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应用中的教师质核作用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p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应用现代媒体实施课堂教学,凸显着教师对教学质效的更高追求。然而,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介质与载体,在教学时空中究竟与教师、学生呈现怎样的关系,目前的实践研究较少。本文仅从现代媒体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这个截点出发,管窥其中一些问题并衍及理念,以说明现代媒体应用中教师角色及其质核作用。
  关键词:媒体;教学;教师;教学质效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31-03
  
   引言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多城市以及农村县乡级以上学校基本实现了媒体硬件资源覆盖,愈来愈多的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和经教育技术培训及自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媒体手段实施教学,使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踏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现代媒体教学在从“有”到“用”再到“高质效”持续发展过程中,其水平状态似乎并不平衡,其中一些学校教师仅以“牛拉汽车”的方法和“机器老师”的理念进行教学,以致现代媒体的课堂应用始终不能尽展其功而一直徘徊在一个“低质效”水平状态,这种教育投入产出比不能完全对应的局面令人尴尬。其中,在怎样去认识媒体教学中的“教师”这一主旨问题上,也似有所异见和模糊:有人认为媒体即教师,有人认为信息即教师,还有人认为现代媒体教学中的教师正向技术服务者转化……现实中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究。
   一、一次偶然停电时的不同课堂情形
  突然停电,正值课业的教学楼一阵骚动,几十间多媒体教室中,立刻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教学督导把这时的一些情况简记如下:
  4月28日上午,第一二节课,教学楼停电。
  A教室:教师关闭了讲桌上的多媒体电源。面对骚动的课堂,稍作秩序调整。随后,让一个同学把刚刚在屏幕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和环节做出简要复述。接下来,教师又把教案中未尽的后续知识点作为讨论提示,有引导和点评地组织大家对新内容继续研习。课堂井然有序,又有交流互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B教室:突然的停电打断了媒体正在讲述的问题,错愕的教师面对乱哄哄的课堂说:“大家原位休息一下,等待恢复供电。”五分钟,十分钟……还是没有电,教师这时突然想到此周有个班会,于是把余下的时间交给了班长。班会提前进行,余课后补。
  C教室:同学们正在面对大屏幕抄笔记,教师在讲台上边读边翻课件,突然的停电使得屏幕全黑,同学们叽叽喳喳一片乱声,教师手足无措,等了一会,还是没来电,于是宣布下课,大家闹哄哄地涌出教室。
  以上种种情况仅是偌大的一个教学楼中几个样本的抽取,其中,与A、B教室类似的仅占少数,与C教室类同的竟占大多数。
  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却可以引发我们很多判断性思考,其中,现代媒体形式之于教学内容孰为重点,教师之于媒体孰为主导,学生之于信源如何倚重,教师之于学生如何施予……也许可以不去理会。
  
  二、对媒体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思考
  “如虎添翼”词意并不难解,但在媒体教学中,虎之病弱,添翼难威。目前的问题在于,一些媒体课堂,教师与媒体之间,孰为主导搞不清了,各种形式的现代教学却在进行着。
  一种情况,教师赋予工具(现代媒体)以思想,其教学内容、程序、方法、课件蕴于其中,上课时,教师应用媒体适时适机演绎教学内容,突破重点难点,照顾学生学习状态,实现既定目标。这种教学,媒体合构于教师,是教师的组成部分和有机延伸,教师主导作用和角色意象也始终被强化着。
  另一种情况,教师将所授内容委以媒体,把事先装填满载课时的软件打开之后,教师便成了课堂机制中的局外人和旁观者,直至课时结束。这种媒体教学,若课件内容翔实生动有所设计也罢,但是教师却不再是主导者,俨然已成了机器的附庸。
  还有一种情况,教师仅仅为了省时省力,应用媒体把无设计的书本、讲义和简单要义用文字事先录满课件,上课时打开让学生照读照抄,一堂课下来,教师似无,课件替代的“教师”也无法照顾学生的存在以及学习状况,这种情况的教学,学生由于找不到答疑解惑的对象,也无法认定和反馈学习行为的正误及问题,于是教师角色在课堂中便全部丢失了。
  讨论教师角色问题,当然不在于人及机器的形式存在,也不是探讨一般教学的常规性问题,但是在现代媒体应用中,教师之于高质效教学目标追求,其质核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用机器上课,这可能已是现代媒体教学中的一个明显特征,但机器自身不产生思想与语言,它的所有强大功能均在人的赋予,因此,教师角色间或可以转化为机器形式,但却永远都不能失去教师的本质意义。
  应用媒体进行教学,周全的设计与照顾当然可以把教学演绎为一种艺术,但一种工具用得不好,其弊病也隐藏其中。时下的一些课堂,单凭机器上课,就阻断了师生信息、情感的交流,教师角色变得十分模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更不要说,一些机器满堂灌的课堂,教师连组织、调整和应变课堂教学的功能都消失了,人本教育又如何实现?
  毋庸讳言,高质效的媒体课堂教学,需要人机有机结合,课前的课件制作中,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把课程内容、要点、计划、进度和课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纳入课件编制程序。而课程实施中,更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照顾学生,调适教学行为。只有这样,现代媒体教学中教师、学生、媒体三者才能相互链接起来,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与媒体、学生与媒体、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不难看出,这一切,需要教师幕后与台前角色的主导,更需要教师与媒体、学生与媒体、教师与学生的高度契合,否则,很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丧失主导作用的情况。
  
  三、教师素养与教师媒体素质
  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是大多数教育者都认同的一条道理。教师既然已被认定为教学中的质核,那么现代媒体教学的质效为什么屡有差强人意之处呢?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我们在强调和倡导媒体教学应用之时,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素养与教师媒体素质分而置之了。一方面,一些学校为了加快普及教学现代化而只重视教师现代媒体应用技术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自己也认为,只要媒体应用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效就会自然提高;另一方面,在只谈媒体应用技术的同时,一些媒体对课本研究及对学生的研究也十分松懈,教育技术内涵最终蜕变成了“技术教育”。
  对于上述,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这样一个道理,现代媒体教学中的教师,应是立足较高教师素养基础之上并同时提出教师媒体素质要求的,如果将媒体技术概念取代教师素养概念,那就本末倒置了。要知道,现代媒体应用技术只是手段而已,而好的教学却立足于正确的教育思想,倘若教师将教学甚至正确的教育思想都委身于机器,认为手段就是一切,那就错了。
  失去了教师基本素养条件的教师,不可能仅凭应用技术而提高教学质效。相反,倒有可能演绎出破坏教学机制的更差教学效果来。
  基础素质好的教师与差的教师同用媒体教学,结果必然两样。媒体应用助长、延伸、凸显着具有优良教师素养的教师角色,而唯媒体技术的教师不得其宗,只能获得东施效颦的结果——教学中对媒体的应用可以锦上添花,也可以落井下石,目前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
  谈现代媒体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循迹课堂教学一定能够悟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能力和课本水平。在这里,我们反复强调,以教学质效为测点的教师角色,不能只是恍惚在工具和工具技术上,我们的教育技术需要两只脚前进,需要认识到高质效的媒体教学首先是由教师基本素质作为奠基的,只有基于这点认识,媒体教学应用才有望冲出先进设备低效教学的漩涡。
  
  四、教育技术课堂实践的发展瞻望
  教育技术从宣传普及、理论建设到实践应用已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来的现代教育先行者和后来者们经过不懈努力,把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推进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从大规模的理论普及以及硬件资源普及再到大规模的现代媒体教学的实践应用,一个以提高媒体应用水平、实现优化教学质效的“后电教”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谓之“后电教”时代,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从量变上看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是持续发展的重心已经开始转移到教育技术所带来的质变了。质变就是教学质效的转变,就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而这一切均源自于每个教师的媒体教学实践水平,都依赖于每个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谈媒体教学中的教师质核作用,还有一点需要补充,那就是教师管理者的观念问题。一个地方、一个学校,现代教育环境资源、设备资源、人才资源都基本到位了,而教学质效却总是徘徊不前,就必须反思一下教学管理者对教师为本问题的认识了。媒体教学的优化效果产生于教师对媒体应用的实践中,我们的工作重心是不是也应该转向那里呢?因为,关注教师、关怀教师的发展才是教育技术应用整体发展的关键。
  赘述许多,中心思想只有一点,即现代教育的持续高效发展必须倚重教师;现代媒体教学实践水平的整体提高也必须依靠教师的课堂角色和教师质核作用的发挥。我们期待教育技术应用带来的教学质效新飞跃。
  
  参考文献:
  [1]马丽峰.再议现代化媒体教学之优势[J].辽宁教育,2007,(5).
  [2]王影.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科技资讯,2007,(9).
  [3]李定荣.媒体教学理论的螺旋式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9).
  [4]张晓丹.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5]袁子厚.媒体教学的模糊评价及改进[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3).
  [6]王林.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效果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
  [7]柳卫东.关于教师运用现代媒体教学的思考[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2,(2).
  (编辑:王天鹏)
其他文献
镉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毒害作用,水稻种子萌发期间对人体镉污染产生十分明显的反应:低浓度(10ppm)时略有暂时性的促进作用,高浓度(30ppm以上)时表现为抑制作用,而且随着镉离子浓
一、哲盟小麦生产情况历史上,哲盟一直以高梁为主要栽培作物,进入七十年代,玉米以高产稳产著称,替代了高粱,成为种植业中核心,名列榜首,每年播种面积约占灌区粮豆面积的50~70
A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known as Id proteins,or 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and differentiation,is capable of regulating cell proliferation,survival and
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家乡不在海边,如果生命中最初十八年不日日夜夜沉浸在海的滋养中,摄影也许就不会成为我一生的至爱直至成为我的生活方式。 I often think like this: If m
1964年我们在非细胞系统用NO_3诱导生成硝酸还原酶,首次获得成功。但这项研究由于客观原因中断十几年,从1977年开始我们又继续开展了硝酸还原酶的多方面研究。本文主要介绍
1991年11月30日~12月2日,西南杂交水稻协作组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1991年年会。贵州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治连出席了会议,并介绍了贵州省农业生产情况。会议交流了1991年各省杂交
摘 要:对于如何提高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确立学科地位、加强师资建设的基础上,笔者重点提出了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信息素养;附加作业;短期作业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37-02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