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的提出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经济和教育相当落后,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课程改革进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已经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自治县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为了了解我县初中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这次调查共涉及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八所初中学校,其中县城中学两所(民族中学、广德中学)、农村中学六所(上帅中学、加田中学、小三江中学、福堂中学、永和中学、禾洞中学).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和观察法.
3研究内容
(1)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2)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
(3)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4)学生的实验开设情况.
(5)教师的演示实验、实验探究、中考实验评价等方面情况.
4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1.5-2011.7)通过问卷、访谈的方法,了解全县初中学校物理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分析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第二阶段(2011.8-2011.10)主要研究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学生的实验开设、教师的演示实验、实验探究、中考实验评价等方面情况.
第三阶段(2011.10-)对专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推广.
5实验教学调查的结果与现状
5.1实验教师与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我县八所初中学校2011年春季学期物理实验教师与实验室建设情况如表1.
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配备,满足了初中义务教育对教学的要求,但实验员的配备除了连山民族中学达标外,广德中学、乡镇中学的实验员都是由物理教师兼任的.学校虽然配有专门的实验员,但是由年龄比较大,准备退休的教师担任,或者是由被“照顾”的教工家属负责,实验员更多的是承担仪器保管的作用.他们从进入实验室至今,十几年从未有过关于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得实验教学处于被动的局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连山民族中学和广德中学配有一间多功能物理实验室和一间仪器室,硬件设施良好,实验室能够满足开设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验室的条件基本达标.但乡镇中学实验室仪器是上个世纪配备的,其配备目录是部分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课程下的实验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实验室的消耗品,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其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学校实行一费制以后,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差额较大,公用经费中没有添置仪器设备的预算,不能满足实验室的需要.此外,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没有及时修旧添新.实验教学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严重地制约着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发展.
表1序号学校班数
(班)实验室
间数物理教师
(人)专职实验员
(人)1民族中学262812广德中学122203永和中学72204禾洞中学61205福堂中学81206小三江中学61207加田中学61208上帅中学21105.2教师的实验教学现状与分析
针对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我们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1)每个学期开学前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列出了本学期需要开设的实验目录回答有的占85%,其中列出学生分组实验的占70%,列出演示实验的10%左右.对学生的实验开设不够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随意性比较大,很多教师想做就做,课时来得及就做,课时来不及就不做.
(2)学校学生实验的开出率回答能开出的约占90%.主要原因是新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无法进行操作.能进行的学生实验是指依据原有教学大纲要求能做的实验,例如初中物理实验,原有教学大纲规定19个学生分组实验,大概能做10个左右.
(3)针对实验教学的教研活动情况回答几乎没有的占90%.有的老师谈到针对新课程的集体备课是很多的,但是针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却很少,只是在讨论某一节课的时候,如果涉及到实验时会一起进行研讨.
(4)实验开设不正常的原因认为不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所造成的开设实验不正常的占80%,这里的评价包括实验教学不记工作量,各种考试、考评没有对实验教学进行单列评价指标等.认为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实验要求的占70%,课程标准无法让教师操作,无法让学校评估.认为仪器设备方面的原因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占被调查的90%.可见,仪器设备的老化,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配套是一个比较凸现的问题,通过实地查看,配套仪器大部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购进的,这些仪器经过十多年的使用,有很多已经不能使用.
5.3学生的实验教学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对学生实验教学调查,我们从教学的几个环节入手,就教师的实验教学目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的态度、实验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关注点等方面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是很重视的,例如:演示实验中能够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分组实验时能够给学生进行示范;在实验教学中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看不出对不同成绩同学的区别;物理实验经常和生活、生产、社会实际联系在一起,能够在实验中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不足的是对学生的个别性关注不够,对操作过程的关注不够,对实验报告的重视程度远高于过程与方法,对考试中的成绩的关注远高于实验操作过程,不管实验做得好坏,只要在各种考试中能够考高分就行.产生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没有时间顾及更为细致的过程,评价中没有针对实验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调查发现,教师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比对学生实验的重视程度要高,分析其原因是,演示实验对学生理解概念、规律有较好的帮助,教学效果比黑板上讲实验更好.形成了对学生实验,做得好坏,关心不够,这些与实验做与不做不会影响中考的考试成绩有关,因为中考中的实验考试是通过纸笔进行的,通过试题进行的考核,在黑板上讲解容易梳理知识,从而产生考试成绩比实际操作效果重要的错误思想. 5.4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方面的现状与分析
接受调查的有来自八所学校的五十位教师.从调查中可以看出,100%的物理教师从来也没有参加过培训,这部分教师基本上都是专职实验员.而且在访谈中得知,即使有短期学习,也只是物理教师为完成个人评职称的岗位培训,为了修完县教育局规定的接受继续教育学分,培训回来还得补课,为了评职称的需要,这种形式的培训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参加.另外,针对影响教师实验素质提高的因素我们做了调查.不需要考评、领导不重视、主观不努力、参加研修的机会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少是主要因素.从学校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中反映出,对物理学科的教学主要看考试分数,很少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教师们认为实验教学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经验积累、阅读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教研活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
建议教育教学部门要深入研究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探讨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如何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如何进行实验教学评价等.
6研究结论及思考
6.1转变民族地区物理实验教学的观念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物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是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探索和论证都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所以广大物理教师在观念上要改变过去应试教育下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不要为眼前的分数着想,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实验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自然学科的发展中,实验方法是这些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促进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
6.2创造条件,做好新课程下物理实验的开设
现行的课标中没有明确划分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目的是给教师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地做更多的实验,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学生实验几乎都可开可不开,要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制定部门应该现实一点,要根据地方情况以及基础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可以将教材分为城市版和民族地区版.对于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列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这样做更便于学校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另外,民族地区的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尽快提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重构能力,因为各地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生活情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和汉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视野和学习条件差异很大.而来自一线的教师最了解实际情况,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重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
6.3加大民族地区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政府和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必要的支持和倾斜,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实验教学中面临的经费困难问题.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密切联系,尽早制定出新课程标准下的仪器装备目录,配备好实验仪器.同时要调查研究,制定原有配备仪器的再利用指导意见,让放在仪器室的仪器重新发挥作用.还要制定新的适应新课程的实验室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因陋就简制作教具,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6.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民族地区物理教师的实验素养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教学,使之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的实施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实验教学素养.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实验教师培训.可通过组织优秀教师下乡开展教研活动,传经送宝;建立并完善城市学校、高等院校的优质资源学校对口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联谊制度等,来提高教师的实验素养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教育部门与教研室要开展专门的实验技能培训,加强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示范和倡导制作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自制教具.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验技能方面的竞赛活动来促进教师实验素养的提高.
6.5重视民族地区实验教学的评价
实验教学的评价应该包含对学生实验的评价和对教师实验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一个是过程性评价,一个是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采取建立实验综合评价档案袋的办法,主要评价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是否规范、是否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报告撰写是否认真,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是一种模糊评价.另外要进行各种考试中的实验评价,主要体现在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基本量具及其仪器的使用;运用误差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分析物理实验现象和数据;排除简单故障等.加强教师实验教学的考评,计算实验教学的工作量,将实验教学纳入到工作业绩考评中,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6.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验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集中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要引导同学善于动脑、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可以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其教学功能显而易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同时使同学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实践证明,课外实验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就会使学生趣味更加稳定,从而更加喜欢物理,热爱科学.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制的潜水艇在水中悬浮、上浮时,就会兴趣盎然,于是,有的询问老师,有的翻阅有关潜水艇的书籍,还有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了解现代化潜水艇的构造和操作过程等.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能力被公认为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而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必须从小培养.物理课外实验集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出现故障还要自己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创造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例如,学生自制电铃,先要制作电磁铁、衔铁、铃锤、开关、电池夹等,设计好电路,然后合理安装,正确操作,才能正常发声.
(3)有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研究所有的物理现象,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在课外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仪器独立地进行实验和观察,就能得到有效的补充.例如,观察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外实验中,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动手做实验.倘若实验失败了,究竟是设计上的问题,还是动手操作上的不严谨,只有经过反复思考,反复实践,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经济和教育相当落后,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课程改革进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已经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自治县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为了了解我县初中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这次调查共涉及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八所初中学校,其中县城中学两所(民族中学、广德中学)、农村中学六所(上帅中学、加田中学、小三江中学、福堂中学、永和中学、禾洞中学).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和观察法.
3研究内容
(1)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2)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
(3)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4)学生的实验开设情况.
(5)教师的演示实验、实验探究、中考实验评价等方面情况.
4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1.5-2011.7)通过问卷、访谈的方法,了解全县初中学校物理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分析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第二阶段(2011.8-2011.10)主要研究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学生的实验开设、教师的演示实验、实验探究、中考实验评价等方面情况.
第三阶段(2011.10-)对专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推广.
5实验教学调查的结果与现状
5.1实验教师与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我县八所初中学校2011年春季学期物理实验教师与实验室建设情况如表1.
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配备,满足了初中义务教育对教学的要求,但实验员的配备除了连山民族中学达标外,广德中学、乡镇中学的实验员都是由物理教师兼任的.学校虽然配有专门的实验员,但是由年龄比较大,准备退休的教师担任,或者是由被“照顾”的教工家属负责,实验员更多的是承担仪器保管的作用.他们从进入实验室至今,十几年从未有过关于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得实验教学处于被动的局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连山民族中学和广德中学配有一间多功能物理实验室和一间仪器室,硬件设施良好,实验室能够满足开设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验室的条件基本达标.但乡镇中学实验室仪器是上个世纪配备的,其配备目录是部分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课程下的实验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实验室的消耗品,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其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学校实行一费制以后,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差额较大,公用经费中没有添置仪器设备的预算,不能满足实验室的需要.此外,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没有及时修旧添新.实验教学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严重地制约着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发展.
表1序号学校班数
(班)实验室
间数物理教师
(人)专职实验员
(人)1民族中学262812广德中学122203永和中学72204禾洞中学61205福堂中学81206小三江中学61207加田中学61208上帅中学21105.2教师的实验教学现状与分析
针对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我们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1)每个学期开学前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列出了本学期需要开设的实验目录回答有的占85%,其中列出学生分组实验的占70%,列出演示实验的10%左右.对学生的实验开设不够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随意性比较大,很多教师想做就做,课时来得及就做,课时来不及就不做.
(2)学校学生实验的开出率回答能开出的约占90%.主要原因是新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无法进行操作.能进行的学生实验是指依据原有教学大纲要求能做的实验,例如初中物理实验,原有教学大纲规定19个学生分组实验,大概能做10个左右.
(3)针对实验教学的教研活动情况回答几乎没有的占90%.有的老师谈到针对新课程的集体备课是很多的,但是针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却很少,只是在讨论某一节课的时候,如果涉及到实验时会一起进行研讨.
(4)实验开设不正常的原因认为不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所造成的开设实验不正常的占80%,这里的评价包括实验教学不记工作量,各种考试、考评没有对实验教学进行单列评价指标等.认为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实验要求的占70%,课程标准无法让教师操作,无法让学校评估.认为仪器设备方面的原因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占被调查的90%.可见,仪器设备的老化,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配套是一个比较凸现的问题,通过实地查看,配套仪器大部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购进的,这些仪器经过十多年的使用,有很多已经不能使用.
5.3学生的实验教学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对学生实验教学调查,我们从教学的几个环节入手,就教师的实验教学目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的态度、实验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关注点等方面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是很重视的,例如:演示实验中能够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分组实验时能够给学生进行示范;在实验教学中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看不出对不同成绩同学的区别;物理实验经常和生活、生产、社会实际联系在一起,能够在实验中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不足的是对学生的个别性关注不够,对操作过程的关注不够,对实验报告的重视程度远高于过程与方法,对考试中的成绩的关注远高于实验操作过程,不管实验做得好坏,只要在各种考试中能够考高分就行.产生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没有时间顾及更为细致的过程,评价中没有针对实验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调查发现,教师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比对学生实验的重视程度要高,分析其原因是,演示实验对学生理解概念、规律有较好的帮助,教学效果比黑板上讲实验更好.形成了对学生实验,做得好坏,关心不够,这些与实验做与不做不会影响中考的考试成绩有关,因为中考中的实验考试是通过纸笔进行的,通过试题进行的考核,在黑板上讲解容易梳理知识,从而产生考试成绩比实际操作效果重要的错误思想. 5.4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方面的现状与分析
接受调查的有来自八所学校的五十位教师.从调查中可以看出,100%的物理教师从来也没有参加过培训,这部分教师基本上都是专职实验员.而且在访谈中得知,即使有短期学习,也只是物理教师为完成个人评职称的岗位培训,为了修完县教育局规定的接受继续教育学分,培训回来还得补课,为了评职称的需要,这种形式的培训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参加.另外,针对影响教师实验素质提高的因素我们做了调查.不需要考评、领导不重视、主观不努力、参加研修的机会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少是主要因素.从学校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中反映出,对物理学科的教学主要看考试分数,很少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教师们认为实验教学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经验积累、阅读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教研活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
建议教育教学部门要深入研究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探讨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如何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如何进行实验教学评价等.
6研究结论及思考
6.1转变民族地区物理实验教学的观念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物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是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探索和论证都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所以广大物理教师在观念上要改变过去应试教育下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不要为眼前的分数着想,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实验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自然学科的发展中,实验方法是这些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促进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
6.2创造条件,做好新课程下物理实验的开设
现行的课标中没有明确划分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目的是给教师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地做更多的实验,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学生实验几乎都可开可不开,要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制定部门应该现实一点,要根据地方情况以及基础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可以将教材分为城市版和民族地区版.对于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列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这样做更便于学校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另外,民族地区的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尽快提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重构能力,因为各地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生活情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和汉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视野和学习条件差异很大.而来自一线的教师最了解实际情况,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重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
6.3加大民族地区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政府和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必要的支持和倾斜,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实验教学中面临的经费困难问题.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密切联系,尽早制定出新课程标准下的仪器装备目录,配备好实验仪器.同时要调查研究,制定原有配备仪器的再利用指导意见,让放在仪器室的仪器重新发挥作用.还要制定新的适应新课程的实验室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因陋就简制作教具,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6.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民族地区物理教师的实验素养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教学,使之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的实施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实验教学素养.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实验教师培训.可通过组织优秀教师下乡开展教研活动,传经送宝;建立并完善城市学校、高等院校的优质资源学校对口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联谊制度等,来提高教师的实验素养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教育部门与教研室要开展专门的实验技能培训,加强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示范和倡导制作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自制教具.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验技能方面的竞赛活动来促进教师实验素养的提高.
6.5重视民族地区实验教学的评价
实验教学的评价应该包含对学生实验的评价和对教师实验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一个是过程性评价,一个是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采取建立实验综合评价档案袋的办法,主要评价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是否规范、是否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报告撰写是否认真,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是一种模糊评价.另外要进行各种考试中的实验评价,主要体现在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基本量具及其仪器的使用;运用误差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分析物理实验现象和数据;排除简单故障等.加强教师实验教学的考评,计算实验教学的工作量,将实验教学纳入到工作业绩考评中,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6.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验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集中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要引导同学善于动脑、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可以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其教学功能显而易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同时使同学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实践证明,课外实验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就会使学生趣味更加稳定,从而更加喜欢物理,热爱科学.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制的潜水艇在水中悬浮、上浮时,就会兴趣盎然,于是,有的询问老师,有的翻阅有关潜水艇的书籍,还有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了解现代化潜水艇的构造和操作过程等.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能力被公认为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而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必须从小培养.物理课外实验集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出现故障还要自己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创造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例如,学生自制电铃,先要制作电磁铁、衔铁、铃锤、开关、电池夹等,设计好电路,然后合理安装,正确操作,才能正常发声.
(3)有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研究所有的物理现象,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在课外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仪器独立地进行实验和观察,就能得到有效的补充.例如,观察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外实验中,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动手做实验.倘若实验失败了,究竟是设计上的问题,还是动手操作上的不严谨,只有经过反复思考,反复实践,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