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_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从校园跨入社会的桥梁,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这些重要性都说明,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对于自身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43-0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和。它既是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技能培训和人格塑造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以化学与药学系2008届学生本次实习为例,学生通过参加社会上各种单位的社会实践工作,不仅仅是对自己专业的实际检验和实地应用,使得书本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做到真正的活学活用;也是学生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的重要途径,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更是衡量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新时代的大学生经历一般都是较为简单,容易对道听途说、片面反映社会现象的各种说法产生认同感。而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让他们能够贴近生活,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在正确看待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如何把朴素的热情升华到切实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高度等方面,还存在有许多问题。遇到问题时,他们脆弱的激情往往多于冷静的思考,消极的指责多于客观的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了社会,接触了实际,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明确,视觉更清晰。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民情,加深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和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激发了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培养了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扩展和延伸,也是展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舞台。
  本届化学与药学系学生通过各种工作实习,普遍反映对宏观社会和现实国情有了重新的认识,认识更为全面、深刻。自己在意志品质和人生信仰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即将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这是一个自然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与互动,逐渐地认识自我,并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处于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要顺利完成社会化,在社会的坐标系统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位,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又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从校园走向社会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必要的社会化准备作为过渡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毕业后不能较快适应社会,甚至有些毕业生步入社会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要使学生能尽快地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强化社会实践,实现教育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走实践成才的道路。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在校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在校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必要的进入社会角色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拥有很多特点和优势,但也有不尽成熟、不尽完善的一面。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他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重新调整、完善自己,实现理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自身与社会的统一,加速社会化进程。通过社会实践,明确自己的价值所在,选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处理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便做好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工作,实现青年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
  本届化学与药学系学生通过各种工作实习,普遍反映在从校园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自己的奋斗方向更加明确,为今后正式向社会平稳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发展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危机感,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许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为青年学生创造了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找出自身差距,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系统的操作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能够有机会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用所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强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系统的岗位实践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技能素质;同时,实践活动可以调整大学生心理状态,锻炼大学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承受挫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智力水平,保持稳定的情绪,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另外,通过社会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
  本届化学与药学系学生通过各种工作实习,普遍反映自己能将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并且在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学习到新的知识,对旧的知识有更深的领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信更上一层楼。   四、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平时生活在校园中,与社会接触机会甚少,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有限,易将社会想像得简单化,对毕业后参加的工作往往会有较高的期望值。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让其感受到自身与社会工作的要求还存在哪些差距,让其懂得毕业后首先解决的应是生存问题,改变以往眼高手低的择业观点,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累经验,脚踏实地,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择业观。
  在本届化学与药学系学生实习过程中了解到,同学们就业时常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状态:焦虑、恐惧、自卑、自负、依赖、从众心理等。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对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就业的困难性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对于克服就业时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学生能够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就业所带来的问题,冷静地分析并理性处理问题。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自信,克服恐惧、焦虑心理,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理论水平,提升做事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和职业角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方面优势和特长,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差距,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强化职业心理和敬业精神,增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届化学与药学系学生通过各种工作实习,普遍反映自己在就业方面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有许多同学工作能力得到了质的提高,选择并且能够留在自己实习的单位,大大减小了就业压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社会分工的细化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多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人们之间只有通过相互的友好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快更多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才能获得更好的价值受益。因此,团结协作就更加显得重要。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各种活动都要把队员分组,各司其职,通过队员的相互合作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和效果。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与人共事时奉献、进取和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进而产生协同效应。
  本届化学与药学系学生通过各种工作实习,普遍反映自己不仅在专业基础方面得到了夯实,更重要的是与人相处,团结协作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能力无论在将来的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之,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与社会之间开辟了一条通道,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之间联系的桥梁,有效地加强了高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互动,把教育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也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实践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已成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吉晓琳.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书名[J].世纪桥,2001,(1).
  [2]程红艳,任石涛,李德芝.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功能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4).
  [3]陈业平,卢宇.试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J].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7(1).
  [4]戴东风,邢瑞煜.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石油大学学报,2000,16(6).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被称为“公民教育”,美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心理咨询、宗教教育和隐蔽性教育等方法。我们应当从美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对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面对民族地区幼教存在的两个“无”的现状,我们一方面呼吁政府加大对其的投入,另一方面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幼教建设之路,提出实用型模式的构想。“实用型”的内涵是指:办学上平民化走向与教学上注重汉语浸润式学习。在普及农牧区的幼儿教育的同时,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县镇幼儿园,特别是村寨幼儿园为试点,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教学,以“浸润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接触汉语,使其能尽早熟悉并掌握汉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客观要求,本文结合我院性质和学生自身素质状况等因素,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入手,分析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并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指导。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综合化;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39-02  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
期刊
摘要:自《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三年来,关于传销活动定罪的司法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尚待明确。该罪的传销活动与行政法中的传销范围界定,该罪与相似罪名的区分、该罪的共同犯罪问题以及立法上的完善都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利于发挥刑法的功能,保障法律的适用。  关键词:传销;组织、领导传销罪;共同犯罪  中图分类号:DF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21
期刊
摘要:《国家赔偿法》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围,在保护公民合法权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赔偿方式单一,且精神损害抚慰金仅是抚慰性质,难以做到责任与赔偿相对应,此外,赔偿尺度和标准并未涉及。本文从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入手,建议采用精神损害赔偿金保护受害人的权利,并对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原则和标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行政侵权;国家赔偿;精神
期刊
摘要:中国早期左翼革命法学认为,通过国家权力的的司法能动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社会需要”的问题。同时也认为,法律革命的意义,正是在于满足以大多数民众意愿为标志的“社会需要”。这些“社会需要”都必须通过国家权力作为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法律的政治化;法律的革命化;国家权力;阶级立场  中图分类号:D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19-02  一、中国法律概念理
期刊
摘要:面对日益蔓延的青少年艾滋感染,家庭教育缺失与青少年感染艾滋的的关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父母法律意识的缺失,导致家庭法律教育的缺失,而家庭法律教育的缺失与青少年危险行为的产生、进而导致青少年感染艾滋之间的关系却鲜有人关注。如何强化父母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正确教育子女,是控制青少年感染艾滋的有效路径之一。  关键词:家庭法律教育缺失;青少年;感染艾滋;关系  中图分类号:G775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男教师由于其自身的性别特点,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男教师却很缺乏,这种情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社会舆论以及社会政策应该给予男教师以积极的支持。  关键词:男教师;幼儿;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47-02  一、男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有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学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高专教育方针,结合目前办学实际条件,通过分析建筑装饰专业行业特点,创新地构建了实战性教学方法——三元立体教学法。该方法通过把优秀企业引进校园的途径,实施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综合实训;“引进来”;三元立体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53-02  校企合作是产教结合的
期刊
摘要:现行教学模式技能训练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尤其是机电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有待提高。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本文对创新实践教学实用性与趣味性路径提升作了浅析。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路径可以有:精心组织教学、通过学习情境的构建大力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以及校企合作和技能大赛等。通过近几年的教学过程实践,结果表明是可行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高职学生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