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数学课谈放手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li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一堂椭圆的复习课入手,对传统教学进行反思,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的能力,对学生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让学生独立地快速地成长。
  关键词:数学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109-1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高三解析几何椭圆的复习课,以前采用的复习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把橢圆的相关知识:椭圆的两个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几何性质按顺序一一复习下,然后安排点课后练习,就算大功告成了,但一堂课下来,老师写了几黑板,从上课讲到下课,累得要死,但学生学习的结果并不理想。
  现在能不能找个让老师既轻松教学、效果也好的方法呢?我们能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椭圆复习这节课准备让学生来当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
  1.提出问题
  已知:如图,椭圆的方程为x2a2 y2b2=1,椭圆上任一点P(x0,y0),写出点P的有关性质和椭圆的有关性质,越多越好。
  2.学生分组讨论15分钟左右,然后由学生口述相关性质,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此时各种各样的性质很多,比较乱。
  3.归纳总结
  (5)椭圆的通径就是过焦点垂直于长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所得的线段(通径的概念)
  通径长:|MN|=2b2a(推导过程由学生完成)
  4.课堂练习,进行检测。
  二、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下来,教师好轻松,没说几句话(南师附中一老师说过,题目给出后,闭上你那张能说会道、喋喋不休的嘴,给学生一个安静的思考空间),但是课堂气氛踊跃,学生学习兴趣高,你争我抢,课堂检测效果出奇的好,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为什么我们老师吃力不讨好呢?因为我们老师太勤劳了,把老师、学生的工作都一个人做了,学生做什么呢?学生就无事可做了,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看客,而不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课堂学习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所以通过这节课,我们的教师应该懒一点,同样我们的家长也应该懒一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高效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采取的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但是结果却是事与愿违,老师讲的多,学生掌握的少。其实课堂上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之间学会共同合作,共同探讨,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才能充满生机,充满生命力,创造力。
  2.培養学生的创新、拓展、发散思维的能力。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向工厂流水线上提供大量合格的工人,更要能提供在前沿科技,未知领域探索,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才是企业发展,国家强盛的最重要的动力。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出这样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们教师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授人以鱼是给学生搭建一个知识的平台,授人以渔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能力的、会学习的平台;授人以鱼是学生高中学习的一个短期目标,而授人以渔是对学生人生的一个长期目标,为以后的进入工作岗位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对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知识成体系,把书由厚读到薄,活学活用。本节课的学习,既要学到椭圆的相关知识,更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之,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今天的管是为了明天的不管。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才有灵感的迸发。我们需要流水线工人,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站在微笑曲线的两端,而不是在微笑曲线的底部从事低端的制造领域,这样,我们国家才可以国富民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分层讲练,做好课后的辅导、巩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是数学教师应常抓不懈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授课形式;分层教学;作业评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64-1  一、授课形式多元化,远离枯燥的数学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