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柳州经验”雕刻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teng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推动时代进步的工业革命,到便利人们生活的工业产品,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工业,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世界各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道路上,如何兼顾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诸多工业城市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在中国广西有这样一座工业重镇,她不仅工业发展如火如荼,还在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中水质排名第一,空气质量达到中国二级标准——她,就是柳州。成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柳州是怎么办到的?
  而同样拥有美丽风光的东盟国家,亦正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道路上,他们能否从“柳州经验”中收获一份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借2021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的契机,我们去柳州寻找答案。
  找到“问题”再找到答案
  百里碧江穿城过,万株紫荆迎客来,映着青山滴翠、大桥飞跃,走在如今风景秀丽的“龙城”,人们很难想象20世纪末,这里还是废气超标排放、工业废渣堆砌的“酸雨城市”。从“灰”到“绿”再到“姹紫嫣红”,柳州用了30年。而其中,治水是柳州防污治污的重要内容。百里柳江里流淌的治水故事,至今仍在投射着柳州可持续发展的智慧。
  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龚继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用“问题导向”四个字概括其纲领。“为了提升水质标准,我们奔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处理各项事务,先拆解目标,再细化分析过程中的困难,最后逐个击破。”龚继冬说,经过评估,他们发现柳江干流水质较为可控,但小支流仍存在隐患。
  水是流动的,因而截流治污成了管理水质的第一步。柳江属西江流域,上接贵州省与广西河池市等。于是柳州市同上游省市构建起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确保碧水汇入柳江。
  管住了上下游还得管住“出入口”,企业是防污治污的关键。2015年,柳州市生态环境局给一家大型企业下达了一张千万元的罚单,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既然这家企业已经违法,我们就必须出罚单。假如大型企业都逃避社会责任,那我们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监管还能如何落实?”龚继冬说,最终该企业服从管理并积极整改。自柳州下定决心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来,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整治一批的铁腕手段就贯穿于治理企业的过程中。在此背景下,几年前,柳化、柳电等企业退城进郊、退城入园。
  截住了污染源,如何守住成果呢?为了强化对水质的监管,2017年,柳州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的工作体系,为全市3554条河流设置了2010名河长,还组建了1支水上综合执法(水上保洁)队伍。柳州人也体现了身为工业城市市民的担当,环保志愿者、群众成为了监管部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形成了全民参与环保事业的良好氛围。
  龚继冬指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的“五位一体”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柳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而以问题为导向,将是防治工作开展的高效路径。
  参与绿色发展,企业有担当
  企业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是国家的宏观要求,也是企业从自身长远发展来看不得不做的生存选择。在柳州,以柳钢为代表的企业们已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
  “就节能减排成效来说,柳钢在全国钢铁行业里是位列前茅的。”谈起柳钢的绿色发展,柳钢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甘贵平充满底气。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1991年,柳钢年产钢49万吨;2020年,柳钢年产钢1423万吨,是前者的29倍;而1991年,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66千克;2020年,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0.38千克。钢产量上来了,二氧化硫排放量却下去了,这一增一减主要得益于柳钢自主研发的治气方法——氨法脱硫。
  該方法用焦化自产的氨水做脱硫剂脱除烧结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硫效果超90%。处理后的气体从烟囱排出,生成的硫酸铵还能以化肥的形式出售。
  除了治气,柳钢在治水方面也下了大功夫。在废水处理站中,各类仪器设备24小时不停歇运转。记者走进废水处理站尾端,还能看到十余尾小鱼在处理完成的水中自在嬉戏。“柳钢每年工业循环用水量约25亿吨,但仅从柳江购买新水6500万吨,用以补充蒸发的水汽。”据甘贵平介绍,实际上抽用新水的成本远低于治理废水,“但只有将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做好了才能生存。”他坚定地说道。
  而为了实现节能,柳钢仅更换高耗能设备一项就耗资几亿,在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上的投入更数以百亿计。“长远来看,使用低耗能设备,有助于实现能源在企业内部的良好循环,降低生产成本。”甘贵平这样说道。
  实际上,不止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柳州企业也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过程,绿色工业产品陆续走向市场,并赢得较好反馈。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古代中国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不言而喻,因此,无论是出于国际责任还是国内内生需求,都决定了中国企业必须要在生产和环保中间找准平衡点。”龚继平这样说道。
  环保修为路漫漫,工业柳州在路上
  2021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提出了“四个新”,其中一个“新”就是要求广西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十四五”规划中,绿色经济议题也备受关注,碳达峰、碳中和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中。
  “碳排放考核指标是一个综合性考核指标,考核的是一个城市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绿色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龚继冬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将倒逼城市对原有发展理念和产业结构做出调整。他介绍,未来柳州将更致力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就把控好工业与环境的关系,而不是问题发生后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据悉,“十四五”时期,柳州将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在汽车产业方面,既要巩固当前柳州汽车产销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的地位,也要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推进汽车产业向中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升级发展。在钢铁产业方面,在推进柳钢沿海新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快柳州本部提质增效改造和产品结构升级。在机械产业方面,要以工业设计和机器人产业为主攻方向,向智能化发展,保持机械行业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和技术领先地位。
  此外,柳州还将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培育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智能电网、装配式建筑、工业大数据四个新兴产业,提升壮大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制药六大优势产业。
  在我们的采访中,“提前谋划”“逐步落实”“协同发展”等词汇频频被提及,柳州正在书写产业与环境齐头并进的答卷。“柳州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如果能实现低消耗高产值的华丽转型,对各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龚继冬这样说道。
  ·联系编辑:944109719@qq.com
其他文献
Acrobatics is one of the art forms most popular among Chinese people. It has a long and rich heritage in China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s early as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the
期刊
5月20日,首届“汇融狮城”圆桌对话会与“慧眼中国”环球企业脉搏论坛在新加坡举办。来自中新两国的专家、学者、工商企业界人士,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中新合作、RCEP签署实施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影响与投资策略等主题进行对话。  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会长程军: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中新工商界可凭借新加坡的独特区位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畅通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尤其是RCEP生效实施将有力推动贸
期刊
“在那14天里,我们经历过缺医少药、毫无经验可循的困难,也常常伴着金边市凌晨4点初升的太阳而眠,但当我听到那句‘你们来了,我们就安心了’,却觉得一切都值了。”当艾翔回忆起一年多前的柬埔寨之行,感慨仍涌上心头。  2020年3月,为帮助柬埔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决定向柬埔寨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由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选派了7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前往柬埔寨金边。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保健局副局长艾翔便是7人
期刊
2021年是中國—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谈到“可持续”,能源的有限供给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当前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赖以使用的天然气、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国势必要挖掘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因此,近年来,东盟各国正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这也为中国—东盟合作拓展了重要的领域。  发展可再生能源,东盟有条件  2021年4月20日,菲律宾《马尼拉时报》报道,汇丰
期刊
5月6日晚,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式在海南海口举行。这场亚太地区最大的消费精品盛宴,有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家企业参展,海外参展品牌超1300个,中国品牌超1200个,从服饰箱包到美妆精品,从珠宝钻石到游艇汽车,有上百款消费精品首发首秀。  泰国总理巴育:可以在这个时候举办国际大型展会,充分说明中国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泰国政府和企业参加此次展会,显示泰方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加
期刊
继媒体交流年、数字经济合作年之后,中国—东盟将2021年定为了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双方将合作主题放在了“可持续发展”上,除了对当前发展挑战的关切,或许也有着一份对未来关系的美好期许。  回望来路,今天的中国—东盟关系与30年前有哪些变与不变;展望前途,要实现中国—东盟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双方该关注什么;聚焦当下,中国—东盟在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还有哪些潜力可以
期刊
从菲律宾闭塞偏僻的棉兰郊区到印尼人烟荒寂的科莫多岛,从柬埔寨贫穷落后的下山村到泰国受教育率不足8%的清莱山区,“穷困”曾经是这些风景秀丽却经济落后地区的标签之一。当东盟国家把减贫脱困、寻求发展的目光投向世界时,与他们毗邻而居、发展阶段相近的中国,在减贫路上的实践与经验似乎更具有参考价值。  而时间也在向世人证明,中国—东盟通过加强政策对话、挖掘贫困地区潜力、优化产业合作等方式,正有效推动着各自的减
期刊
Written by Li Min and Huang Yunyun / Translated by Chen Zhiying  2021 is a year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 and Laos — it marks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China-ASEAN dialogue relations and the 6
期刊
By Li Hao  ASEAN and China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various fields since the bilateral dialogue rel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1991,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期刊
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生产、生活皆离不开电子电器。其以通信设备、智能系统、智能家电等产品形式为社会生产带来便利。近年来,它们也作为常客参与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为响应智能时代及东盟市场的需求,它们还将在今年的第18届东博会上隆重登场,为中国—东盟高新产业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电子电器渗透东盟多个领域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逐渐成为时代热词,它们都指向两个方向:数字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