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B主战坦克:铁骑壮军威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zlzl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车奔腾,金戈铁马,2016年8月13日下午,在“国际军事比赛-2016”的压轴比赛中,96B坦克以风驰电掣的雄姿,完美地完成了“坦克两项”比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亚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装备的风采。
  当人们将赞叹的目光凝聚在气势恢宏的出战方队时,人们不应该忘记,还有一个付出和贡献同样不逊色的幕后方阵,他们就是中国兵器内蒙古一机集团研制生产保障的兵工人,正是有了这群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兵工人,才使比赛装备如此给力;正是有了这群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兵工人,才使比赛装备屡创佳绩。
  顶层设计聚焦比赛要求
  2014年,内蒙古一机集团研制生产的装备96A坦克首次参加俄罗斯“坦克两项”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展现我国装备的实力,针对比赛中出现的不足,集团公司根据上级要求全新研制一型坦克,96B坦克从此应运而生。
  这是一项不同寻常的任务。“政治意义、国内焦点、国际关注……”这些关键词让一机集团参与96B坦克项目设计研发的科研人员倍感压力。
  接到任务后,集团公司于2014年年底组织了设计、科研、技术、采购等共110名科研人员开始研发96B坦克项目。专门成立了96B组织机构,设立了总体组、发动机及辅助分系统等多个项目组。
  根据比赛规则,科研团队首先解决的就是整车机动性问题,重新换装了新型发动机。新的发动机导致周围所有附件的尺寸相应都发生了改变,致使整车都要重新研发设计。责任的担当使所有研发人员没有了八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没有了节假日,对设计方案进行一次次全面优化,一步步查找缺陷,一个个解决问题。总师曹福辉、常务副总设计师张鹏与各系统研发人员共同研讨、设计,对每个方案逐一进行了梳理,2015年9月18日完成了整车工程设计评审。
  经过近一年的研发,重新换装了发动机、综合传动箱,全新设计了冷却、进排气、润滑、操控、车电以及行动悬挂等系统,优化了火控系统,改进了观瞄系统以及重新匹配了防护系统。
  通常情況下,坦克研发的周期一般为几年左右,而公司研发96B坦克仅用了一年,创造了坦克研发史上的奇迹;首台初样车仅用时17天即完成总装总调,创造了集团公司科研样车总装史上的奇迹;以零故障完成了后续的70公里出厂试验和300公里工厂鉴定试验,经验证样车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战绩指标要求,创造了我国主战装备研发史上的奇迹。这些奇迹是科研幕后英雄们放弃家人的职责,舍弃与朋友欢聚的时光,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在数次失败与焦灼中战胜自己所创造的。
  当接到俄罗斯关于“坦克两项”大赛的比赛规则发生变化的信息后,常务副总设计师张鹏迅速组织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进行方案的改进优化和验证试验,由于疲劳过度,正值壮年的他患上了突发性耳聋,住进了医院。采访中,张鹏只是淡淡的说了句“96B坦克相当于我的孩子,为孩子付出什么都值!”
  由于俄方修改了比赛规则,原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方案不能满足这一新的要求。负责系统研制的设计师周强白天在总装现场保障装车,晚上进行方案的改进攻关,不仅持续加班不休息,更是连续四天夜晚通宵出方案,每天晚上最多在桌子上趴两个小时来缓解疲劳,白天接着出图纸、出指令、盯试验,前后累计完成改进方案十余种,并最终通过充分的试验验证,按节点完成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改进,使96B坦克具备了连续30次以上不减速直接飞驰涉水的能力,为最终的竞速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四天四夜的激战结束后,周强第一时间想把喜悦的心情与家人分享。在他拨通电话后,听到妻子殷殷关切声和孩子奶声奶气的呼叫声,他的鼻子瞬间像被什么东西砸到一般,酸的眼睛一片模糊。
  科研所96B研發团队中像周强这样的科研人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十个上百个。大家正是靠着为一机集团荣誉而战,为科研献身的信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合力创造了96B坦克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集团公司科研史上的又一个传奇。
  这份传奇的缔造同样也离不开日夜奋战的生产人员。
  发挥优势生产链条连续转动
  2016年5月4日凌晨2点多,随着最后一个螺栓固定完毕,96B两台科研初样车完成了其加严试验考核、基本固化参赛技术状态。96B坦克项目是公司首次进行科研样车和批产整机同步推进的新产品,科研和批产严重交叉、技术状态复杂、标准高、责任大。同时,由于前期试验周期短,暴露问题不全面,给生产组织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风来潮起,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为圆满完成该项目的生产任务,公司对96B坦克项目进行了统筹协调和安排落实,成立了以公司领导和驻公司军代室组成的总装现场领导小组,并设立了现场保障组。各保障组严格时间节点,互相配合。质量监督与验收保障组紧盯重点环节,实行实名制、痕迹化质量追踪,加快质量问题处理,密切配合生产;生产协调推进保障组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加强配套协调,抓好外协配套件合同的落实,实现协作件按时有序供应。
  各生产单位采取了“白+黑”、24小时不停机轮班制,确保零件生产24小时不落地;五分公司在项目任务交叉多、资源分配冲突的情況下,将人员、设备向96B坦克项目倾斜,提前组织人员学习工艺,并把日工作时间由8个小时调整到15个小时,全力以赴完成装配任务,为整机总装、试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将动力舱用吊车吊落到车体里,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却有十几种大部件,几百种小部件,多种型号的电缆、油管、水管,这些部件和附件均为新研发的产品,首次安装。即使有研发人员、技术人员跟踪负责,但对总装的装配能力,仍然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开始装配前,厂房内已经弥漫了打硬仗的气氛。不论生产还是总装车间,各级主管领导天天盯在现场,推动了生产总装责任链管理,确保了6月5日装备正式交付部队。
  不辱使命与部队官兵在磨练中共同成长
  2016年5月6日,公司保障队员随96B坦克一起赶往部队。由于96B装备研制、生产时间紧迫,装备保障工作的难度较大。为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参赛部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公司选派了44名精兵强将,组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赴部队开展服务保障工作。
  保障时长70多天,离家5000多公里,保障队员离开家乡,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头顶烈日、脚踏灼土;离开国家,在完全陌生的异国他乡,身兼重任、不辱使命。任劳任怨的郭长城,多次忍受水土不服的病痛折磨,坚守在岗位;不顾儿女反对的马云飞,50多岁仍然坚持跟随坦克一起在火车上飞驰了20多个昼夜,远赴他国;保障队伍里唯一的女保障员戈源,丢下家里年幼的孩子,扛起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大旗……还有许多和他们一样的保障队员,日日“沐浴”着阳光、沙尘暴,甚至冰雹,夜夜“享受”着汗水淌过暴皮伤口的盐水浴,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烤验”和心理的考验。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如今的一机集团,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坦克装备的代言,背后的力量除了实力还有使命。
其他文献
针对勤工助学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实现的可能性,并尝试构建出勤工助学心理健康促进体系,以期实现勤工助学心理
在如今以技术为主导的传播时代,沉浸式出版具有特有的传播效果优势,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又适宜于用沉浸式出版方式进行呈现,进而利于社会共识的培育。因此,弥合当今社会共识
如果把一个个零件比作火箭“细胞”的话,那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11厂1车间就是这些“细胞”的“培养室”,火箭上成千上万个零件都从这里产生。  36岁的数控铣工史海军,对机床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感情,他熟知机床特性,技術水平精湛,无论多么复杂的产品,都能加工出来。  一份8张A4纸大小的图纸,一般人读图至少10分钟,而史海军只需3分钟,便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立体零件,每个面、每条棱的形状都了然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检索文献信息的途径,同时又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虚拟化。利用SNS网站功能实现人们网络交友与倾吐心声的目的,将因网络发展而远离图书馆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建成飞机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的3D打印应用平台,专注技术、追求极致、博采众长、迭代成长。  20世纪90年代,3D打印刚一出现,人们就发现其“巧夺天工”的神奇:以数模文件为基础,用粉末状、可粘合的塑料或金属材料,就能“打印”出真实的3D物件,比如一个机器人、一辆玩具车、各种模型、产品零件,甚至食品、药品、血管等——几乎任何静态的形状它都能打印;即使是运动物体,只要突破了机器的限制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勘察院”)成立于1952年4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大型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之一。历经65年的艰苦奋斗,作为传统勘察设计院的航空工业勘察院,凤凰涅槃,华丽转身为业务遍及高端地产、市政建设、机场场道、石油管道、港口建设等多领域全产业链服务的现代化的工程勘察公司,营业收入从千万元到十亿元量级迅速扩张,产业规模、业务形态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复杂多变的市场逆境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