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的幻境杨潇的苏联现代主义建筑遗迹摄影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现代建筑领域,苏联现代主义建筑是重要的一脉,
  具有广泛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中,
  一批荒废的苏联现代主义建筑则成为世界各地青年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北京姑娘杨潇在谷歌地图上标注了大量苏联建筑,然后一趟趟专门飞过去,
  在深夜里钻进遗迹,用光绘的方式拍摄。
  她习惯在让一个人进入画面,与建筑对视或融为一体,
  有时候那个人就是她自己。建筑的巨大轮廓映衬着小小的身影,
  似乎瞻仰与献祭的仪式,连接古代与未来的狂想。
  ——编者


Glubozisa 地下河  基辅(上)

  杨潇:网络ID inhiu
  穷游网用户体验设计总监,
  爱好城市废墟探险、光绘摄影。
  身为北京孩子的我,从小没见过璀璨星空的银河,一次在西班牙小岛Menorca见到壮丽巨大的银河,当时我就融化了。另外一方面,一直以来我很喜欢Brutalist风格的建筑(野兽派/粗野主义建筑),这些富于雄性力量的建筑随着时间渐渐衰败,被人们遗忘,英雄末路后的反差美最令我动容。走访拍摄这些废弃建筑是我平时的最大兴趣,也是我夜间摄影的主题。
  当年美苏冷战、军备竞赛,从政府到人民都在做着太空梦,孕育了一大批超前的建筑,苏联有很多这种苏维埃现代主义(soviet modernism)建筑,它们通常都将钢筋水泥结构曝露在外,细节不讲究,但在造型上又特别超前。这些来自于过去的遗迹,现在看来依旧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孕育出的美感就特别“飞”。在东欧的最后一站,我走访了保加利亚的废弃共产主义纪念碑Buzludzha,身心受到严重震撼,一发不可收拾,这个建筑物散发出来的不朽的气息无比迷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永恒”。我在之后两年内一共去过这个地方六次,看到了它的每一面:白天、夜晚、迷雾、暴雪、电闪、盛夏、日出、日落。第一次到访是在一个夏末夜晚,大雾弥漫,一片黑暗中我知道它就在我眼前,可就是什么都看不见,黑色形式的完全的空。最后一次是在冬天白日下的一个暴雪天,飞雪风暴中眼前的纪念碑转瞬即逝,消失在天地相连的纯白中,白色形式的完全的空。
  我其实是个挺胆小的人,从来不看日本恐怖片,体能也超差。去不同国家拍摄时遇到的困难基本都是体能方面对我的挑战,每次越是迷人的拍摄物,在体能方面的挑战越大。我曾经在零下30多度夜间爬过整宿的雪山,在一个古城堡被安保巡逻直升机搜查过,还翻过4米的墙头进入一个废弃法庭,雷雨天在70多米的纪念碑顶端差点被雷劈,在水位到大腿全是蝙蝠的地下管道泡过12小时,在满是冰面的建筑物里跪着拍过一宿。进入废墟的过程,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废墟的那一刹那,非常的激动和兴奋。在废墟探险所谓的这个文化圈里,聚合着很多不同目的的玩家,我并不会刻意追求探索中的刺激,我是纯粹摄影驱动型的,冒险之后带来的美感才是让我甘之若饴的地方。由于大部分拍摄都是在夜间进行,周围非常安静,此时内心平静舒适,我特别享受那样的状态。但随着拍摄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到了后半夜以后,身体会极度疲惫,可还是必须要坚持完成拍摄。痛苦并快乐着吧,嗯,就是这样的。
  


  我之所以喜欢废墟探险和夜间摄影,就是比较享受晚上没人打扰我的那种清静。一般拍的时候我需要一个模特,然后由我来进行打光,这种两人组合对我来说是最舒服的。其实这个除了开脑洞之外,还有不少拍摄经验的积累和判断。我很在意的首先是建筑物本体,它的材质,结构和方位等可能适合不同的光绘方法。当然,另一部分就是光源本身了。我经常琢磨这些东西,网上也可以买到各种奇奇怪怪的工具来调整光线。我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实验,尝试各种可能性,还蛮有趣的。现在常用的相机有两台尼康数码单反相机,以广角为主的四只尼克尔镜头,两个三脚架以及各种LED灯、手电、头灯、闪光灯、荧光棒、冷光线等其他各种光绘工具。


Buzludzha飛碟纪念碑 保加利亚(上)

  夜间摄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光的控制与运用,并通过这种方式的拍摄建立我与被摄体之间的联系。日光下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景象,在黑夜中会以另外一副面孔出现。也正是在黑暗中,人们才会更加诚实地珍视温度与光亮。当夜晚环境光相对充足时,环境与拍摄主题之间的关系、阴影、氛围都很令我着迷。在完全漆黑的环境下,则可以通过自带的人工光源,对拍摄主体进行不同角度、颜色、亮度的打光。从某种程度上讲,被拍摄的主体被投入了拍摄者的选择和二次创造,这种关系的建立是让我最为激动的时刻,甚至能让我感受到生理上的巨大快感。夜间摄影让我在“现实”中,通过对光的运用,创造了只属于我自己的“非现实”。


作家疗养院餐厅  亚美尼亚(上)
其他文献
通过使用镜头上的旋转机构,你可以使用佳能TS-E 90mm F2.8L微距将城市拍成局部清晰,其他部分虚化的特殊效果。相机:佳能EOS 5DS R;镜头:佳能TS-E 90mm F2.8L微距;光圈:F5;快门:5秒;感光度:ISO-100。移轴镜头是什么  移轴镜头是可实现倾角与偏移功能的特殊镜头,而佳能的移轴镜头名称中的TS-E,正是倾角、偏移和电磁驱动光圈的英文首字母。使用倾角与偏移功能向不
期刊
极佳的解像力、柔和的焦外和迅捷的对焦,在抓拍长颈鹿进食的这张照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相机:索尼A9;镜头:索尼FE 400mm F2.8 GM OSS;光圈:F4;快门:1/1000秒;感光度:ISO-400。可手持的大炮  在多数摄影爱好者眼里看来,600mm镜头绝对算得上镜头中的“大炮”了。在过去,“大炮”意味着两件事,第一件是它可以拍别的镜头拍不到的体育和生态画面,第二件则是它通常难以手持拍摄
期刊
肖像摄影,对应英文Portrait Photography,是指以光效、背景/场景的选择或营造与姿态的捕捉,拍摄一个人或一组人的摄影类型。除了记录人物形象,肖像摄影也传递拍摄者对被摄主体的认知。肖像摄影可有艺术审美或科学研究的功能,多数肖像的拍摄都有应用性目的并进入社会商业领域,另一方面,肖像的拍摄也可以非常私人化。在当代摄影领域,肖像摄影被频繁调用,并以不同目的,在不同语境下成为创作者的图像制造
期刊
向爱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买断工龄下岗后,为盘活手中那几万块钱的工龄补尝金,他做梦都想做大生意,把手中那几万块钱变成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天,向爱国在朋友家上网,看到一则招代理商的广告,深圳一家名叫“讯达电子科技公司”的企业推出一种高科技电子产品--“超级话费省钱宝”。该广告称:“讯达超级话费省钱宝”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第二代电话拨号器,是一种集电话终端、话费后续供应为一体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它采用微电脑芯
期刊
吸卡装卡通小风扇    卡通造型,塑料材质,装两节7号电池,打开开关,你就可以享受夏天的凉爽。     USB卡通风扇    USB接口,1、时尚,高档,实用,适合家用及办公用。是各位在夏天的好伴侣。2、外接电脑USB插口,体积小巧方便携带。3、可折、可控制风扇方向,风力强大不耗电量。4、线带开关,可自行控制,使用简单方便。     圆形两用电蚊香     长虹蚊香片加热器与长虹电热蚊香片或清爽牌
期刊
我们在朋友圈分享手机摄影作品时,往往已经厌倦了一张接一张的阅读体验,这时一些能快速改变图片排版,进行拼图和分割处理的App能让你重新爱上秀照片。  分割全景照片  全景照片在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时,通常会以一个细细的长条显示,特别是一些图片社交App,会裁切一部分显示,只有点开全图才能看到作品应有的气势。如今的Instagram等图片社交平台上,流行一种将一张全景照片分割成3张并列展示的新方法。这种
期刊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之前一直在采用索尼微单TMA7RM2进行创作,小巧和出色的画质非常符合我的人文纪实拍摄题材。索尼全画幅微单TMA7RM3发布之后,我有幸第一时间拿到这款相机行走孟加拉创作,拍摄了这批照片。  在拍摄过程中,我深切体验到这款相机的优秀品质和索尼黑科技的强大。索尼全画幅微单TMA7RM3出色的功能及小巧便携的机身,可靠、多用又灵活,满足了摄影师对操控、速度、画质和续航等多方面的要求
期刊
路易斯是杂志的“老作者”,作为曾经的职业摄影师,他几十年来游走世界,拍摄大量各国的风景和人文照片。如今,他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整理历年作品方面。他觉得自己还不能退休,并希望通过对旧作的整理,发掘新的价值,无论那是来自市场的还是心灵的。这些布拉格的照片,是他历年到访这座传奇城市所拍摄照片的一部分。照片之外,他的文字也帮助我们体会这位摄影师的观看视角。  ——编者  也许你会带着完美的爱情来到这个城市,然
期刊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  事实本身无趣,事实背后的观点才重要。对于摄影来说,就是照片发出的召唤。有的照片犹如契诃夫或者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短小精悍但蕴藏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是摄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也是在大众社会层面最著名的摄影师。他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理
期刊
“废墟”在东西方艺术中都是一种重要的题材,从古典时期延绵至今不曾断绝,作为客体的废墟屹立如故,作为概念的废墟则在历代叙述中套上层层累加的含义。  废墟几乎从来都是一种隐喻,摄影也不会放过这个主题,不过与传统艺术相比,摄影的关注更多转向现代文明的遗迹。后工业时代里,除了源于传统艺术的浪漫主义视角,摄影以另一些角度观看现代文明的起落:个人经验的寻找与塑造、个体与集体的记忆交错、意识形态对社会的改造、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