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及其相互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趋势日渐凸显的当今时代,社会日益开放,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渠道应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教育网络,整体协调,有序运作,这对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与家庭同时产生的,它先于学校教育,也有别于社会教育,对青少年身心的成长,以及性格、意志、品质、情操与生活习惯的形成,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一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养成的最初环境,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长的教育方式、自身素质和家庭氛围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发展状况,所以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础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学校应当担负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责任,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前提。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异军突起的时代,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多元化的世界观,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家长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过滤”社会信息,提高孩子认识事物、区别是非、增强拒腐蚀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才能有利于孩子思想、道德、学习、体育等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更好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
  1.学校与家庭交流的内容较单一,家校合作表现为阶段性强、连续性差。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在要了解孩子的学业时才和教师联系。教师的评估也以教师的教学成绩为主,以升学率为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关心的也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品德方面的交流,也主要集中于纪律方面,而这些所谓的品德方面的交流,也是在为孩子学习上的情况找原因,并非在真正意义上关注孩子的品德成长。至于身体方面、审美方面、劳动方面的交流内容更是少有,即使有的家长、教师对此比较重视,也是各行其是,甚至出现双方教育的对立现象。总之,学校、家庭教育交流的内容较为单一,而且缺乏协调、统一。
  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过程中存在互不信任的状况。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共同的教育目標是家校双方合作的基础,然而当前双方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并且相互推诿教育责任、共育意识不强。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方面有很大差异,大多数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全面发展孩子素质的重要性,而大多数家长则以孩子考高分、上名牌、找好工作为目的,可见二者在教育指导思想方面尚不统一。同时,有些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道德水平、业务能力等各个方面均持不信任态度。
  (二)家庭教育如何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一般以集体教育为主,个别教育为辅,在统一的要求中,由于学生个性特征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会有差异,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必须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家长要注重与学校的联系,主动与教师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孩子的动态,有的放矢地配合学校做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工作;配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配合学校注重孩子的智能教育,等等。开展家校合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后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充。以此来形成教育青少年的合力,构建和谐教育。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个体社会化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共同目标,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协调合作,并有明确分工。家校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能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并形成合力,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的相互抵消。个体成长的最终目标是要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目标,单靠学校或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个体社会化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策略等,明确家校各自的责任,并在合作中切实地履行好各自的义务和功能。寻求家庭与学校之间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是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功能互补的现实途径,加强家庭和学校两大主体间的联系和互动,是提高二者配合度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孩子进行正常的、健康的社会交往。
  每个孩子在与社会接触中都有一般的人际关系,其人际关系的总和便构成自己的社会交往范围。学生在交往中,受交往群体的影响,产生和交往群体相协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一定的交往倾向,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
  (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
  孩子生活在社会之中,各种社会风气无时无刻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和家长要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活动,提高孩子正确认识社会的能力。
  (三)引导孩子扩大社会视野。
  当今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大了孩子的信息量,丰富了孩子的业余生活,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也为孩子提供了模仿的对象。电影、电视、文艺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也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孩子正确地欣赏先进人物勇敢、坚毅、自制、机灵及其它优秀个性品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同时,对那些阴险、狡诈、狭隘、自私等恶劣个性的品质,要予以抨击和批判,让孩子明辨是非真假,分清善恶美丑。
  总之,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有极深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并与社会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塑造具有优良素质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教育在注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强调高职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开展心理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班主任 学生心理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亦即心育,是指学校教育者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其心理各有关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主渠道。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学主体的教学热情和教研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主体性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关键因素    毋庸置疑,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永恒主题。良好的
摘 要: 近年来,网络已经被应用到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国家还是各高校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网络,如何让投资得到最大化的回报,是很多学校关注的问题,教师也希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降低工作负担。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实验室指导经验,总结了一些利用网络改进教学方法,最大化网络教学的效用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供大家交流和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网络教学 效用最大化
摘 要: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对信息检索课的认识、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信息检索教师的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信息检索 信息素质 教学改革    1.前言  信息素质是对于现代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大学生要具备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学生鉴赏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研究。学生鉴赏力的获得主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练习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等方法和手段来获得。  关键词: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 学生鉴赏力 培养方法    音乐鉴赏力是一种伴随着感情和想象的高级精神活动能力,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通过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在鉴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香连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一般情况、DAI评分、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IFN-γ和MAPK/ERK信号通路中ERK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UC大鼠的作
摘 要: 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学会学习以应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摆在每个高职生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从高职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不良心理障碍。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心理障碍 健康学习心理    目前,随着我国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以各种形式出现,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抢走了高职招生的一大部分生源,高中中等以上的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4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男45例,女39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