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名叫海因里希的美国工程师通过55万起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的统计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一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30起轻伤害事故,30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这就是“安全金字塔原理”.这也是大事与小节的关系.现在来看看校园的青少年安全状况.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在校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
仔细探究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校方的安全意识淡薄;三是学生自身的无知.
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人数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就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很多人或许认为安全金字塔原理没什么,只是概率而已.而概率是什么?概率是可能性.买彩票中500万大奖是什么概率?仅仅是上千万分之一的机会.要有上千万人不重复地购买才会出现一个头等奖的人,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还要去买?是因为有千万分之一的希望.上千万分之一微弱的希望都能使大家觉得是希望,为什么万分之一的危险很多人却不觉得是危险呢?我再来举个例子,一个恐怖组织劫持了1000多名人质,每隔一小时要枪毙一个人质,这个时候千分之一的概率真是太可怕了,因为每个人质不知道下一个该轮到谁,很有可能下一个就是自己.安全隐患的存在,就像买彩票,运气好的,第一个买的人就有可能中奖.安全隐患的存在,又像是被劫持的人质,如果运气不好的话,第一个死去的就是自己.学校的任何一次不安全行为,都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
启示一:事故的背后是隐患,隐患的背后是可能,可能的背后是必然
不安全行为产生隐患,隐患可能会带来事故,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可能,是必然,必然会造成事故隐患,必然会导致事故发生.
【案例1】 2006年12月4日晚7时30分,蒲县蒲城镇南耀村教学点六名寄宿小学生同往常一样,上完晚自习后回宿舍睡觉.一个小时后,学校炊事员却发现宿舍里的学生身体异常,送往医院后检查发现,六名学生已经死亡.
经公安机关调查,学校锅炉工4日晚违规将一台发电机搬到与学生宿舍相连的库房内发电,由于中间只有一层封闭不严的隔板,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排放的一氧化碳进入学生宿舍,致使学生中毒死亡.
分析:工人违规把发电机搬到库房发电,既然是违规行为就存在着安全隐患,有隐患就有可能出事.库房不是发电的场所,在错误的地方做错误的事,自然埋下了安全隐患,那么发生事故是迟早的事.通过事故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任何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能带来安全隐患或事故.
启示二:一切事故皆可预防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风险,管理的结果要么是安全,要么是事故.安全的规律,就是事故发生的规律.事故是一系列事件的后果,即“一连串的事件”.所以管理上就有了“事故链”原理.
事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锁链“初始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这是一个链条,社会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失误、事故伤害;又像一张张多米诺骨牌,一旦第一张倒下,就会导致第二张、第三张直至第五张骨牌倒下,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出现相应的损失.按照“事故链”原理的解释,事故是因为某些环节在连续的时间内出现了缺陷,这些缺陷构成了整个安全体系的失效,酿成大祸.
“事故链”很有价值,任何人了解到“事故链”以后,都会得出结论: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这一系列和一连串事件中有一件不发生,事故就会戛然而止,不会发生.
【案例2】 某学校一个八年级女生有经常不上晚自习和夜不归宿的记录,学校请家长来校并告知其事情原委,让家长把该生领回家反省,取消其住校资格.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后,打、骂完孩子后,扔给孩子一句话:“不管了,要上学,自己想办法.”父母为了惩治她,说让她自己找地方住,也不给钱,这个女生又坚持要继续上学,女孩伤心、绝望之极,乘父母不在家时,喝下农药,服毒自杀了.偏巧正是农忙季节,父母一早出门干活,到傍晚才回家,发现女儿出事急忙送往医院抢救,命是救回来了,可人却傻了,还伴有可怕的后遗症.尽管学校没有主要责任,但出于道义花了几万元钱.
分析:从这个案例看,如果学校的住校生管理制度完善,把女孩前期犯得错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就不会出现取消她住校资格的事情,没有取消住校资格,就不会有家长打、骂孩子,孩子想不通服毒自杀的事了.如果学校能预见取消学生住校资格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细化住校生管理制度,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就可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通过这些事,我发现每个事故的共同点.事故不仅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在校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
仔细探究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校方的安全意识淡薄;三是学生自身的无知.
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人数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就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很多人或许认为安全金字塔原理没什么,只是概率而已.而概率是什么?概率是可能性.买彩票中500万大奖是什么概率?仅仅是上千万分之一的机会.要有上千万人不重复地购买才会出现一个头等奖的人,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还要去买?是因为有千万分之一的希望.上千万分之一微弱的希望都能使大家觉得是希望,为什么万分之一的危险很多人却不觉得是危险呢?我再来举个例子,一个恐怖组织劫持了1000多名人质,每隔一小时要枪毙一个人质,这个时候千分之一的概率真是太可怕了,因为每个人质不知道下一个该轮到谁,很有可能下一个就是自己.安全隐患的存在,就像买彩票,运气好的,第一个买的人就有可能中奖.安全隐患的存在,又像是被劫持的人质,如果运气不好的话,第一个死去的就是自己.学校的任何一次不安全行为,都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
启示一:事故的背后是隐患,隐患的背后是可能,可能的背后是必然
不安全行为产生隐患,隐患可能会带来事故,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可能,是必然,必然会造成事故隐患,必然会导致事故发生.
【案例1】 2006年12月4日晚7时30分,蒲县蒲城镇南耀村教学点六名寄宿小学生同往常一样,上完晚自习后回宿舍睡觉.一个小时后,学校炊事员却发现宿舍里的学生身体异常,送往医院后检查发现,六名学生已经死亡.
经公安机关调查,学校锅炉工4日晚违规将一台发电机搬到与学生宿舍相连的库房内发电,由于中间只有一层封闭不严的隔板,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排放的一氧化碳进入学生宿舍,致使学生中毒死亡.
分析:工人违规把发电机搬到库房发电,既然是违规行为就存在着安全隐患,有隐患就有可能出事.库房不是发电的场所,在错误的地方做错误的事,自然埋下了安全隐患,那么发生事故是迟早的事.通过事故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任何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能带来安全隐患或事故.
启示二:一切事故皆可预防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风险,管理的结果要么是安全,要么是事故.安全的规律,就是事故发生的规律.事故是一系列事件的后果,即“一连串的事件”.所以管理上就有了“事故链”原理.
事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锁链“初始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这是一个链条,社会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失误、事故伤害;又像一张张多米诺骨牌,一旦第一张倒下,就会导致第二张、第三张直至第五张骨牌倒下,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出现相应的损失.按照“事故链”原理的解释,事故是因为某些环节在连续的时间内出现了缺陷,这些缺陷构成了整个安全体系的失效,酿成大祸.
“事故链”很有价值,任何人了解到“事故链”以后,都会得出结论: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这一系列和一连串事件中有一件不发生,事故就会戛然而止,不会发生.
【案例2】 某学校一个八年级女生有经常不上晚自习和夜不归宿的记录,学校请家长来校并告知其事情原委,让家长把该生领回家反省,取消其住校资格.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后,打、骂完孩子后,扔给孩子一句话:“不管了,要上学,自己想办法.”父母为了惩治她,说让她自己找地方住,也不给钱,这个女生又坚持要继续上学,女孩伤心、绝望之极,乘父母不在家时,喝下农药,服毒自杀了.偏巧正是农忙季节,父母一早出门干活,到傍晚才回家,发现女儿出事急忙送往医院抢救,命是救回来了,可人却傻了,还伴有可怕的后遗症.尽管学校没有主要责任,但出于道义花了几万元钱.
分析:从这个案例看,如果学校的住校生管理制度完善,把女孩前期犯得错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就不会出现取消她住校资格的事情,没有取消住校资格,就不会有家长打、骂孩子,孩子想不通服毒自杀的事了.如果学校能预见取消学生住校资格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细化住校生管理制度,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就可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通过这些事,我发现每个事故的共同点.事故不仅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