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医学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确定性,新加坡坚持预防优先、信息公开、真诚沟通、适时调整和社会参与。新加坡风险治理的过程和经验启示我们,应强化预防为主的策略,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方式,夯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贝伐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对晚期宫颈癌血清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对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等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贝伐珠组(贝伐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n=39)和对照组(长春瑞滨,n=41)。观察2组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化疗前后SCC-Ag、TSG
目的西藏世居人群对高原缺氧环境引起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适应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中旨在通过对西藏世居人群中HAPC易感基因PDK1、IL12RB1和TCL1A的验证与分析,探讨HAPC易感基因变异谱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和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567例就诊的HAPC患者为HAPC组。同时选取3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使用FastTarget测序技术对2组的PDK1、IL12RB1和TCL1A基因进行靶向测序。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目的比较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患者,共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的患者术后进行T管引流,观察组术后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残石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及T管引流管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14.89%,差
人类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在宿主的新陈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因其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潜力而备受关注.肠道细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属于疣微菌门,是从人类粪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及膝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Youden指数,采用Kappa值检验MRI与关节镜诊断半月板损伤的一致性。结果MRI对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为83.72%、对半月板撕裂的检出率为70.93%,与关节镜检的87.21%、74.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治理能力,根据医务人员的健康-感染病连续谱和感染病防控要素,建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三级预防模型,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预防措施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实效,从正反两方面验证模型合理性及指导性。结果显示,三级预防模型是一个动态完善的模型,第一级预防措施分为针对医务人员的高危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措施分别是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和确诊后的应对策略。这些措施在疫情第一阶段存在漏洞或发挥作用不充分,医务人员感染现象严重,在疫情第二阶段逐步完善后,医务人员感染得到有效遏制。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性炎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SAP病情危重,病程周期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随着对SAP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诊治能力的提高,SAP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2]。消化道瘘(gastrointestinal fistula,GIF)是SAP感染期主要并发症,且与其他主要并发症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腹膜刺激征中腹壁紧张度(AWT)增高是腹膜炎诊断乃至是否手术的依据,但因多种原因腹膜刺激征常存在不确定性,是导致严重创伤时腹部仍然是诊断“最后的黑箱”的重要原因。借助现代科技已开发出量化AWT的仪器和方法,文章介绍了腹壁解剖结构、腹腔功能与AWT的关系,阐述了腹腔压力容积曲线、腹部顺应性及影响AWT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基于LaPlace定律的AWT测量方法及其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居家维护模式在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9月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144例出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返院PICC专科门诊维护模式,观察组实施居家维护模式。比较两组PICC置管时间、维护依从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维护费用和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PICC置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护依从率为93.05%,高于对照组的83.33%
目的目前颈中线淋巴结(Mid-CLNs)转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双侧淋巴结清扫术式的选择存在分歧。文中旨在探讨Mid-CLNs阳性率在PTC患者淋巴结不同清扫术式中的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因甲状腺癌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185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Mid-CLNs与对侧VI区淋巴结(Cont-CLNs)的关系,评估Mid-CLNs阳性率对Cont-CLNs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185例患者中共有123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