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不同处理方法对胰岛素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比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比研究标本不同处理方法对胰岛素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检验科收集的血液标本61份,分为三组。将血液标本分别于血清分离管、普通血清管与分离胶管中保存,于即时、第1、4、24、48h检测胰岛素的浓度,对比三组胰岛素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时间增加,胰岛素浓度逐渐降低,分离胶管中的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后的标本放置于分离胶管中能够实现血清分离,保证检测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不同标本处理方法 胰岛素 检测结果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343-01
  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机体糖分代谢,能否准确检测患者机体的胰岛素水平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实际意义。分离胶可以及时隔离血细胞与血清,确保血清保持良好的纯净度,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我院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检验科收集的61份血液标本分别采用不同的标本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本次试验对象。男性33例,年龄范围:31~76岁,平均年龄(52.93±2.18)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病程:(4.06±1.57)年;女性28例,年龄范围:32~77岁,平均年龄(53.16±2.85)岁;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病程:(4.17±1.85)年。分别采集每位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ml,共61份,分为三组。所有患者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应用罗氏 E601 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采血管选用浙江康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分离胶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将61份血液标本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分离胶管、普通血清管与血清分离管保存,每管5ml,进行3000r/min离心,持续10min,有效分离血清,并将其置于4℃的环境中保存待测。以化学发光仪于即时、第1、4、24、48h检测胰岛素的浓度,对比三组胰岛素变化情况。此外,选取1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研究溶血现象对胰岛素检测结果的影响。抽取血液标本10例,分离出血清1ml置于试管中待测,然后以竹签搅拌剩余血液,促使红细胞发生破裂溶血。给予血清处理,得到溶血程度为1g/L与2g/L的溶血标本,置于4℃环境中待测,于即时、第1、2h检测胰岛素的浓度(mg/dl)[2]。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处理标本对胰岛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对比发现,随着时间增加,胰岛素浓度逐渐降低,分离胶管中的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标本对胰岛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
  注:与普通血清管对比,P<0.05
  2.2 溶血对胰岛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
  注:与0 g/L相比,P<0.05
  3 讨论
  胰岛素检测对临床中确定糖尿病分型与正确用药具有积极意义,其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检验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可对检测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例如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测定时间、测定方法、药物干扰、保存环境等。本研究中将61例血液标本分别置于普通血清管、血清分离管与分离胶管中,并分别于不同时间检测胰岛素浓度,结果显示,即时分离、第1h、4h三组胰岛素浓度无明显变化,而在第24h、48h后分离胶管中的胰岛素浓素明显高于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佑明[2]报道一致。这是因为分离胶能够及时分离血细胞与血清,使其两者间形成一道固有屏障,确保血清稳定,检测效果良好。分离胶具有一定触变性,密度处于血细胞与血清之间,当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时,分离胶能够促使两者完全隔开,避免血细胞接触到血清,从而防止血细胞影响血清而导致分析误差。溶血可对胰岛素浓度造成严重影响,因红细胞中含有IDE,能够对胰岛素发挥降解作用,减低检测浓度[3]。本研究结果表明,溶血程度与胰岛素浓度降低程度呈正比,即溶血越厉害,胰岛素的浓度越低。而且室温下胰岛素浓度下降程度更加明显,提示低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IDE活性产生抑制,血液标本置于4℃的环境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溶血干扰。因此,血液标本应当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尽可能的减轻溶血对胰岛素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综上所述,为保证胰岛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当给予及早测定,若未能及时检测,应当使用分离胶管置于4℃环境中妥善保存,尽量避免发生溶血,最大程度的保证检测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 江传慧,肖振州,陈秀,陈津.含分离胶的样本原管冻存血清的可行性初探[J].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12,29(12):268-269.
  [2] 陈佑明,谭礼平,劳小斌.分离胶采血管与普通真空管对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差异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21(04):135-136.
  [3] 郭新胜,周位强.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33(10):114-11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了解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CT检查在明确肠梗阻发生部位、病因等方面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且在患者舒适度、操作难度、图像清晰度等方面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342-01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国内外心脏病医生根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把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ST段抬高型(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NSTEMI)进行分类。这就预示着及时心电图检查对AMI诊断和治疗的重
【摘 要】 目的 探讨跌倒危险性评估表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根据评估分值判定危险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 患者跌倒发生率降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住院患者中应用跌倒危险性评估表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关键词】 跌倒 危险性评估表 护理  跌倒是患者突然、非故意的停顿,并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跌倒会造成患者
为研究硝基苯在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建立基于液相色谱的硝基苯浓度的测定方法。分别以低压紫外汞灯、氙灯和自然阳光为光源,研究水中硝基苯的光降解规律,探讨光强、pH值、江水中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心理护理干预组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在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方面,治疗后的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间
结核病近年来又卷土重来,我国现有结核病500万例,位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涂阳结核病发现率为79%。80%的病例在农村。全世界平均每年190万人死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1]。先天性结核病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困难,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分析报告如下:  患儿男,18天,因发热8小时入院。第一胎第一产,孕36+5周,顺产。出生体重2600克,胎盘无异常,母孕期体健,孕36周因发热,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