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从而净化孩子们的心灵。如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学生自然就懂得了拾金不昧的道理;唱着“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自然就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在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同学们愉快地边唱歌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轻轻敲门,主人开门,相互问好;主人招待客人请坐、喝茶,告别,再见。学生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体验到了好朋友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道理。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开阔音乐视野。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但老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不仅要让学生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国内、国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也都能有所了解,加以欣赏和喜欢。
  如:在欣赏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生日蛋糕上点燃蜡烛;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演唱《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唱起学生们强烈的共鸣,他们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我向学生介绍《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很多学生感到意外,我抓住时机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插上翅膀飞过千山万水,唱响全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另女老少在过生目的时候还是常常唱起它?学生纷纷回答:“它有纪念意义!”“唱它更能让生日快乐!”我总结说:“对了,一首好歌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歌也不受国界的限制,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欢它!”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需要活力课堂,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用新理念、新方法精心构筑,需要我们正确利用课堂教学的精神能源,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舞台。这样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仅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而且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
  (作者单位:广东紫金县尔崧中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润家笔谈”为《中华家教》编辑部发起的系列主题学术研讨活动,旨在以笔谈的形式汇集家庭教育专家力量,促进家庭教育交流,引领家庭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2021年9月18日,《中华家教》“润家笔谈”之“\'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研讨会在中国儿童中心家教中心如期召开.本次笔谈会聚了教育领域颇有建树和声望的四位重磅学者,围绕“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从多维的视角带来了“\'双减\'改革呼唤家庭教育的回归与重构”“幸福人生需要什么样的童年”“多方共育,博物赋能”“知识教育的震荡与家庭教育的稳定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事实上,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无效提问,简单回答是、否,好与不好,这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也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语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让学生投入到文学思考中去,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预习中提问题 
期刊
毋庸置疑,管理教育、领导教育的部门领导者,更应是专业工作者,而且应有更高的专业程度和水平。不然的话,怎能保证教育规律的遵循、教育特点的把握?对于缺少教育从业经历的新任教育局长,尽快提升专业领导力,确实重要。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其一,到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听取意见,了解教育的整体格局和发展走向,尤其是学习国家、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
期刊
家校(园)社协同育人是对“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广泛共识和协调行动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机制.纵观乡村的家校(园)社协同育人,存在理念尚未建立、形式单一、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乡村及学校做了诸多因地制宜、力所能及的探索与实践,其中不乏创新之举值得学习借鉴.面向2035年教育现代化,建议加快推进家校(园)社协同育人的法治化、系统化、科学化进程.
漆艺凭靠固守的传习模式延续千年,但近代中国本土漆艺行业随着封建制度与社会环境的巨变,在守旧与革新之间获得平衡的同时,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知,为漆艺的传习辟开了一条融贯中西、兼容并蓄的道路.本文旨在推断近代漆艺传习向工艺美术教育转变的关键线索,罗列其转变过程中的典型特色,并透过漆艺传习方式的转变,探索漆艺持续发展路径.
在今天的时代语境中,美育并非仅限于校园内的学科教育,也包括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通过以传递知识、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激发创造力和实践力,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的社会美育.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颂歌(Oddi)被当地人形容为“可以遛娃、做饭、缝衣服、录音乐、看展览、做物件”的城市客厅,它可以作为新型图书馆为社会美育服务的典型案例.透过它的建筑与空间设计、服务设计、活动组织设计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该图书馆不再将自身局限于书籍的收藏者和管理者,而是自我定位为社会美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发生空间,其核心目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物象符号,对大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构建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认为,汉字美育是指在充分把握汉字多重内涵特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汉字本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将审美教育植入汉字使用当中,通过多种路径和手段潜移默化地培育民众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外化于形与内化于心的教育过程,提升人们美的素养与品格.在书写工具、教育体制、城市空间都发生了巨大转变的今天,充分利用新技术媒介的特点挖掘汉字美育功能与形式,借势国家“双减”等教育政策推行重启素质教育等尝试都是我们
家庭教育不是抽象悬空的社会活动,而是和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探索和建构中国家庭教育的“中国特色”是做好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放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点,做好中国的家庭教育,既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又要从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的大海中汲取营养,涵养孩子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应对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出深深扎根祖国、热爱祖国,又具有国际视野、开阔胸襟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通过艺术与设计展开的“美育”启蒙运动.美术领域的以向西方写实绘画学习为主张的“美术革命”,设计领域以《新青年》的创刊和“文学革命”为推手,通过书刊编印、日用制造、商业传播等方式,最早探索了近代印刷技术条件下的书刊新形态和新风格,初步形成了中国城市生活的现代新格局,其影响触及乡村.从某种意义上讲,蔡元培的“美育救国”思想对生活和审美观念起到了巨大的转变作用,他的“美的实在与超脱”的观点强调了自然美之外人工创造的重要性,是对艺术与设计对生活审美的深刻揭示.将新文化
本文着重分析传统建筑构架方式,并通过现代苏州城市地铁站出入口外观及构架与传统构架方式的比较分析,揭示苏州古城风貌特色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是对苏州传统建筑外观及构架方式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功能可以迎合现代需求,材料工艺可以新老结合,甚至外观样式可以体现现代审美,但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符号始终在现代公共设施及小品建筑上有所体现,最难能可贵的是许多建筑外观及构架方式完全承袭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