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youmy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TCE-FNMEP)监测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手术治疗的58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所有患者术中行持续TCE-FNMEP联合常规肌电图监测,分别记录术前(打开硬膜)、术中及术后(缝合硬膜) TCE-FN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分析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与术后早期(术后1 d)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分级,简称H-B分级)之间的关系。

结果

5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1例(87.9%),次全切除7例(12.1%),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0%,无死亡患者。全部患者均记录到有效的TCE-FNMEP波幅和潜伏期值。术后1 d,58例患者中H-B分级Ⅰ~Ⅱ级者48例,其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为47.6%~100.0%,中位数为85.4%。H-B分级Ⅲ~Ⅵ级者10例,其中H-B分级Ⅲ级者5例,术后与术前TCE-FNMEP的比率为43.2%~55.8%,中位数为45.4%;H-B分级Ⅳ级者3例,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为31.4%~53.2%,中位数为33.6%;H-B分级Ⅴ~Ⅵ级者2例,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分别为6.1%、11.3%。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与术前TCE-FNMEP波幅的比率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611,P<0.01)。

结论

TCE-FNMEP技术可以预测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是一种有效的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方法。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遥感图像拼接算法有效匹配率低、拼接融合误差大的问题,对遥感图像拼接算法的匹配及融合拼接过程等进行研究。利用引导滤波器预处理图像,在快速高效的加速稳健特征(SURF)算法和低误差双向互选择匹配策略的基础上,采用随机一致性算法对匹配特征点进行进一步提纯;使用单应性转换矩阵计算图像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拼接与融合阶段,根据韦伯定律和植物生长函数修改图像融合算法;采用S型非线性融合策略完成图像融合拼
通过高温熔融法和热处理成功制备了含有LiAl5O8纳米晶的Ti4 掺杂透明铝硅酸盐微晶玻璃,测试了样品的转变温度、析晶峰温度、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前、后Ti4 掺杂微晶玻璃的发光性能变化。根据XRD结果和Scherrer 公式计算得到LiAl5O8晶粒大小约为44 nm,此时Ti4 处于八面体配位场中。结果表明,与原始玻璃相比,热处理后微晶玻璃的发光明显增强,对应的色坐标为(0.263,0.363),接近白光。因此,Ti4 掺杂铝硅酸盐微晶玻璃可作为一种白光L
采用基于拉普拉斯算符聚焦形貌恢复方法, 提出了模拟目标深度测量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的核心是基于通过几何光学预测的理想图像的卷积与透镜广义孔径函数的多色点扩散函数, 即用聚焦误差替代抛物线圆柱形貌或高斯函数。该模型可以使用基于聚焦形貌恢复方法的传感器真实组件参数、光源光谱、光学系统离差、相机的光谱灵敏度。提出了光学系统离差(消球差、消色差、色差)对确定目标表面形貌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效率, 缩短时滞, 降低成本。
期刊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a,Ce,Tb)BO3绿色发光粉,并对该发光粉进行了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La,Ce,Tb)BO3的晶体结构和LaBO3相同,Ce3 、Tb3 的掺入并没有改变晶体的结构,发光粉颗粒大小均匀,形貌规则,粒度在5 μm左右。研究了(La,Ce,Tb)BO3的光谱性质,在(La,Ce,Tb)BO3的发射和激发光谱中除了有Tb3 的特征发射和激发峰外,还有Ce3 的特征发射和激发峰。比较了(La,Ce)BO3发射光谱和(La,Tb)BO3的激发光谱,两者存在重叠,这为Ce3 →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