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系统的纠缠探测与纠缠测量

来源 :量子电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回顾量子系统中有关纠缠探测的各种方法和纠缠度不同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了探测两体或多体纠缠的几种分离判据;分析了它们与正映射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纠缠目击者这种特殊的分离判据,包括它的定义以及构造方法,并且从实验观点分析了它的应用。在已提出的公理化假设的纠缠测量思想基础上,讨论了理论上各种两体纠缠度和多体纠缠度的定义以及各种纠缠度在实验中的估计问题。最后对各种非线性分离判据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用氯化铕与水杨酸(Hsal)、邻菲罗啉(Phen)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铕(Ⅲ)的相应三元配合物Eu(Phen)Sal.分析了该三元配合物的IR,UV,DTA,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配合
通过高能球磨将一定成分的W,La2O3粉研磨成纳米粉,在真空热压炉中将其烧结为块体的纳米晶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分析晶粒的变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对自行研制的2种Au-Ag-Pd-Cu牙科铸造合金的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相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分析.试验使用的细胞株为小
通过声电沉积工艺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生物活性透钙磷石涂层,采用SEM、FTIR、XRD研究了超声场中电流密度对涂层组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发现在一定工艺条件下,随电流密度
通过三异丙氧基铽[Tb(OPri)3]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形成的凝胶体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进行原位聚合的方法获得含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红外光谱(IR)、动态机械
改善烧结制度制备(Bi0.5Na0.5)TiO3-Ba(Ti,Zr)O3(简称BNT-BZT)系无铅压电陶瓷,能得到较高的致密度.该压电陶瓷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电学性能的最佳成分点位于准同型相界附近四方相的区域,组成为(Bi0.5Na0.5)TiO3-xBa(TiyZr)O3:x=0.09~0.12的范围内,此时具有最大的压电常数(d33=147pC/N)和室温介电常数(ε33T/ε0=881.4
在激光扫描涂覆Al-Ti-C活化粉料层的铝合金试样过程中,突然停止激光发射,以在激光束前面形成合成反应过程中不同阶段所产生的组织,判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即先发生3Al+Ti→Al3
采用等离子喷涂(PS)方法,在GH536高温合金基材上制备了传统的双层热障涂层(TBCs)和2种含有Al2O3与ZrO2陶瓷复合层的3层热障涂层.传统TBCs结构为Ni22Cr10AlY合金连接层和8%Y2O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Q光腔中的原子与一行波光场相互作用来制备光场激发相干态和二阶激发相干态的新方法。与已提出的方法比较,该方法具备一些优点:不应用微扰理论且除了最后测量
通过远场聚焦光斑激发银纳米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并搭建银纳米线路由传输结构改变SPP的传输距离,研究了SPP的传输损耗特性。实验上测量了置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