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井带上避难室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种最新研制成功的可充气避难室,可使遭遇矿难的煤矿工人得到强有力的生命支持,以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正在数百米矿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如突遇爆炸,被困井下时,能不能也有一种类似飞机失事时帮助逃生的“降落伞”,使遇难矿工们得到强有力的生命支持,以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要知道,此时被封死的矿内充塞着致命的尘埃和废气。美国发明家吉姆·鲁瑟和他的团队深深地意识到,此时正等待着救援的矿工最需要的是帮助他们多存活几天,而不是几个小时的干净空气。
  凭着这一理念,鲁瑟和他的同事们策划并研制一个采煤排雷屏障生存系统。这个系统有2个中等冰柜大小,里面是几根被压缩成“树干”状的塑料墙壁。它是便携式的,矿工们可将其载送下井,一起工作,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只须触摸一下按钮,墙上每一个筒形轴槽即“树干”的端头可立即充气并膨胀,形成一个封闭的安全地带。在这个充气式避难室中,备有空气过滤器,能去除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及其化学反应;并且,膨胀墙壁本身还能提供足够的氧气和热量,以帮助15名矿工在井下存活一个星期。■
其他文献
现在一些人看历史不从社会环境出发,抽象地议论复杂的人与事,那其实也是非历史主义的态度。    最近读到奇文一篇——《鲁迅与许广平的事实重婚》(作者张耀杰),因此文涉及到我的父亲、我的三叔以及拙作《鲁迅与我七十年》,文章并以“不人道、不文明”为结语……为了不使“谬种流传”,我不得不说几句了。免得到了我“百年之后”,或有读过此文而又被误导的读者受众责怪我:“当时为什么不……”如何如何?!  新中国成立
或许,正是这种单纯和不可调和的个性,让李世石成为世界棋坛中的一块“疯狂的石头”,是“顽石”,更是“磐石”。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26岁的韩国名将李世石再贴切不过了。从当年的“不败少年”到如今的“世界一号”,李世石的传奇经历给棋坛带来太多的意外和不可思议。如今,在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期,他突然做出惊人之举:6月30日起,退出世界棋坛18个月!顿时,
这个并不为业界外熟知的奖项,可谓上海医界“名门”,那里星光熠熠,乃无数巨星“出身”之地。一个良好机制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寻找上海名医?这里有个精准搜索之独家秘诀:关键词中添上三个字——银蛇奖。  请务必关注这个奖项。这个20年前发端于上海市卫生局团委,旨在鼓励上海医务界青年人才的奖项,如今所辐射出的能量之大令人惊叹不已。这个并不为业界外熟知的奖项,可谓上海医界“名门”,那里星光熠熠,乃
让我们以那些医家大腕们的获奖年为时间节点,循着银蛇奖之后的成就,细看他们由此展开的医学人生。    1990年,陈竺,37岁,第二届银蛇奖获得者。  1989年,陈竺和妻子陈赛娟双双获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回国,来到当年附属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1990年是陈竺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一年。这年,陈竺陈赛娟研究小组在15号、17号染色体上发现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理和治疗的分子机理
因为基因不同,每个孩子对药物的反应都不一样。大量的病例已经表明,许多后天的心、肝、肾等疾病,脑神经、眼、耳等功能的弱化等,和早期的用药有一定的关系。    活泼可爱的美国小男孩迈克尔,9岁时患上了多动症,医生给他开抗抑郁处方药进行治疗,不久男孩突然死亡,死因不明,他的养父母也因此遭受不白之冤。最后经过基因检测发现,男孩体内一项跟药物代谢有关的基因蛋白酶和常人不同,功能上属于弱代谢,使得他对这类抗抑
如果人确实被证明是脆弱的话,我们何以还要给予不适当的敲打,从而促使这种脆弱变得更加不堪一击呢?    读了上一期《新民周刊》关于一个女中学生不幸跳楼的一组报道,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李惠利中学一名13岁女生从楼上往下纵身一跃,结束了被称作“花季”的生命。这样的悲剧,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包括因此卷入问责危机的学校和老师。  近年来,未成年人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人们或许已经有点“麻木”了。但如此平静赴死,不能
色粉画最早在上海登陆并传播到全国,上海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是色粉画的创作基础,它是海派文化的体现。    对根源的回访    M50,三号楼的香地艺术中心,《根——方世聪色粉与速写展》的一百余幅作品向明丽的初夏展现着丰富的色彩与旋转的形象。开幕式那天,方世聪以他惯有的谦逊表情将一拨拨来宾引到作品前,不厌其烦地介绍创作过程,模特儿、塞纳河畔、航班、地中海阳光,还有灵光乍现的奇特感受。有一拨来宾他似乎
整个社会要有一种包容。不能因为有不对的声音,就连对的声音都不能说了。不对的声音,也是众多声音中的一个。    白岩松被一群娱乐记者围住了,第二天就是《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的出殡日,年轻的采访者们以各种方式,或直接或迂回地希望他对此多说点“花絮”什么的。在表达了伤痛之情后,白岩松严词拒绝了此类问题。  “他真严肃”,不太习惯的记者们私下嘀咕着。这就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连同他的眼镜和眉毛,一起成为了这
“我并不认为建筑是一种信息或象征。它首先是生活的容器和背景,敏感地容纳着地板上脚步的节奏,容纳着工作的专注,容纳着睡眠的寂静。”    提起瑞士,我们会想到什么?迪伦马特、瑞士军刀还是彼得·卒姆托?  照片上,两鬓染霜、连胡子也都雪白的卒姆托戴着一副黑边框眼镜,看上去冷峻而严肃。1943年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的这位建筑大师已年过花甲,活力却不减当年,2000年他曾设计了汉诺威世博会的瑞士馆,2007年
探险家已开始在北极徒步进行调研,并计算北极坚冰究竟是如何快速融化的。  随着气候不断变化和见暖,北极的坚冰已在加速融化。为探究竟,今年4月,以极地探险家佩恩·哈多为首的科研团队,携带着先进设备徒步进驻北极,准备进行最彻底最详尽的研究。他和两个同伴用“拖船”将一种能穿透坚冰的雷达钻机装置从加拿大运往北极。作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调研,他们将传回北极冰块究竟是如何快速融化的确实信息,并将其公布于世。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