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句名篇应对策略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e83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考点属“识记”层级,除平时的记忆外,在总体复习安排上,要采用相应的策略与技巧。
  一、整体策略上,注重理解,用理解作铺垫。一是理解文章的结构,理清篇、段、句的联系,在理解总分、前后关系的基础上背诵;二是理解句意,不要机械记忆,可联系语境,领悟诗文含意,抓住关键词记忆。这样先有了理性的思考,再进行感性记忆,可事半功倍。
  二、名句名篇默写题主要存在别字、错字、多字、漏字、錯句、上下句颠倒、笔画不清等问题。为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可采用下列技巧。
  1.强化前后顺序。关注那些顺序即使颠倒也不会影响内容的语句,多诵读,形成语感。凡是默写颠倒的情况都是因为平常没有背熟,观其大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造成的。
  2.突破生僻字词。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很多考生都能熟读成诵,但在生僻难写字的书写上却常常出错,一字之差,导致一无所获,前功尽弃。如“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杜牧《阿房宫赋》)、“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等句子中的“媵嫱”“巉”“壑”“嫠”都是生僻难写的字,只有靠平时反复书写,强化记忆。
  3.关注同音异形字。名句名篇中的同义异形字对考生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最大,也常常成为命题人的设题点,考生要高度重视,重点突破。要通过有意识的分析比较,知其音,更知其义,以固化记忆。如“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中的“箫”是一种用竹子做成的乐器,如果不理解,就容易写成“萧条”的“萧”。又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中的“致”和“至”很容易混淆,如果理解了“致”为“使……到达”、“至”为“到达”的意思,就不容易混淆了。
  4.牢记通假字。要背诵的古诗文中有不少通假字,也是默寫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等句子中,“说”同“悦”,“知”同“智”,“生”同“性”,“反”同“返”,“不”同“否”,“冯”同“凭”,“缪”同“缭”。尤其是有些假借字与本字现在的读音不同,更要特别注意。
  5.注意语句出处。很多名句在演变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字、词、句的书写发生了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因此,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按该处的原文默写。
  默写名句名篇靠的是点滴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凡要求全文背诵的,就要杜绝“画重点句和难点句”的做法。考生可以对照默写本上以前写错的内容,进行强化记忆抄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识记。考试时,往往出示下句,要求默写上句,此时考生不妨从前面开始默背,背到这个地方,答案自然就出来了。还要注意规范书写,笔画要工整,字迹要清楚。
其他文献
喜欢读一些书,不知为什么,有些文字,不知怎的,就是觉得好美,就是会被感动。我看到“青山依旧在”,看到“春水碧于天”,不需要想象画面只有文字就觉得美。我看到“水风空落眼前花”,看到“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记不起故事也会感动!  大约,我与文字有缘吧。  与语文确实剪不断理还乱。初一初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口号让我热血沸腾。我放下文字,丢开诗词,全心扑向数理化。终于,逐渐下滑的
期刊
在生活中,承担重量不可避免,正如脊柱承担着身体的重量、蜗牛背着沉重的壳一样。承担重量是因为责任,更是因为心中装着沉甸甸的爱。  上周因生病去医院,偶然间发现医院走廊的墙壁上张贴了许多奇怪的“画”。我凑近一看,原来是宝宝在妈妈子宫里孕育的过程。图画中,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妈妈的肚子也像吹气球般大了起来。妈妈默默地承受着孩子的重量,她们不曾抱怨,也不怕累,自从决定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她们便心甘情愿承受着
期刊
家里的洗发水没有了。我一脸嫌弃地对着妈妈前几天从壁柜上拿下来从韩国买的人参洗发水。“我想换一个用,这个药味太大。”“那你自己上去拿。”妈妈白了我一眼。  于是我抬起手便从壁柜顶上又拿了一瓶别的牌子的。“这个可以用吧?”谁知妈妈看到了瞪大了眼睛,惊诧地问:“你怎么拿下來的?!”我愣了一下,调侃道:“哦,我懂了,你太矮了是吧……”  是啊,如今,挺直了身板,我已比妈妈高出了一个头。对于我来说,从壁柜上
期刊
总想写一篇文章,赠予生长于斯的土地。  ——题记  吟的是唐诗宋词,画的是水墨画,看的是京川豫吕剧,唱的是生旦净末丑,跳的是霓裳羽衣舞,着的是汉服唐装。端的是泱泱大国、乾坤朗朗,中华儿女舞动神州。  中华大地地理特征泾渭分明。  秦岭以北。塬墚川峁,瀚海阑干,风沙漫天。黄河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肥沃的土地养育了甘陕地区几代的人民。往东或高耸或低矮的丘陵之上,生长着冬枯夏青的温带落叶阔叶林。继续向
期刊
[法国]  读书,我只寻求那些能够令人愉快且又朴实无华的篇章;学习,我只学习这样的知识:能够告诉我,我当如何认识我自身,我当如何对待生和死。  当我在读书中遇到某些费解的地方时,我从不一味苦思冥想,倘若我尝试一两次后仍不得要领,我就把它甩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死啃它们,无异于浪费我的精力和时间。我的思维机器只在初始时才敏捷活跃,而那些不能令我当下关注到的东西,不能靠持久来解决。没有灵感,我的思维
期刊
文学即是“人学”,写人是文学的主旨,任何一个人的生活中离不开林林总总的各种“事”。散文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传情,往往要借助于对各种对象的抒写描摹来表达主体的情感,当然其中少不了一些为了凸显主题而必不可少的手法与技巧。考生在赏析散文中的人物,在读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一过程中要尝试着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争取最终正确地读懂作者,而后者对于培养、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素养乃至人文素养则是更为重要的教
期刊
[法国]  人一活动就会暴露自己。恺撒的内心,不但在组织指挥法萨罗战役时看得出来,而且在安排休闲和艳情时也看得出来。看一匹马不仅要看它在驯马场上的操练,还要看它慢慢行走,甚至要看它在厩内的休息。  人的心灵活动,有的是不太高尚的。看不到这个方面,就不算对人心有彻底的认识。在它平平静静的时候,也许看得清楚得多。感情冲动的时候,它往往显得很高尚,另外,每遇一件事,它就会整个儿扑上去,全力以赴,绝不会同
期刊
一、随笔的文体特点  随笔不是没有讲究。它篇幅虽短小,但要像麻雀那样,五脏俱全;它形式虽多样,但不能写成“四不像”,要符合文体的基本要求。  1.展示广博的知识。知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我们平时所背诵的、了解的、认识的,都可以归结到知识的范畴。随笔的写作,要求能把自己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恰到好处地融会在文章中。  2.蕴含隽永的哲理。随笔的题材多以个人经历
期刊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要求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将中华传统文化恰当地引入作文中,必定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论证)效果,成为提升作文发展等级的有效途径,正如学者刘国正所说:“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传统文化入文,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文以军旅作家贾宝泉的一篇游记散文《长城秋雨夕》为例,结合高中语
期刊
波洛克曾经说过:“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如此公正无私地度量世间万物,但当法律与人情碰撞时,法律还能保证其度量法则不被改变吗?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这个全世界孩子享受欢乐与宠爱的日子,却因一件普通的偷窃案和一位一贫如洗却心系爱女的母亲,引起了情与法的博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位为双胞胎女儿治病而早已倾家荡产的母亲,为了让女儿也能过一个像样的儿童节,在百货商场里偷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