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对唐代小说的超越(续)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tmd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续2004年第1期]写人为主,是<聊斋志异>在艺术上对唐代小说的超越之三.钱谷融先生用整个世界文学的历史证明,对于人的描写,是文学的目的和任务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聊斋志异》中有多篇涉及异界空间书写,其空间叙事美学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但对于《聊斋志异》中的真幻叙事艺术仍有可书之处。蒲松龄通过多层空间的构造,将人物与叙事转圜于真幻之间,营造出“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的氛围,且在真幻的不同思辨中流露出人生最深刻的矛盾。这种空间构造以及真幻虚实纠缠的叙事模式展现了蒲松龄对现实与理想的复杂心态,以及其思想背后儒道佛三教的文化背景。本文拟将以《聊斋志异》中的《
《聊斋志异&#183;爱奴》篇把书生与花妖狐魅的爱情故事和"尊师重教"这个主题结合起来,从而使"尊师重教"这个主题在另一个领域得到了诠释:雇主对塾师的尊敬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人格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统绪之中,肇启于笔记形式的传奇小说自有其产生与发展的轨迹印痕,历代文学史家早已考订评述详备,无须再行赘言。然而,这类畸异文学著述至今依然感荡着万千
自西汉末年刘秀(原名歆)《上山海经表》之后,晋代郭璞,宋代尤袤,明代杨慎、刘大昌、周奭、杨宗吾,清代李调元、吴任臣、毕沅、孙星衍、郝懿行、阮元等都为《山海经》撰写过序跋。本
《胡四娘》是《聊斋志异》里一篇似乎并不为世所重的作品。其女主人公胡四娘的形象具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的特质,亦可视为作家之儒家人格理想与现实亲情感喟的承载。通过以
本文从《醒世姻缘传》中"姑奶奶"的称谓是不是满族礼俗、关羽的封号和入清至清顺治九年之前北京是否庙祀"关圣帝君"、"金龙四大王"是不是"金家的兀术四太子"三个方面,考辨蒲泽先生提
蒲松龄的诗歌《赠朱尉》和《代赠朱少府》是颂扬廉吏朱亮的赠诗及代赠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封建社会清官廉吏的美好形象。这与诗人在《聊斋志异》中刻画的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
蒲松龄先生以一部伟大的代表作《聊斋志异》而风靡海内外,享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时值蒲翁诞辰370周年暨蒲松龄纪念馆成立3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纪
《巩仙》塑造了一个亦庄亦谐、特立独行的道士形象,以幻术游戏权贵,以道行成全有情人,他的“袖里乾坤”为芸芸众生营造了一个理想的桃源仙境,也是作者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
聊斋俚曲关注了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家庭伦理道德问题.于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充分地体现了蒲松龄艺术创作惩恶扬善、醒世救弊的审美理想,可以说这与他的聊斋故事创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