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定位不再局限于文化知识培养,而是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汲取语言文字之精华,并对现实生活中“做人、做事、看问题”的道理深刻感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不断拓展、创新,不断地以新颖独到的教育模式带领学生感悟人生。
一、汲取语言文化之精髓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且内涵深刻。语文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大学科,也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虽然语文课程中的内容都是以不同文字组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但若仔细观察体会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语文教学的创新重在“尝试、突破”。 创新是一个理论实践并行的过程,仅有创新思想而不付诸实践教学也是不够的。纵观初中语文教材里编排的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很多中国古老传统的文化,以此为重点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引,既可收获丰富的语文知识,又能体会到言语之中融合的生活道理。如苏教版《生命 生命》一文中,作者以通俗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所见的情形,“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面对如此真实的生活写照,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能仔细去阅读文字,体会作者感叹生命时的那种情绪。除了感触之外,我更加注重的是联系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对于生命的描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勤奋刻苦,勇于拼搏”,这些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对生命真理的最美诠释。
二、回归自然实践活动
大自然是一个美丽无边的大千世界,鸟语花香、奇花异草、群山峻岭等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将初中义务教育原有的“教育价值”上升到“社会价值”,这才是现代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践里感悟百态人生更让学生难以忘怀。
初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的人生道路才刚刚起航,面对今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将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学生不断进行价值观的培养,这有助于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社会万象,以促进其对于人生能进行全面而周密的思考。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配合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的价值。如:苏教版八下《敬畏自然》一文的核心主张是“人不应该征服自然”,而是要与自然友好相处,重在“和谐”。为了能让学生明白这一生活道理,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懂得人类强行“征服”自然的后果。经过调查实践,学生在社会上看到的“树木砍伐、水质污染、废气排放”等诸多问题,这些现象都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不做破坏大自然的事情。这些感触不仅说明了实践的教育价值,更是学生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内心流露。因而,结合大自然的种种变化衬托社会环境实施语文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三、品鉴文学名著内涵
早期语文教学中对于名著的讲解仅仅注重于“品读”,而未对名著内容进行“深思”。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加以品读并适当引导赏析定会获得许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导,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单从我国四大名著的内容题材上看,它们各自都饱含了自己的文学特色,其文化内容形式之多至今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每部名著都是“读不完”的人生。教师若能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性地谈论一些名著作品,把这些古代资源积极利用起来则会使语文教学更加“有声有色”,不知不觉中则会让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所感悟、体会。我在教学时就经常通过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中做人的原则。如教学中在指点学生“做人准则”时,通过品谈《西游记》,对师徒四人的性格深入分析:唐僧重守的原则,面对无数的美色、金钱、名誉诱惑时能保持镇定;孙悟空灵活善变,遇到各种困难险境时都能积极思考,找出解决困难的方式;猪八戒懒却忠心,尽管好吃懒做,在师兄弟斩妖除魔中遇到困难时,敢于担起“二徒弟”的责任;沙僧则是典型的任劳任怨,身上永远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从正面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教育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不仅是要“育才”,而且要“育人”。教师需积极拓展,创新语文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悟我们的百态生活,把语文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做人、做事,爱校、爱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长沟初级中学)
一、汲取语言文化之精髓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且内涵深刻。语文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大学科,也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虽然语文课程中的内容都是以不同文字组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但若仔细观察体会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语文教学的创新重在“尝试、突破”。 创新是一个理论实践并行的过程,仅有创新思想而不付诸实践教学也是不够的。纵观初中语文教材里编排的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很多中国古老传统的文化,以此为重点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引,既可收获丰富的语文知识,又能体会到言语之中融合的生活道理。如苏教版《生命 生命》一文中,作者以通俗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所见的情形,“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面对如此真实的生活写照,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能仔细去阅读文字,体会作者感叹生命时的那种情绪。除了感触之外,我更加注重的是联系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对于生命的描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勤奋刻苦,勇于拼搏”,这些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对生命真理的最美诠释。
二、回归自然实践活动
大自然是一个美丽无边的大千世界,鸟语花香、奇花异草、群山峻岭等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将初中义务教育原有的“教育价值”上升到“社会价值”,这才是现代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践里感悟百态人生更让学生难以忘怀。
初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的人生道路才刚刚起航,面对今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将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学生不断进行价值观的培养,这有助于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社会万象,以促进其对于人生能进行全面而周密的思考。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配合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的价值。如:苏教版八下《敬畏自然》一文的核心主张是“人不应该征服自然”,而是要与自然友好相处,重在“和谐”。为了能让学生明白这一生活道理,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懂得人类强行“征服”自然的后果。经过调查实践,学生在社会上看到的“树木砍伐、水质污染、废气排放”等诸多问题,这些现象都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不做破坏大自然的事情。这些感触不仅说明了实践的教育价值,更是学生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内心流露。因而,结合大自然的种种变化衬托社会环境实施语文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三、品鉴文学名著内涵
早期语文教学中对于名著的讲解仅仅注重于“品读”,而未对名著内容进行“深思”。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加以品读并适当引导赏析定会获得许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导,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单从我国四大名著的内容题材上看,它们各自都饱含了自己的文学特色,其文化内容形式之多至今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每部名著都是“读不完”的人生。教师若能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性地谈论一些名著作品,把这些古代资源积极利用起来则会使语文教学更加“有声有色”,不知不觉中则会让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所感悟、体会。我在教学时就经常通过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中做人的原则。如教学中在指点学生“做人准则”时,通过品谈《西游记》,对师徒四人的性格深入分析:唐僧重守的原则,面对无数的美色、金钱、名誉诱惑时能保持镇定;孙悟空灵活善变,遇到各种困难险境时都能积极思考,找出解决困难的方式;猪八戒懒却忠心,尽管好吃懒做,在师兄弟斩妖除魔中遇到困难时,敢于担起“二徒弟”的责任;沙僧则是典型的任劳任怨,身上永远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从正面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教育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不仅是要“育才”,而且要“育人”。教师需积极拓展,创新语文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悟我们的百态生活,把语文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做人、做事,爱校、爱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长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