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ibo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习惯的养成正是为幼儿修枝剪叶、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做准备。教师必须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把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形成家园协调一致的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 幼儿 行为发展 习惯培养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中外不少教育家都强调自幼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杰出的思想家培根曾这样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在幼年就开始,那是最美好的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这样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应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成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成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班做起,为今后的个性行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一点一滴的渗透。特别是小班幼儿,常常是今天学了明天就忘记,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和巩固。见到认识的人要有礼貌地主动打招呼,这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对于小班幼儿来讲,这是接触社会的一个开始,迈出这一步需要很大的努力。我们发现,晨间接待环节中可以很好地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幼儿来园时,不懂得向老师问好,于是,老师们就主动向孩子问好,并亲切地进行抚摸,然后再与家长简单地交流一下,让幼儿学会来幼儿园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并和父母说再见,时间久了,孩子们会很快乐地主动和老师、小朋友问好,养成好的习惯。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幼儿见到园内其他的工作人员也要主动问好。礼貌习惯就在老师的示范、鼓励、引导下逐步形成了。
  幼儿从说礼貌话开始,到学做文明人、做文明事,不仅需要得到教师的培养指教,也需要家长良好文明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从入园起,幼儿园就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将幼儿在园期间要形成的文明礼貌习惯讲给家长,与家长达成一致,教师与家长共同培养幼儿,从见面的“您好”、得到帮助的“谢谢”、妨碍了别人的“对不起”、与人告别的“再见”开始,到学习礼貌待客,进入他人房间要敲门、文明接听电话、尊敬长辈、逐步养成不乱翻别人的东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使教育培养蕴涵于每时每刻。
  二、注重生活指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点。多数幼儿的日常生活从小被父母包办代替,生活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这就要求老师一切要从头开始,可以运用“顺口溜”等多种形式从一点一滴做起,教给幼儿必需的生活技能。
  饭后漱口这一技能,看似简单,但对小班幼儿来说,如果指导得不形象,孩子们要么是把水咽下去,要么是水不会在嘴里动。针对这一问题不妨利用《漱口歌》:“手拿小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边说边给孩子惟妙惟肖地示范,幼儿在快乐中很快便掌握了。孩子们在接水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自觉排队,避免拥挤等现象发生。
  三、在教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不懂得开展教育活动时的一些规范和要求,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的坚实基础。我就把课堂习惯归纳为“坐、听、站、看”四个方面。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时,利用教儿歌“身体坐直抬起头,小脚并拢放放好”的方式,使幼儿乐于接受,便干学习。在培养倾听习惯时,做游戏“猜猜我是谁”,提示幼儿不能用眼睛看,只能用耳朵听,从而懂得耳朵的作用以及倾听时必须安静,全神贯注,才能听清事情的道理。在培养正确回答问题的习惯时,要求幼儿身体立正站直,双手垂直放在身体的两侧,不准乱动,声音响亮,从而养成良好的形体。通过采取树立典型、正确示范、比赛等形式,引导幼儿练习并加以巩固,最终使之成为习惯。
  学习知识时,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和训练,也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培养。比如外出旅游、散步、逛超市等,都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好机会。其次,培养幼儿质疑发问的好习惯。大部分幼儿的天性都好奇,愿意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有时让大人也难以回答。这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千万不能训斥孩子,更不能随意搪塞,要把握好时机,引导幼儿探索未知。再次,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在“咿呀”学语时,家长就应该把带有色彩鲜艳图画的幼儿读物读给幼儿听,幼儿稍大时则可以让其根据图画说出意思。在幼儿园更要在教师的引领下每日与书相伴,让幼儿觉得书中意趣无穷。最后,养成背诵的好习惯。“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何况熟记在心?教师、家长应指导幼儿把好句、好段、好篇背诵下来,有利于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增强记忆力。
  四、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
  孩子是最喜欢运动的,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时,要让幼儿懂得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保护自己是对家庭、对幼儿园、对老师、对社会负责。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教育幼儿上下楼梯要有序行走;与小朋友游戏不推拉、不拥挤;不带尖锐的刀、剪等用品上幼儿园;不随便跟陌生人走;遵守交通规则等。家长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更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吃饭时,要防止烫伤;不随便接触电源;平时上街要右侧通行;去游玩要告诉幼儿不要随便离开家长,万一走失,知道该怎么办;不把小豆粒、小扣子、小珠子等物品放入口、耳、鼻内,与小宠物玩时要防止被咬伤等等,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