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诗白:摄影是我的一项爱好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ddK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图片摄影专业毕业7年来,肖诗白拍摄了很多组图片,《捕蛇者说》、《中药传奇》、《万鱼方舟》等,展示了中国广袤丰富的自然界,以及自然与人唇齿相依的关系,也让我们把自己的消费行为与自然世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亨利 · 梭罗说过:“永远不要雇一个只为了钱而给你干活的人。”看肖诗白的作品,常有一些画面让人深信他不只是为了钱在拍摄。肖诗白有很多爱好,比如他会花大把的时间练习拳击和巴西柔术。拍照片对他而言,也是一项爱好。他认为,如果爱好在现实中蹉跎成一个人唯一的出路,这对爱好来说就是一种悲剧。所以,肖诗白拒绝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
  “我并不是一名激进的环保人士”
  除了台湾,北京小伙儿肖诗白几乎走遍了全中国。“如果按照生态定义我的祖国,她曾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境地,但随着跑的地方越来越多,我就不这么想了。7年来,我在拍摄选题时从来没觉得畅快。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拍摄《消失的海岸线》,一篇关于红树林的选题,我公布了一张被斩首的海豚的照片。那情景让我想起约翰 · 海斯勒的话:‘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唯一作用就是容纳人口。’而我深刻感觉到的却是,中国的生态资源唯一的作用就是被‘人口’容纳。”
  记录环境、罗列物种,很多人认为就是生态摄影师所要做的事了。而肖诗白却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拍摄人与自然的故事上,因为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无疑才能更完整地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生态”。“如果我对一个故事萌生出了某种感觉,就会开始找一个点,然后带个面。”在他的《捕蛇者说》里,他近距离地拍摄了贵州捕蛇人,通过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方式进行近距离展示,来反映那里大环境的状态。在他看来,这群人每天提心吊胆又似乎乐此不疲,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国人普遍的对环境的价值观。这种极端的生活,也说明了我们普遍意识上的一种扭曲。
  对于拍摄一个生态方面的选题,肖诗白的立场现在会比较中立:“其实我并不是一名激进的环保人士。环境造就了人类,想必是基于人类给环境重新洗牌的使命。我只是认为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好有个度。我觉得我们需要一种对事情的中间态度,不要极左或极右。”
  “每张照片都要符合我对对象的感觉”
  肖诗白认为,“很多情况下,被摄者不可能完全忽视拍摄者的存在。只不过时间长了,对方就不把你当回事而已。一次性的抓拍成功几率很少,对谁都一样。我一直不相信有抓拍大师,就像拳击手一样,不可能一出拳就奏效。我的照片也是在很多次尝试中选择出来的。大概拍10张能成功一张吧。”
  “我拍的每张照片都要符合我对对象的感觉。”肖诗白说,“我觉得了解拍摄对象很重要,知道得越多,精神上跟他们距离越近,跟我说的‘影感’的距离就越近。当然技术的磨练也很重要,就像写毛笔字,老不写,手就生了。” 对于怎样融入拍摄对象中,肖诗白的经验是,不要太把拍照当回事。“一问一答的采访很像看守所里的事情,我从来没有这样采访过谁,除非我只是向他们问路而已。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采访。人都有共性,最牛的摄影师拍两张照片,一个是乞丐,一个是王石,而这两张照片却能流露出相同的人性情感。”用镜头把握那些一闪而过的“影感”,感受拍照片的过程,对肖诗白来说,“就像玩某种游戏一样;或者像钓鱼,这次钓了条一斤的,下次就想钓更大的。”
  肖诗白的图片故事中,有些用摆拍来营造气氛的画面,对此,他解释说,“很多人不喜欢摆拍,但他们根本不了解摆拍的难度。一部牛逼的电影,难道不是摆拍出来的?但是它照样能打动观众。”
  很多时候,他不拍摄当地住民的正脸,这和一些刻意把人脸拍得很夸张直至变形、以此追求画面感染力的摄影师非常不同。肖诗白的看法是:“感染力分很多种。电影里血肉横飞的画面,远比不上一个视频网站上监控器拍到的杀人场面让人震撼。有时候一种冷眼旁观的镜头更能带我们走进现实空间。就像导演北野武说,谁会直冷冷地把脸转过来叫你看。”
  肖诗白曾在一些面向小众摄影师的讲座中特别强调两个素质,一是影感,二是运气。他说:“对所有的事情来说,运气可能是更重要的,对拍摄者来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要说达到、保持‘影感’好的状态,需要多做视觉积累,多拿国际水准衡量自己拍的照片,慢慢就会有了。”
  设置相机陷阱就像“与动物比智商”
  肖诗白很喜欢利用红外触发技术拍动物,也得到了不少精彩的画面,包括灵猫、豹猫等。他觉得这样拍摄很好玩,因为在他看来,设置相机陷阱就像是“与动物比智商,看谁更厉害。”正因如此,肖诗白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少朋友,“因为我在拍摄时需要这些‘专家’们的帮助。最早我就是通过朋友介绍才了解相机陷阱这种技术的,后来我一直摸索了几年。客观说,这种拍摄的设备很贵,而且要求非常高,哪怕一个细节的错误,就会让人输给动物。有很多食肉动物,它们的嗅觉灵敏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也只能通过使用牲畜尿液浸泡过的伪装布,才能掩盖自己身上的味道。还有如何通过植物、地势、海拔高度、季节、天气等等分析动物活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条件来完成拍摄,这些知识我跟我的一位猎人老师学了4年。”
  肖诗白升级相机的频率不算高,对旧款相机,他会留着作为陷阱相机来使用。
  作为一名对拍摄生态故事很有兴趣的摄影师,肖诗白自己花时间学习了潜水,以便能在水下进行拍摄。“如果你是专业人士,当然技不压身。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总是好的,水下可以给你带来另一种视角。”他说。
  不过,陷阱相机拍摄也好,水下摄影也罢,在肖诗白看来,都是生态主题的图片故事里起辅助说明的手段。“如果一个摄影者具备当下最好的感觉,那么再前卫的技术也是辅助性的。”
  “影感也需要后天训练”
  如果开始一个选题的拍摄,肖诗白通常只会给自己规定20张的图片量,用15张表现清楚故事,剩下5张是可以起到渲染作用的照片。故事的逻辑可以有很多种,按照时间顺序,或是并列事件的不同方面。他认为一组故事要在视觉上有统一性,所以(后期)统一影调是必须的。
  说起突破图片故事的套路,他认为,首先还是要尽力找到自己要的感觉,拍出能感动自己的照片。比如拍鸟,很多人喜欢追求鸟儿结像大的画面,肖诗白认为这是出于人们想在影像上占有它们的意识,因而拍摄时缺乏对距离感的控制意识,或者可以说,我们对动物的尊重还没有达到更高的层次。其次,在拍好单张照片的基础上,摄影师也应该有科学家意识,把专题做得更有开放性。他举例说:“同样是拍翠鸟,国内很多摄影师追求的就是拍大、拍清楚,顶多来几张拍摄它们行为的,一组10张的照片中张张有翠鸟;而国外摄影师,比如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除了拍摄翠鸟本身,还会在专题中体现它在仿生学上的意义,比如参照翠鸟做的折射镜;还会列出全世界翠鸟的种类图谱;解释某种翠鸟的羽毛为什么是蓝色的……单说拍摄翠鸟,他们会进行棚拍、拍摄驯养的翠鸟,会运用到水下、高速闪光同步技术,甚至可能为一张照片就用到20只闪光灯……”
  “人进步很简单,而进化很难,因为这需要意识的转变。”在肖诗白看来,奥运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队之所以给人一种整体上“进化了”的感觉,原因在于他们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改变了他们的意识。在摄影生涯中,肖诗白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是大学老师侯君,因为“他通过系统的训练,通过启发,使我意识到自己在摄影方面需要改变。当时他教的是影视心理,比如有一次作业,他让我们通过不同的景别、主体在构图中的位置来表现情绪。专业教育培养影感,就像舞感、拳感一样,天赋可能很重要,也要借助后天的培养。”
  肖诗白喜欢自己定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选题。他正在做的一个选题叫《寂静岭》,是关于中国除了熊猫、金丝猴以外的哺乳动物的故事;另一个是《中国灭绝动物》,他为此走访了国内民间几个重要的标本家族。虽然对于一个自然题材的图片故事,他觉得有15到20张照片就可以比较好了,不过为了拍《寂静岭》,他已经花了3年时间。“因为牵扯到很多方面,历史、意识形态、现状等等,有时候为了找到合适的镜头或拍摄对象,我能做的只有等待。”
  对于拍摄中的周折困苦,肖诗白基本上只字不提。而有人指出他拍摄水平不稳定,他也坦然承认。他有些不爽的只是,幼时在植物园拍小动物时那样的兴奋,现在已经很难再有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去了解,去经历,这样的过程似乎比得到让自己满意的照片更有趣。会不会去拍视频、纪录片呢?他说:“现在还没想。就好像句子、短文还写不好的人,怎么能去当编剧、拍出好电影呢?”
其他文献
我们已经了解了摄影艺术起源的历史,即摄影最初是在1839年诞生的。当然,最早出现的摄影术是单色的黑白摄影。摄影术甫一问世,人们就竭尽全力想把自然存在的五颜六色搬进摄影机里。尽管摄影界的“素描派” 艺术家们虔诚地坚守着黑白世界,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更倾向于不当“色盲”。于是一批批摄影家和化学家以及当时刚刚出现的物理光学家们纷纷挖空心思,试验各种能在摄影作品中呈现色彩的偏方巧计,创造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之
期刊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在人类历史上,世界各地都有言传不尽的与蛇有关的神话、寓言、故事等,人与蛇关系的渊源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在中华文明里,《说文解字》中提到龙的身躯是由蛇变化而来;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里也认同了龙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龙即大蛇,蛇即小龙;《
期刊
尼康COOLPIX P7700是一款操作手感与性能兼顾的轻便型相机。它具有1219万像素、7.1倍光学变焦、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和3英寸、92.1万像素多角度LCD显示屏,即使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也能提供出色的影像质量。  P7700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LCD显示屏,可以进行270°旋转。作为热衷寻找创新角度的摄影记者,我认为这个功能非常有用。有了可以旋转的显示屏,就能把相机放在地面上,将液晶屏
期刊
9月下旬,南半球正值初春。笔者有幸参加了“感受南半球魅力之都——索尼澳洲行摄全记录”外拍活动。悉尼的麦考利夫人角是我们拍摄的第一站,晴朗的天空下,海浪拍打着礁石,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悉尼歌剧院,这座建筑犹如白色的花瓣,在阳光下呈现出从亮到暗的丰富层次。眼前的景色顿时让10个小时飞行的疲惫一扫而空,我一边心里暗暗赞叹,一边不断地按下快门。  这次外拍主要使用的是索尼α99数码单电相机,以及24-70毫米
期刊
人生的奇妙在于,不经意的“遇见”常常带来意外之喜。最初是不经意地拿到了索尼黑卡,但后来,这台小小的相机总在不断用优秀的表现超越我对它的期待。  将黑卡揣在口袋里,绕浙江西塘走了一圈,便把在这座如烟如画的江南小镇的种种偶遇一一摄入。诗人常用笔记下他们的随想,有了黑卡,摄影师也可以创作自己的随想集了——一个2000万像素级的专业画质水平的集子。  手动操控灵活自如  出发前正是夏末秋初,北京暑意已去,
期刊
安佑忠从国家网球中心的赛场地沟里走上来,背着尼康D300,扛着俩大炮镜头:一个300毫米,一个120-400毫米,身上还挂了个短焦头,吭哧吭哧地爬上看台台阶。  这天是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德约科维奇对战特松加。他跟别人一起在地沟里拍,觉得没意思,就从看台最底下爬到最顶上,找了个没人拍的死角,从上往下拍小德。  “那个看台顶有六七层楼高,每一阶比咱普通的两个台阶还高,我一阶阶上去,心想可别摔倒了
期刊
街头巷尾是展现各种生命形态的集中地带,呈现着当下时代最为凸显的种种元素。摄影师余海波行走深圳街头,23年来,为这座移民城市截取存留了形形色色的时代切片。画面中,文字间,承载了他本人对于这座城市的认知与感悟。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开始以古老东方大国背景下的经济特区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与此同时,内陆各省的追梦人如潮水般地纷纷下海,扑向这座充满未知的青春城市。1980年代的深圳,无数不可名状的机会,让
期刊
大海,  时而温柔安静,时而波涛汹涌。  湛蓝深邃,宽广博大。  海像爱,爱似海。  我是个很渴望旅行的人,但是旅行机会却少得可怜,又总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美景拍得更美,会枉费了一趟旅行。可这样等下去,何时才会合时宜呢?  其实只要定下了出行的时间,约好了要拍摄的人,收拾好器材和道具,带着做好的计划就可以出发了。当然之前也要做好功课,将有地方代表性或特色的拍摄信息收集起来。虽然做足了准备工作,
期刊
漫步在悉尼市区,到处都是肤色、语言各异的人们,其中体现出的文化多元性,让这里的街头景观充满看点。我拿着即将上市的索尼NEX-6在街头穿梭,记录下人们或悠闲或急促的脚步。偶尔会有老外注意到我手中的相机,流露出赞赏之情说道:“Hey, Sony!”没错,这台相机的确值得赞赏。  第一眼看到NEX-6,就喜欢上了它的外观。轻薄的机身居然配备了内置闪光灯、电子取景器、可翻转取景屏等。机顶还有拨盘设计,可用
期刊
很多场合下,大的摄影包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反而是小巧的单肩摄影包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当然,由于使用目的和环境的不同,小巧的单肩包也有很多种类型的划分。这里介绍的两款百诺精灵系列与游侠系列的摄影包,是陪伴摄影师穿梭于闹市中扫街拍摄的携带首选。  百诺精灵系列Smart10专业摄影包体积小巧,保护功能却很齐全,刚好够存放一部单反套机及一些个人物品,非常适合在假日里简单的外出随走随拍。除了具有小型单肩摄影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