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桩基静载试验支墩地基处理方式实例研究

来源 :广东土木与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iij9ijw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广州南沙某工程实例,探讨了2种不同静载试验支墩地基处理方式,进行了超大吨位桩基静载试验技术分析,并结合桩身轴力分析了承载力特征及荷载传递规律。通过“换填压实”处理支墩地基,静载测试中桩身轴力异常,桩侧出现负摩阻力,轴力增加幅度较大。而采用“桩+桩帽”处理支墩地基,轴力正常,未出现负摩阻力。结果表明,在超厚层软土地区中,“换填压实”处理支墩地基不适用超大吨位桩基静载试验;“桩+桩帽”处理支墩地基,适用于此类软土地区。研究成果为类似软土地区的超大吨位静载检测试验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探索“三间两廊”传统民居的适老性改造,既是为了探索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同时也利于传统民居的更新与保护。以广东省江门市来苏村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数据分析,归纳出“三间两廊”民居目前存在门槛高差需消除、缺少基本功能空间、室内通风采光需改善、厨房空间需适老化改造、缺少无障碍设施等方面的适老性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适老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建议。
针对滑体粗粒土开展了三轴蠕变试验,采用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试验结果。分别采用长期强度下摩尔库伦模型、Drucker-Prager与Singh-Mitchell弹塑蠕变耦合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和研究二维理想边坡的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滑体土蠕变对边坡的长期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采用长期强度下摩尔库伦模型比弹塑蠕变耦合模型,边坡变形更大,计算结果偏保守。
通过对“广东省绿色建筑信息平台”中广州市绿色建筑的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广州市低星级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频率及增量成本,分别给出居住和公共建筑的应用策略,一方面为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也为政府主管部门把握低星级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情况,及时调整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为探讨加筋土坡坡顶极限荷载的计算问题,假定破裂面为一过坡脚的斜平面,分别以传统塑性理论和广义塑性理论为基础,导出了加筋土坡坡顶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并与前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基于2种塑性理论极限分析法导出的加筋土坡坡顶极限荷载计算公式,对于粘性土加筋土坡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均可作为加筋土坡设计时的参考,而对于砂性土加筋土坡则建议采用基于传统塑性理论的极限分析法。并初步讨论了安全系数的取值问题。
通过对顺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在建工程C50~C60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回弹和钻芯比对试验,并分别采用《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 294—2013》[1]的测强曲线和《高强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技术规程:DBJ/T 15-186—2020》[2]的测强曲线进行强度换算。研究表明:①各强度等级实际钻芯强度满足设计要求;②文献[2]强度换算值>文献[1]强度换算值>芯样抗压强度值;③文献[1]强度换算与钻芯强度比值更接近正态分布,与钻芯相关性更强。
对于采用铝模全现浇外墙施工技术的带商业裙楼高层建筑,为了避免底部加强区抗震等级提高或结构超限,可采用结构拉缝设置构造墙的方法降低剪力墙的转换比例。通过计算对比发现,结构拉缝设置构造墙对结构整体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要求,但在经济性方面并无优势。结构拉缝技术可解决铝模全现浇外墙中平面外无侧向支撑剪力墙的稳定问题。
针对地铁车站换乘节点处连接的问题,以广州某地铁站为工程背景,提出由下至上、分层循环拆除侧墙的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方案建立三维Midas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侧墙拆除过程中车站换乘节点处结构板和Y型柱的变形及受力情况。研究发现,侧墙破除过程中,结构的顶板变形量最大,且局部位置发生沉降和拱起变形;结构的顶板与Y型柱的交接区域沉降量相对较大;Y型柱的弯矩值最大处为V叉结构处;施工过程中布设监测点,通过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数据,侧墙拆除方案可行。
为推动建筑工业化,某学校建筑创新的使用了一种大跨度免支撑施工的装配式组合钢桁架混凝土叠合板,该叠合板通过在板的受力方向加设角钢,做成半预制板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现浇混凝土成为楼板,既能够满足叠合板在现场施工的承载力要求,也可以实现大跨度免支撑施工,大幅度减小整楼自重,大幅度缩短施工工期。
针对地铁工程传统锚栓安装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大直径盾构预埋套筒外挂槽道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锚栓安装效率低、对管片结构损伤大,后期运营维护复杂的难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预埋件受力性能及对管片变形的影响,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工程应用表明:采用外挂槽道每km盾构区间单价增加91.86万元,施工工效能提高20%,确保盾构管片质量可靠度,直接降低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并有利于降低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整体经济社会效益突出。
基于ANSYS软件平台建立了连续焊接不锈钢金属屋面体系的三维数值有限元计算模型,引入焊接不锈钢金属屋面抗风揭试验数据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在动态和静态风载输入下结合该验证的数值计算模型调查了该屋面系统屋面板、支座构件的力学行为与变形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动态风载输入下不锈钢金属屋面系统屋面板、支座的等效应力明显高于静态风荷载作用,在设计风压5.4 kPa风荷载作用下屋面板、支座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增长19.3%、54.1%,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支座列屋面板拐角处;结合输入风荷载和响应功率谱密度对比发现,动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