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与董卿

来源 :好日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ter635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山流水上海觅知音


  董卿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然后双双分配到安徽淮北。妈妈不忍心小董卿体验到乡下生活的艰辛,便把她寄养在上海的外婆家,一直到快要上小学才把她接到身边。父亲对董卿非常严厉,董卿從7岁开始每天刷碗,中学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爸爸曾带着她“每天早上到操场跑1000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
  1991年董卿考入浙江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被分在省话剧团。恰巧这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董卿一考即中,就这样误打误撞迎来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她在这里干了两年,既做主持又做编导,工作如鱼得水,生活也是十分惬意。1996年,父母看到东方电视台向全国招聘,没想到之后董卿竟被录用。两年后,董卿受邀主持一档新节目《相约星期六》,她清纯的主持风格很受喜爱,开始小有名气。
  1999年,上海卫视台成立,董卿丢掉炙手可热的位置,想找到更大的舞台,几乎没犹豫就去了。2000年,董卿主持了一场“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她风格大气,英语熟稔,因此一举夺取2001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第五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这也为董卿带来另一次重要的机会,到中央电视台工作。2002年,央视西部频道开播,“金话筒”的一位评委希望她加盟《魅力12》。对上海正有点“七年之痒”的董卿,终于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北京。
  在央视,倪萍是董卿最早接触的主持人之一。有趣的是,董卿对倪萍一直是很敬佩的。在一次节目中,董卿曾动情地说:“倪萍老师眼睛里的那种光芒,那种中国人最爱的标准的微笑,还有那么充沛的泪水,真的在我记忆深处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
  董卿做梦都不敢想,二人日后会成为忘年交,会出现在同一屏幕上。可以说,倪萍对董卿来说是人生很重要的启蒙者。第一次站在偶像面前,零距离与这位央视大牌主持人交谈时,就连在圈子里历练多年、见多识广的才女董卿,心里都稍稍有些紧张,对倪萍颇有仰视之感!尤其初进央视时,倪萍老师对她言传身教,讲了不少主持方面的实用经验,使董卿受益匪浅。
  其实她们之间还是挺有缘分的。当时董卿并不知道,倪萍对自己很欣赏,已经喜欢她很久了,当董卿还在上海电视台主持节目的时候,倪萍看到了,就对台里的人说:“董卿思维敏捷,是个非常不错的人才,要把她调到央视来!”

相知相惜,荧屏好“闺蜜”


  作为两代人,不同时期的央视当家花旦,虽然她俩同台的机会并不多,但倪萍总是对董卿格外看重,并经常鼓励和教诲。
  有一次在央视,倪萍碰到了董卿,当面对她说:“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要被将领派到前线打最重要的战役,你身上的责任有多重,你自己知道。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的。”董卿听了很感动,觉得平时和蔼可亲的倪萍既像个大姐姐,严肃起来又有点像自己的父亲,所以对她很尊重。
  倪萍还曾在各种场合、背后夸赞董卿。在《魅力新主播》节目中,身为评委的倪萍在点评选手时,特意拿董卿当榜样赞道:“很多人都以为主持人这个职业就是漂亮就行,董卿不只漂亮,更重要的是有思想。这个智慧来自哪儿呢?一样的台词一样的本子,到她手里,她一定是用心灵经过脑子,然后再用她的声音表达出来。” 没有私交,却能被倪萍在背后夸自己,对董卿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这对当时在陌生环境才起步的董卿来说,真是温暖了她的一生。
  有一件事让倪萍记忆特别深刻。在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中,当接近零点时,现场时间突然出现了两分半钟的空档,导演马上安排董卿救场发挥。当董卿开始大方自如地自由发挥时,耳麦里突然出来导播的误判:“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
  董卿连忙调整语序,准备结束语,而此时,耳麦里再度传来更正:“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董卿临危不乱,走到舞台两头给观众深深鞠了两躬,用“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奔波的苦”等诸多排比句即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赏心悦耳的“感谢”。肢体停顿让她在紧急中控制住了节奏,加上流畅的语言表达,铸就了这个“金色3分钟”,也成为了主持学上一个完美的案例。



  在央视当节目主持人,压力自然非常大,众所周知,像“国脸”罗京正值壮年就因患癌症去世,可谓英年早逝。董卿却有一套减压妙招,除加强锻炼外,那就是忙里偷闲烹饪美食,这一点连倪萍都自愧不如。
  原来,小时候董卿就对做饭感兴趣,她最爱喝爸爸做的排骨汤,那是他的拿手好菜之一。只见父亲先将排骨在锅里炖烂,加上陈皮、枸杞,再配上土豆、冬瓜,加一些酱油,之后就等着开锅。董卿就在旁边一边看着锅,一边玩耍。排骨汤终于好了,咬上一口肉,香气在口齿间流窜……那种幸福和满足感让她铭记一生。后来,她就跟着堪称烹饪高手的爸爸渐渐练了一手好厨艺。
  董卿对烹饪要求极高,为了做一桌子晚饭,从一大早起床就开始准备。亲自到菜市场挑选食材,亲自把材料一一准备周全,洗干净,切成自己要的形状和大小,再把所有需要用到的厨具和器皿擦洗干净,很有仪式感地一字排开备用,最后该小火慢煨的小火慢煨,该大火爆炒的大火爆炒。
  一次,倪萍和另外几个朋友来家中聚餐。那天在下厨前,董卿又打开了唱片机,让肖邦的钢琴曲在家中如水流淌……招呼客人吃着水果闲聊,她就钻进了厨房。 倪萍发现,很快,董卿的几道小菜上桌了:清口小菜、爽脆三宝和牛肉豆腐煲。做这些菜,原料平淡无奇,做法也超级简单。比如说,清口小菜,就是泡姜卷虾皮;爽脆三宝就是泡姜、泡豇豆和空心菜的梗三样合炒。但是因为融入了奇思妙想,简单的菜品做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当天,董卿做了八菜一汤。在烹饪方法上,炒、熘、煸、煎、炸、烩……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尤其是那道堪称董氏当家菜的“香锅开门红”,采用的原料是红甜椒和鲈鱼,尽管菜肴的色彩特别夸张,但品尝时不带一丁点油腻,只觉麻得过瘾,辣得香气扑鼻。对妹子的手艺倪萍频频竖起大拇指!
  后来,她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经常交流厨艺呢!倪萍说,童年时她最爱吃姥姥做的鸡蛋羹,后来她离开老家山东独自在北京工作,每当想念家乡和外公外婆,都会为自己蒸鸡蛋羹、包韭菜大肉馅饺子,却怎么也做不出记忆中的味道。这时她终于泪眼婆娑地明白:原来自己留恋不舍的不仅是美食,还有外婆藏在美食里对她的浓浓的爱!董卿听了颇有感慨。

相辅相成携手参加《声临其境》


  倪萍以前是央视一姐,主持过十几次春晚,当她因个人事情暂时离开主持岗位的时候,正是董卿接棒。按一般人的想法,她俩应该是站在一座山上的两只老虎,暗自宫斗才对。事实是刚好相反!这么多年来,倪萍从未遮掩过自己对于董卿的认可和赞美。
  2014年,董卿选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深造,当时全国观众难以理解,有说董卿是去国外生子的,也有说她江郎才尽想要离职的,只有少数支持的,舆论一时把她推向风口浪尖。这时,倪萍却挺身而出,她仗义发文力挺说:“有记者问怎么看董卿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我说这应该是挺董卿的,她心里那个更好是别人不懂得的。我相信这10年她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电视上,于是你才看到一个仪态精致、语言准确、充满魅力的董卿!再回来的一定是个更好的董卿。我祝福她!”董卿在国外听到大姐这样的话,非常感动。
  果然,董卿从国外回来,主持中国诗词大会,舞臺上她引经据典,古典诗词信手拈来,向观众演绎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努力与才华征服了全国观众,成为了大家公认的“女神”。随后由她导演和制片的《朗读者》更是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掀起了一股狂热的朗读狂潮。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倪萍曾被董卿请去录节目,她带了一大束花献给董卿,说了一句话:“做得非常精彩,你辛苦了!”董卿感动地说:“我一定把节目做得更好!”倪萍贴心地为董卿擦去泪水,两人在舞台上深情相拥。
  董卿凭借《朗读者》第一季,获得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时,是倪萍为董卿颁的奖,她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夸赞董卿卓有成绩很勤奋,从春节联欢晚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都做得非常好,由衷地为她高兴,也为她骄傲!
  更有趣的是,2019年3月,倪萍参加《声临其境》第二季,在初赛中轻松杀出重围,进入半决赛后,请来的助演嘉宾是董卿,两位央视姐妹同台表演还是第一次。 她俩手牵手一起步上舞台的一瞬间,董卿标志性的声音一响起,全场观众就立刻沸腾了,现场不少人感动落泪。倪萍向大家解释了为什么请董卿:“很多人都不知道,她其实是表演系毕业的,她会演戏,也会唱歌。董卿的声音很有特色。”倪萍一条信息相邀,董卿二话不说就来当她的助演嘉宾。
  这是董卿的综艺首秀,节目中她与倪萍合作配音的是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她们的配音都很出彩。董卿没有辜负倪萍的希望,她动情地说:“站在姐姐身边,我就是想告诉她,这么多年你没有看错人。”听到这话,倪萍瞬间感动得落泪。
  如今,董卿从连续13年主持央视春晚的主持人转型制作人,制作的节目也非常受欢迎。有人形容说: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从慧眼识卿,到惺惺相惜;从隔空神交,到背后互挺;从远隔重洋的助力,到为了彼此,抛开一切,合力挑战声音的极致魅力。
  “不辞冰雪为卿热。”倪萍与董卿这十几年的相爱相持,让人又羡慕又感动又钦佩。倪萍与董卿这样的友情全是由纯粹的善良和真心铸就的,这种善良的真心一定是相互给予相互成就的。
其他文献
现在大家对变美这件事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除了医美项目,连带着一些和“医”沾边的产品也越来越火。乍一看,“医美面膜”都是医生开的,好像很厉害。看介绍还能治痘痘,抗过敏。“医美面膜”值得买吗?它真的比普通面膜更好吗?“医美面膜”的确有优点  严格来说,“医美面膜”这个叫法不对,它实际上是一种医用敷料/医用冷敷贴,属于医疗器械。  看包装,看宣传,它和普通面膜都长得很像。但同样是敷在脸上的东西,医用敷料/
期刊
根据全球卫生理事协会的《家庭卫生报告》:冰箱是家里第二脏的地方(第一是浴室密封胶),平均每平方厘米有 1140 万个细菌,远超马桶。想不到吧?每天吃下去的食物,竟然存放在这样一个细菌的大本营里。  1.沙门氏菌:最常出现在半生不熟的鸡蛋里,轻则恶心腹泻,重则脱水痉挛。安全起见,鸡蛋尽量吃全熟的,溏心蛋也要谨慎。  2.李斯特菌:最常出现在没喝完的牛奶、熟肉、鱼虾海鲜里,重症患者会引发脑膜炎、败血症
期刊
據统计,成人每年患普通感冒平均2~6次,儿童平均6~8次。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平均感冒200次以上。就像一杯酒下肚,不同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人瞬间脸红,有人越喝脸越白,感冒药是带着任务进入人体内的,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等各不相同,所引起的反应也各异。如何读懂感冒药,了解它的各种副作用呢?本期让我们了解一下普通但绝不简单的“感冒药君”吧。感冒药的成分究竟有哪些?  普通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鼻病毒是引起
期刊
疾病早发现  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5.5%~33.7%不等。  而据我国现有的流行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较美国及欧洲高,约在 21%~30%。结合一些根据症状进行分析的调查,眼科专家保守估计,我国干眼的人群超过一亿。而那些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视频终端”的年轻人,出现干眼的概率更是要高很多。  熬夜刷手机爽,一直刷手机一直爽?爽了不知道多久,慢慢觉得眼睛干涩、睁不开眼?眼睛火辣
期刊
虽然这事在生活中很常见,微博上吵得是不可开交,“坚决不能放在一起洗的”派有理有据:袜子又脏又臭,和内裤混在一起洗,你也不怕得病?  “赞成一起洗”派:洗涤时放消毒液,洗完直接烘干,哪里还有什么真菌细菌啊?所以,到底能不能一起洗?接着往下看你就明白啦。  “分开洗”派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袜子那么脏,怎么能和内裤一起洗?染上病可不得了!其实你们都弄错了,内裤可能比袜子更脏!一条内裤平均带有0.1克排泄
期刊
1.出門赶火车发现没带身份证,下面3种状况哪种最容易发生在你身上?  A、在火车站迅速办理临时身份证→ 转2  B、坚持回家取→ 转3  C、看时间是否充足再做打算→转42.外出郊游遇到一条小溪挡了去路,你会选择?  A、直接蹬水过去 → 转5  B、花时间找一条可以安全通过的路 → 转3  C、先测量一下水的深浅再做决定→ 转43.你总是喜欢喝糖分很高的饮料?  A、是的 → 转5  B、不是
期刊
西服+ 短裤  尽管上班族喜欢穿西服,但它却并非职业装的代名词,日常出街或者逛街约会时同样可以穿出彩,关键在于如何搭配。比如用西装外套搭配百慕大短裤,时髦好看之余还多了丝俏皮感。除了搭配方式外,西服的版型也很重要,选择比较宽松的款式,打造“下半身”失踪的风格,再来一双高跟鞋加持,就完全感觉不一样了,瞬间气场两米八。不喜欢花时间搭配的懒人,可以西装和短裤成套穿,一分钟解决出门穿搭烦恼。西服+ 短裙 
期刊
尚未开发的最美海湾:  很多人难以忘记《非诚勿扰2》,除了片中浪漫的爱情故事,还有舒淇去的碧海银滩。那片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叫石梅湾,离万宁市只有25公里。  石梅湾三面环山,面朝南海,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赞誉为海南现存未开发的最美海湾。海水在光的映照下,似乎分了层,颜色由浅变深,却清澈透亮。细沙周围的浅海里,竟然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贝壳和海星。海石湾  远处的大海中间,有一座加井岛,宛如一颗绿宝石
期刊
1.久处不厌,需要用心  杨绛一家人生活的年代,虽然没有病毒的困扰,却饱受战火的侵袭。杨绛身为长媳,不但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还得兼顾整个家族。战争年代生活困难,杨绛一面操持家务,一面在灶台旁创作戏剧。赚得些稿酬贴补家用,间或还能买些肉吃,给丈夫女儿改善生活。婆婆称赞她:“笔杆摇得,锅铲握得。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钟书痴人有痴福。”堂弟钱钟鲁曾说:“大嫂像一个帐篷,把身边的人都罩在里面,外面的风雨
期刊
痘印、痘疤是怎么产生的?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因此向痘印、痘疤开战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它们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炎症是产生痘印的根源。有种细菌叫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喜好油脂,住在皮脂腺深处,没有及时清理掉的老化角质细胞和油脂是它最爱的“养料”。当皮肤毛囊中的油脂排空不顺利,毛孔就会被油脂和老化角质细胞堵塞,正好为痤疮丙酸杆菌创造了良好的局部厌氧环境,使它在表皮大量繁殖,随即产生的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