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及健康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1]。许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交流障碍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故良好的护患交流沟通成为了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患者是一个很敏感的群体,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用词不当、态度冷漠都可能引起误会和纠纷的发生,甚至会延误病情。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为患者创造和谐、安全、支持性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尽快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地发挥自身潜能,早日得到康复。现将护患交流的意义与方法报告如下。 1 护患关系的界定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在护理情境中通过交感互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1]。这种人际关系中包含了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矛盾与对立统一。护患关系有矛盾的一面,因为护士与患者每天接触的时间最多,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矛盾;然而护患关系又是统一的,因为护士的天职就是护理患者,而患者也需要护士从各方面给予关心,二者的目的是统一的,即协助医生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提出过一个有名的论断,即“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艺术性之一就表现在处理护患关系中的矛盾,化矛盾为动力,让护患关系成为促进治疗的一种辅助力量,首先表现在护患交流沟通的艺术上。
2 护患交流的意义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修养 护士的职业责任重,工作量大,再加社会对护士的偏见及晋级晋职等各方面因素的困扰,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情绪,才能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已从单纯的护理转移到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努力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当患者提出异议时,要认真回答,不要敷衍搪塞。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治疗、康复的环境,使其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尽快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发挥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治疗、护理和康复活动。在医院里,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最频繁,护士的一个微笑、一句提醒、一次真诚的搀扶都会给患者带来一种温暖的感受。另外要提高护士的倾听技能,认真倾听,耐心解释,充分展示护理人员诚恳的态度,使其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帮助其战胜疾病、渡过难关[2]。
3 护患交流方法
3.1 语言性交流 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性格等正确地选择话题,要讲究语言的技巧性。首先要耐心倾听其陈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和回答,以尊重、体贴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与其进行有效的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感到安慰和温暖,积极配合诊治和护理工作。其次要全神贯注地参与,沟通中最重要的技巧是关注对方,通过体位和目光接触表示出关心和真诚。保持舒适的体位以示耐心,注意尽量不要四处张望、懒散的姿态。适当地参与可促进谈话的过程,在交谈过程中适当地点头,接受对方所谈的内容,鼓励对方继续交谈,以增强患者的信赖感和安全感,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感、恐惧和悲观心理。同时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把患者当成是朋友和亲人,避免生硬、简单、粗鲁、讽刺等不符合护士角色的语言。注意尊重患者,不要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要用关心、爱护、照顾的语气,使其感到容易接纳和理解,从而减轻因疾病和环境改变造成的焦虑和恐惧,使患者在交谈过程中获益。
3.2 非语言性交流 非语言性交流是伴随着语言性交流进行的,是语言性交流的重要补充,甚至是语言交流所不可替代的,它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它能传递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非语言交流是一种近距离交流,可在同一时间内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是在感官能及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的。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障碍,更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微笑服务,使患者有愉快和安全感。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有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护士应多了解患者的需要,多巡视病房,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帮助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
4 小结
护患间有效的沟通是更好地实现为患者服务、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护士应充分利用时间、机会与患者进行沟通,护患关系会越来越融洽。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语言修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了解、关心患者,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患者战胜自我、战胜疾病,引导他们改善不良习惯与行为,解决心理问题,使其能够尽快地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周颖清,朱文芬.护士与病人交流的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6.
[2] 钱亚秀.日本关于癌症病人是否先知诊断的做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90.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1-02-21收稿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在护理情境中通过交感互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1]。这种人际关系中包含了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矛盾与对立统一。护患关系有矛盾的一面,因为护士与患者每天接触的时间最多,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矛盾;然而护患关系又是统一的,因为护士的天职就是护理患者,而患者也需要护士从各方面给予关心,二者的目的是统一的,即协助医生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专业创始人南丁格尔提出过一个有名的论断,即“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艺术性之一就表现在处理护患关系中的矛盾,化矛盾为动力,让护患关系成为促进治疗的一种辅助力量,首先表现在护患交流沟通的艺术上。
2 护患交流的意义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修养 护士的职业责任重,工作量大,再加社会对护士的偏见及晋级晋职等各方面因素的困扰,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情绪,才能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已从单纯的护理转移到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努力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当患者提出异议时,要认真回答,不要敷衍搪塞。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治疗、康复的环境,使其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尽快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发挥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治疗、护理和康复活动。在医院里,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最频繁,护士的一个微笑、一句提醒、一次真诚的搀扶都会给患者带来一种温暖的感受。另外要提高护士的倾听技能,认真倾听,耐心解释,充分展示护理人员诚恳的态度,使其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帮助其战胜疾病、渡过难关[2]。
3 护患交流方法
3.1 语言性交流 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性格等正确地选择话题,要讲究语言的技巧性。首先要耐心倾听其陈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和回答,以尊重、体贴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与其进行有效的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感到安慰和温暖,积极配合诊治和护理工作。其次要全神贯注地参与,沟通中最重要的技巧是关注对方,通过体位和目光接触表示出关心和真诚。保持舒适的体位以示耐心,注意尽量不要四处张望、懒散的姿态。适当地参与可促进谈话的过程,在交谈过程中适当地点头,接受对方所谈的内容,鼓励对方继续交谈,以增强患者的信赖感和安全感,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感、恐惧和悲观心理。同时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把患者当成是朋友和亲人,避免生硬、简单、粗鲁、讽刺等不符合护士角色的语言。注意尊重患者,不要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要用关心、爱护、照顾的语气,使其感到容易接纳和理解,从而减轻因疾病和环境改变造成的焦虑和恐惧,使患者在交谈过程中获益。
3.2 非语言性交流 非语言性交流是伴随着语言性交流进行的,是语言性交流的重要补充,甚至是语言交流所不可替代的,它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它能传递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非语言交流是一种近距离交流,可在同一时间内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是在感官能及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的。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障碍,更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微笑服务,使患者有愉快和安全感。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有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护士应多了解患者的需要,多巡视病房,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帮助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
4 小结
护患间有效的沟通是更好地实现为患者服务、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护士应充分利用时间、机会与患者进行沟通,护患关系会越来越融洽。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语言修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了解、关心患者,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患者战胜自我、战胜疾病,引导他们改善不良习惯与行为,解决心理问题,使其能够尽快地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周颖清,朱文芬.护士与病人交流的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6.
[2] 钱亚秀.日本关于癌症病人是否先知诊断的做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90.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1-02-2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