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例证更有力(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论证过程紧扣关键词
  师:下面的两个段落,是对同一个论点的不同论证。我们进行比较分析,看看哪一个论证更合理更贴切?为什么?
  论点:行善之道,在助人,而非施舍。
  论证1:中国首善陈光标,曾在纽约举办一次针对流浪汉的千人宴饮,并每人派发300美金。试问,300美金能多添几件衣物,多几顿饱饭,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吗?陈光标此举看似颇有善心,实则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满足他人一时所需的施舍。真正的行善,不只是简单地直接地施予财物,而是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帮助别人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激励受助者从困境中奋起,使每个人平等而有尊严地活着。
  论证2:中国首善陈光标,曾在纽约举办针对流浪汉的千人宴饮,在各地斥资建希望小学,助红十字运送物资搭临时帐篷……一系列高调慈善的事件把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质疑他行善的方式过于高调,有意将自己捧高,罔顾他人感受,难以逃脱富人作秀的嫌疑。而支持者们认为,人家起码做了好事,他的高调慈善能帮助更多人走出物质的匮乏,唤起了社会爱心的传递,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中来。
  (刚开始,学生莫衷一是)
  生:我觉得第1段更好。第2段一直在说陈光标在高调慈善,重点在讨论高调慈善究竟好不好,好像没有涉及“施舍”和“尊严”的关系。
  师:是不是真如这位同学所说的呢,我们可以用画“关键词”的方法来检验一遍。首先,第1段里,多次出现了“善心”“施舍”“行善”“施予”“帮助”“平等而有尊严”等字样,这些词语说明了真正的行善在于照顾到他人尊严的帮助,并非居高临下的施舍。第2段里,出现了“高调慈善”“行善”“帮助”“爱心”“公益”,显而易见,其忽略了对“助人”和“施舍”两者差异的探讨,不能对应开头的论点。
  生:老师,那“帮助”和“施舍”的本质差异在哪里呢?
  师:在于“是否尊重了被施予者的感受”。举个例子,比如在街角遇到一个流浪汉在拉二胡,我们可以直接走过,随手丢给他一块钱;也可以静静地听他演奏,然后给他一块钱。听了他演奏的曲子,那是我尊重他的劳动,我给他钱,那是平等的劳动交换,说明彼此人格是平等的。换做施舍,那就是上对下的同情,打破了平等关系。对两个议论主体段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相同的事例,都是陈光标行善,但有的在论证过程中就偏离了主题。因此,用事例论证时,我们又得出怎样的启示呢?(投影)——
  启示2:用事例论证的时候,论述过程要紧密回扣关键词。
  三、分解步骤,回扣关键词
  师:根据启示1和启示2我们总结出,用事例论证时,事例本身、论证过程都要回扣关键词。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范例来总结“回扣关键词”的技术要领。(投影)——
  以“施行善德,帮助他人,勿忘予人以尊重”为观点句,用一个典型事例论证,写一个主体段。
  第一步:分解关键词:行善,帮助,尊重
  第二步:对应
  行善→邵逸夫先生热衷慈善和公益,尤其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设置“邵逸夫奖”。
  帮助→帮助了大批教育及科技人才实现他们的梦想。
  尊重→他并没有如陈光标一样高调地将人民币塞在弱者的手中,而是以荣誉的形式对人才进行嘉奖,这是对科技成果的重视,更是对科技人才的尊重。
  第三步:呼应
  因此,慈善不应只是金钱上的资助,应该给予比金钱更宝贵的尊重。
  (把每一步的内容连接成主体段)
  施行善德,帮助他人,勿忘予人以尊重。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热衷慈善和公益,尤其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他设置“邵逸夫奖”,帮助了大批教育及科技人才实现他们的梦想。他并没有如陈光标一样高调地将人民币塞在弱者的手中,而是以给予荣誉的形式对人才进行嘉奖,这是对科技成果的重视,更是对科技人才的尊重。因此,慈善不只是金钱上的资助,同时应给予比金钱更宝贵的尊重。
  启示3:考场作文要注意“明扣”,尽可能多地显现关键词,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四、技术归纳,强化练笔
  师:通过以上的操作范例,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回扣关键词”的基本步骤。
  生:分解关键词→对应关键词→呼应中心句。
  (投影)
  分解:把中心句分解,提取关键词。
  对应:在叙议过程中,对事例的解釋和转述,对应关键词。 (重在明扣。)
  呼应:换种方式,呼应开头句,有始有终。
  师:根据以上步骤,我们来试一试。以下面句子开头,用我们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的事例来例证观点,补写主体段。(投影)
  宽容又是一种委婉而有效的处世方式。当别人冒犯你时,你能一笑置之,原谅别人的过错,别人会感到内疚,进而改正错误。“负荆请罪”的故事告诉我们:
  生:(学生写作,并展示自己的练习,老师点评。)
  师:(投影:参考范例)
  宽容又是一种委婉而有效的处世方式。当别人冒犯你时,你能一笑置之,原谅别人的过错,别人会感到内疚,进而改正错误。“负荆请罪”的故事告诉我们:倘若蔺相如也是个小肚鸡肠之辈,与廉颇锱铢必较、毫厘必究,恐怕赵国早已被强秦吞并。正是由于蔺相如为国家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宽大胸怀,用克制回避的行动,理性低调的姿態感召、教育了廉颇,才使他负荆请罪。廉蔺交欢,使强秦虽拥重兵却不敢轻易举兵伐赵。“惟宽可以得人”,以委婉的方式反而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是初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文体,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节选,其中不少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作。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丰富,喜欢听故事、读小说,同时逻辑思维也在逐渐发展。因此,依托语文教材提供的小说作品,搞好小说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文艺读物的能力,培
期刊
笔者认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读书方法不值得提倡。  诚然,有许多书读一遍往往很难弄懂,需要多读才能通晓其思想内容。西晋史学家陈寿讲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众所周知,这里的“百”意味着读的次数多些为好,并不是强调定要达到一百次。事实上,自古及今人们都提倡陈寿的读书法,却很难找到一位真的把书连续读上一百遍的人。明末文学家张溥著的《七录斋集》介绍说他读书是抄一遍读一遍,然后烧掉,
期刊
在我的读书经验中,书名冠以几“说”的著作,大多很值得一读。一来,几“说”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要么层层递进,要么并列深入,读后令人印象深刻;二来,虽然主要是著者自己的“说”,但往往是纵横捭阖,比较、评析之中论证自己之“说”,读一本书却了解了很多书;三来,不是谁都敢于立“说”,除非大家、权威,一般多是“探”或“议”,顶多是“论”,读“说”就是站在真正巨人的肩膀上看风景;四来,“说”出来的学问,往往是返璞
期刊
以学定教,即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的起点,选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作为
期刊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是以笔为书写工具,通过线条的流动、变换、组合来表现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古人云:“字如其人。”书法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及修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性情的陶冶起着很大的作用。  要想写好钢笔字,只靠学生自己练习是不行的,还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为此,我校把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作为练字的时间,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曲在田字格中模仿
期刊
虽然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一切尘埃落定。但往年的高三工作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往事如诗,岁月如歌。对照高考试卷,审视高三工作,有成功,也有失败;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有一丝欣喜,也有少许悲凉;有一星欣慰,也有一点自责。为了借鉴以往,发扬优点,避免重蹈覆辙,特对来年的高三工作作如下建议:  一、细化管理,理念为首  要想细化管理,理念是第一位的。如果理念先进,就会合理分配时间,科学使用时间,避免
期刊
在50多年前的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发起华盛顿大游行,争取黑人民族平等,并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50多年后的今天,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坐在电脑前,郑重的打下这样几个字:“新学期,我有几个梦想”。  新学期,我希望我们的校园成为生命成长的乐园。当以爱的名义摧残生命的教育大行其道时,当分数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时,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标语堂而皇之地出现
期刊
(四)教研内容与形式。  1.日常研究。  以研究教材、教学为主要内容。重视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2.学习研究。  (1)推行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  (2)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大会”。要求教师按教研进度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坚持观摩研讨活动;
期刊
今年秋季开学,赣剧、采茶戏、傩舞、陶艺等具有浓郁江西地方特色的美育课程将进入江西省中小学美育课堂。  江西省近日就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今年起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开足开齐上好美育课程,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音乐、美术課各不少于2节。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每周要增设一课时如舞蹈、戏剧以及赣剧、采茶戏、傩舞、陶艺等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课程。  江西省
期刊
内容提要: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存在贫乏与萎缩的情况,可将其称之为想象疲倦,其表现为想象缺失、想象错乱、想象无力。然而在网络游戏的经历中,学生的想象是充实的、自由的。如果我们能透视网游的特性,汲取网游中激发想象的因素,并将其应用于习作指导中,就能治愈学生习作中的想象疲倦,促使学生的想象力螺旋式提升。  关键词:想象;习作实践;网络游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文学是利用词句使想象力活动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