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随访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临床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in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观察安装起搏器术后患者起搏器功能,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20例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8例出现起搏器感知障碍,其中1例为感知过度,其余7例为感知不良。起搏器感知过度的1例无症状,起搏器感知不良的7例中,2例感知障碍频繁出现,病人有症太,需要换起搏器,另外5例无症状,为短暂起搏器感知失效,常规心电图示感知正常。对该5例中2例进行2 ̄4次随访,其感知失效减少或消失。由此
其他文献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达百年余,纵观心电图学史,应用人的名字为心电图波冠名的情况十分少见.1953年,美国Osbom JJ医生在生理学报发表的文章中,精辟的论述了J波的发生机制,与低
体表心电图揭示预激综合征双旁束王宏志黄德嘉杨玉莲患者男性,29岁。6年来反复心悸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图1)示P波按规律出现,P-P间期068~079s,P-R间期≤008s,QRS波增宽≥012s。QRS波起始
鉴别结内病窦综合征与结外病窦综合征,方法对临床疑诊为病综合征的368例患者用食道电生理检查,测定窦房结传导时间,窦房恢复时间,文氏点、2:1阻滞点。将368例分成3组:正常为1组,结内病窦为2组,结
目的:观察心室晚电位(VLP)、心律失常事件(AE)与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145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检测和24小时HOLTER监测,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及随访观察。结果:1145例冠心病
目的 探讨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除颤( E N C 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2 例严重心律失常病人进行 E N C P治疗,并比较体外起搏除颤电极板与常用的金属电极极电复律对永久心脏起搏器起搏
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90分钟时ST段上移总和回落,≥50%为乙组。与乙组比较,甲组溶栓距发病时间及肌酸激酶峰值距发病时间延长。住院
探讨射频消融合治疗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方法测定了53例行RFCA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术前cTnT无一阳性。术后阳性率66.0%,且与放电次数,累积时间呈正相关。结论RFCAA可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损伤
目的 观察在动态心电图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生前,心电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7例在动态心电图中有持续性室速或频发非持续性室速的患者被列入观察,结果 与无室 QTc差值(7.3±1.9ms)相比