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腔内超声对胆管狭窄的病因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胆管腔内超声(IDUS)对胆道狭窄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微型超声探头通过ERCP、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及手术中直接插管3种途径对32例胆管狭窄病变进行IDUS检查.结果32例胆管狭窄患者中IDUS诊断胆总管癌16例,左肝管癌2例,壶腹癌3例,高位胆管癌1例,慢性胆总管炎6例,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囊肿2例.胆总管癌诊断准确率93.8%,慢性胆总管炎、壶腹癌、肝管癌、胆总管囊肿和胆管癌准确率为100%.结论IDUS对胆管狭窄病因诊断有特殊的价值,通过胆管狭窄不同病变声像图的特征,可以鉴别胆管良、恶性病变,并可判断胆管癌、乳头癌的浸润程度以指导治疗.

其他文献
胆道术后肝内外胆管残留结石的处理至今仍是胆道外科的难题之一,常需多次手术,作肝部分切除和胆肠吻合,但结石残留仍不可避免。胆道镜下液电碎石(electrohydranlic lithotripsy,EHL)为此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安全性好的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2月间,经胆道镜下行EHL治疗肝内外胆管残留结石29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内镜超声检查(EUS)是诊断消化系疾病较重要的手段,尤其对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与分期有较大的价值.近年来,EUS相关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管腔内超声(IDUS)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技术(EUS-FNA)的应用,使胰胆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及使用者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越来越广泛用于急诊临床.1997年至2004年笔者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和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共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8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肝移植术后的胆漏、胆道狭窄、梗阻、胆道感染、胆泥与胆结石形成是胆道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0%[1],其中胆泥与胆结石形成是临床最感棘手的难题,也是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胆囊颈管结石并发胆囊急性炎症或明显萎缩时,即使剖腹手术也有一定风险,如何在腹腔镜下安全地手术值得探讨.我院自1993年6月以来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6012例,其中胆囊颈管结石126例,经积极采用相应对策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19岁.12年前确诊肝豆状核变性.肝功能Child-pugh C级,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脾切除术.术后7周经胆道引流管造影见肝内外胆管显影清晰,无胆管扩张或狭窄,肝功能化验多项值均在正常范围,拔除引流管.
期刊
1997年~2003年,我院行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98例,同期行三孔法LA 418例,开腹阑尾炎切除术(OA)372例,我们对这三组术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